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面对杀父之仇,哈姆雷特为何纠结不已?

2024-10-10 12: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看过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人,都知道哈姆雷特这个公子哥儿在杀父仇人面前的懦弱、猜疑、胆怯、踌躇,但几乎没有人去质疑,在杀父仇人面前,他为什么会这样纠结不已?

很偶然的,观看2024英国舞台影像展时,《动机与提示》一剧给了我一个很有意思的答案。尽管不能确认这个答案是否完全正确,但我觉得很有道理,毕竟由此引出了一版世界戏剧史上经典的《哈姆雷特》。

 

名导与巨星冲撞出的莎剧经典

正如好莱坞有很多讲述拍电影故事的电影一样,《动机与提示》是一部讲述排戏故事的戏剧。

1964年,百老汇准备复排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导演是20世纪最伟大的莎剧演员约翰·吉尔古德,主演则是电影、戏剧两栖巨星理查德·伯顿。此时,他刚刚主演了好莱坞巨片《埃及艳后》,并与片中女主伊丽莎白·泰勒结婚,在美国红得发紫。

名导与巨星当然是票房的保证,但也可能是票房的毒药。因为两者的名气和个性极有可能形成碰撞,导致排演的失败。好在1964年的排演最终非常成功,诞生了一部百老汇乃至世界戏剧史上最成功之一的《哈姆雷特》。《动机与提示》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名剧排练过程中的故事。

这个故事首先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把个人的经历融入角色之中,也许就是成功的诀窍。

约翰·吉尔古德26岁时就第一次扮演哈姆雷特,创下了40岁以下英国演员扮演哈姆雷特的纪录。此后他又成功塑造了大量莎剧人物,迅速树立起英国莎剧名角的地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莎剧演员”。1953年6月,吉尔古德因表演成就突出,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称号。

1963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耗费巨资拍摄了影片《埃及艳后》,理查德·伯顿与伊丽莎白·泰勒饰演片中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并假戏真做爱上了对方,成为当时轰动世界的头条娱乐新闻。次年,伯顿、泰勒与各自配偶离婚,在加拿大喜结良缘。婚后,伯顿与泰勒即在多伦多参加了《哈姆雷特》剧组为期一个月的排练。

吉尔古德年长伯顿21岁,伯顿的舞台成名作《女人并非拿来议论的》就是吉尔古德导演的。所以,把吉尔古德称为伯顿的“恩师”并不为过。但是,《哈姆雷特》的排练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个性张扬、我行我素的伯顿与吉尔古德发生了灾难性的争吵。在舞台上无数次饰演过哈姆雷特的吉尔古德当然有自己的想法,而正处于事业巅峰的伯顿却不愿意复刻吉尔古德的舞台模式。两人对现代与古典、电影与戏剧、激情与规则的看法水火不容,剧组的排练被迫中断。

此时,伊丽莎白·泰勒站了出来,邀请吉尔古德到她和伯顿下榻的酒店,告诉他伯顿的过往。伯顿出生于矿工家庭,有一个贫困的童年和一个酒鬼父亲,以致他后来也走上了酗酒的道路。她希望吉尔古德能原谅伯顿的固执和无理,给他一个创造哈姆雷特的机会。

泰勒无愧为好莱坞电影史上最具魅力的美女,只用一个微笑和一杯红酒,就成功化解了两个男人之间的矛盾。吉尔古德和伯顿坐下来进行了一次私下交流。吉尔古德从伯顿对父亲的仇恨和抱怨中受到启发,引导他重新认识哈姆雷特与父亲的关系:也许哈姆雷特并不爱他的父亲,所以才对报仇雪恨这件事犹豫不决?

受到启发的伯顿突然间有了灵感。哈姆雷特出生于宫廷,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冷漠。其实他并不爱自己的父亲,所以当父亲突然去世需要他来报仇的时候,他却找不到这样做的动机。于是,他耽于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考中,害怕死比生更痛苦;他让戏子在宫廷里演一出戏,企图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一次又一次错过了报仇的机会,直到命运阴差阳错让他喝下了毒酒,才在最后关头刺死了杀父仇人。

终于,一个全新的、与理查德·伯顿合体的哈姆雷特诞生了,震惊百老汇,享誉全世界。

也许,从这样一个角度解读《哈姆雷特》,你会解开所有环绕着哈姆雷特的谜团。也许,这样的解读能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哈姆雷特的内心,从而理解这个世界戏剧史上最伟大和最难演的角色。

 

致敬舞台的情书

在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的宣传册上这样写着:“《动机与提示》是一封戏剧人写给剧院的深情情书。”看完将近3小时的演出,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

在大学时代,我曾经非常痴迷于舞台。但那时只是作为学习戏剧艺术的一种辅助方式。站到舞台上,能让你真正体会到,戏剧是什么,戏剧意味着什么。

那个时候,通过演戏,我明白了戏剧的创作过程几乎是无限的。电影和电视剧是一次性创作,拍完了就结束了,是遗憾的艺术。戏剧则完全不一样。排练场和舞台上,导演和演员总是在不断地接近角色,接近作品的内心,却永远无法抵达。没有人说这就是最好的表演。每一次排练、演出总会有缺憾,每一次排练、演出也总会有新的认识和变化。戏剧每时每刻都是新的,活的。这就是舞台的魅力。所以,无数像理查德·伯顿那样的电影明星,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无可救药地渴望舞台,渴望与观众的直接交流和无止境的艺术探究。

看完《动机与提示》,我对戏剧的认识又进了一大步。不是职业演员,很少有参与排练的机会。这个关于排练的故事,让我们近距离认识了戏剧的核心内涵。

动机是演员饰演角色的动力。这个角色为什么这样?我怎样才能成为角色?这是演员的核心问题。理查德·伯顿的烦恼就在于此。他无法贴近哈姆雷特,找不到角色为父亲报仇雪恨的动机。是吉尔古德帮助他从内心深处发现了对父亲无法消除的心结,并把这个心结转化为演绎哈姆雷特的动机。于是,理查德·伯顿彻悟,用自己对父亲既爱又恨的复杂心情,顺理成章地塑造了一个独特、鲜活、生动的哈姆雷特。而激发这个动机的是导演吉尔古德的提示。没有这个提示,伯顿就不可能让哈姆雷特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于是,吉尔古德在成为伟大的莎剧演员之后,又成为了伟大的莎剧导演。

至此,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哈姆雷特》成为全世界演出和改编最多的戏剧,为什么饰演哈姆雷特成为所有戏剧演员追求的终极目标。因为莎士比亚写出了最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并为这个性格留下了最大的想象空间。几百年来,全世界的舞台和银幕、屏幕上,有过无数个哈姆雷特,从劳伦斯·奥利弗,到理查德·伯顿,到肯尼斯·布拉纳,到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我们无法确认莎士比亚心中的哈姆雷特究竟是怎样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哈姆雷特。这就是吉尔古德导演和伯顿主演的《哈姆雷特》的意义,也是《动机与提示》的意义。

感谢英国导演萨姆·门德斯,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戏剧,关于舞台,关于演员的好故事。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电影导演,拍摄过《美国丽人》《锅盖头》《革命之路》《1917》,又是一位优秀的戏剧导演,两年前我在英国舞台影像展上看过他导演的令人赞叹不已的《雷曼兄弟三部曲》。还要感谢在《动机与提示》里饰演吉尔古德、伯顿、泰勒的三位演员马克·加蒂斯、约翰尼·弗林和塔彭丝·米德尔顿,他们完美地演绎了这个关于舞台,关于戏剧的动人故事。建议所有热爱戏剧的朋友都去看看这部《动机与提示》。你不会后悔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