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出生在网络时代的孩子希望父母“晒娃”吗(二):换位思考再行动

2024-10-09 14: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蔡素文

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家长们不但会经常在朋友圈“晒娃”,分享自己和孩子的日常,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有时也会借助网络的力量,对孩子开展“教育”。但孩子对此有怎样的看法?父母“晒娃”又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案例】

早自习时,斯斯刚好踩着点进了教室。前桌玲玲转过头来说:“昨天又开了一整夜的夜车呀?”斯斯本来就没有睡好,听玲玲这么一说,觉得玲玲是在讥笑她。玲玲也没有留意斯斯的表情,继续说:“我妈跟你妈是同事,我妈说,你妈昨天半夜三更晒了图,发了朋友圈,说陪娃陪到晨光熹微。还特地贴了几张你写作业的照片,你去翻翻你妈的朋友圈!”本来心情就不太好的斯斯心里开始责怪妈妈:“我又不用你陪我写作业,陪就陪了,啥事情不做,就知道发朋友圈,有没有尊重我的感受?”

当天放学回家,斯斯就跟妈妈大干了一“仗”,妈妈无奈地说:“不是这样的,我是夸你做作业认真。妈妈觉得你挺不容易的,挺辛苦的,我的这篇朋友圈是激励……”还没等妈妈说完,斯斯就打断她:“以后别在你的朋友圈晒我,你得经过我同意!”

【把脉】

做父母的有时候要试着换位思考。同理心(Empathy),也称作换位思考,指的是站在对方立场,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同理心与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相似,如果父母不能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就试着问问自己,如果现在和孩子一样大,怎样的方式更容易接受?父母要记住:“我们虽然第一次做父母,但是我们曾经都是小孩。”

【支招】

回溯过往,找到感受:父母不妨追忆一下自己年少时候的内心渴望。当父母真正体谅孩子,被理解的这种感受会让孩子作出积极回应。

提供选项,允许选择:年代不同了,父母不一定完全按照自己当时的感受来要求孩子,父母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启示,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向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