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洪智库视角 | 南岭:从比较优势到创新优势——理解《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2024-10-10 11: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9月29日下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新时代硬道理: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新书发布会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研讨会”在深圳市银湖CDI大厦一楼国际会议厅成功举办。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南岭出席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南岭会长的发言内容,现整理以飨读者。

通过阅读唐杰市长、万达院长、方煜院长三位的新书《新时代硬道理: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我有感而发,以“从比较优势到创新优势——理解《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一分享。

樊纲院长在《管理世界》发表的重要论文中,对“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作了精彩论述,在“问势2024”上,唐杰市长将樊院长的论点归纳为“樊纲洞见”。本书在“樊纲洞见”的基础上又做了创新和推进,樊院长讲了“怎么利用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本书则更进一步阐述用好后发优势不是简单的对发达经济体的模仿,而是要转到创新上来,形成创新优势。通过创新应对发达经济体的“卡脖子”,应对更落后的经济体低成本优势的挑战,本书对如何形成创新优势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还通过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大湾区城市的案例,讲述了广东如何从比较落后的状态向上攀登,从比较优势到创新优势的生动故事和实践经验,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映证、相互关照、相得益彰。

“樊纲洞见”中提到过一个观点:知识的溢出,在《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中,作者对知识在创新优势中的意义、功能作了更丰富、更具体的展开,指出“我们要从过渡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转向知识的创造、科学的发现和产业的创新,要将知识节点连接为知识链条和知识网络,要重视知识创造、畅通知识分享”。这是极有意义的拓展和富有新意的论断,我就这个问题谈点体会。

关于知识,哲学、心理学有过大量的、丰富的、专业性的讨论。经济学界比较晚将经济与知识联系起来,提出了“有用知识”的概念。经济学认为“有用知识”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认知的知识,我们对世界、对经济的理解和认识;一部分是技艺性知识,即解决经济问题的工具、机器、设备等。“有用知识”在外部特征上表现为非编码知识和编码知识两种形态。非编码知识,即一个人的直觉、天赋和经验等,这类知识是不可编码、也难以传播。比如说樊振东打乒乓球,爱因斯坦作为科学家的思维,都是与个人天赋相关,不可以通过语言、通过编码来传承。这类知识在经济研究中很重要,是我们理解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支点。

另外一个是编码知识,编码知识是可以文本化的,包括书籍、报纸、刊物、电视图片等。还有一个编码知识我们过去关注较少,比如设备、工具等等。具体来说,光刻机不只是一个物理形态的设备,它是多种形态知识的载体。编码知识、非编码知识的表征与新增长理论中的生产要素逻辑是一致的。这个概念对于我们研究知识的产生、传播、应用有重要意义。以上述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问题。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某种意义上也是知识的发展。科学是现代技术的源头,是现代产业的支撑,这些判断已达成共识。从知识的形成看,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技术决定科学。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出现,我们才能洞察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今天,大量布局大科学装置实际上就是因为现代科学对技术的依赖。不仅如此,科学发现是否正确,很多都要通过实验技术加以验证。从这个意义上看,技术也决定了科学发现;二是产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产业赋予科学、技术以意义。正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多的新产品、新服务,才使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产业的发展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早期的科学革命,伽利略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依靠的是家族支持,这也是那个时候科学发展非常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什么近代以来科学发展那么快?产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提供了最基础的验证和场景,科学技术在这里实现了价值。科学、技术、产业三者之间有非常复杂的知识性关系,我们今天既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引领,也要注重产业创新对技术、科学的贡献,更全面理解创新中知识的价值,才能更好的理解唐杰市长和樊纲院长讲的知识在创新中的意义。过去我们强调知识创新的时候,更多的是强调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如果上面的讨论是正确的话,企业不仅是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从现实看,像谷歌、华为等很多公司已经超出了生产主体的概念。在这本书中,有几个案例讲到一些小的创新公司也有50%的研发人员,他们不断地生产新的产品、服务,也在创造新知识。现代企业产学研的结合已经组织化了,企业不只是生产主体,同时也是知识主体。

读这本书,我们发现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核心是要从比较优势到创新优势,实现以知识为基础的增长,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逻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