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行走长城36年后,阿布拉莫维奇在上海呈现“能量转换”
“距离乌雷和我走过2500公里,最终在中国长城中段上相遇已经过去36年了,这次在上海的展览是那次经历的成果,也涵盖了一些最新的作品。”阿布拉莫维奇在黄浦江畔说。
知名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的大型个展“能量转换”10月10日将在上海艺仓美术馆开展。澎湃新闻在昨天的媒体见面会上看到,展览展出了千余张阿布拉莫维奇的长城行走图像,以及一系列以观众参与为核心、以水晶为载体的全新创作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深入体验阿布拉莫维奇艺术演变的旅程。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长城行走 1988年 艺术家提供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长城行走 1988年 艺术家提供
本次展览灵感来源于阿布拉莫维奇与德国艺术家乌雷(ulay)于1988年在中国长城上的历史性行走,这一旅程使得他们成为首批穿越长城的国际艺术家。
阿布拉莫维奇在上海艺仓美术馆现场
“距离乌雷和我走过2500公里,最终在中国长城中段上相遇已经过去36年了,我非常期待在上海举办此次展览。”阿布拉莫维奇也来到了上海,她昨天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再次回到中国,这个展览是那次经历的成果,也涵盖了一些最新的作品。”
36年前来中国,阿布拉莫维奇说她看到了大量自行车,然而这一次的上海之行,让她感受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变化。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2018年 摄影:Dusan Reljin
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出生于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当代著名的行为艺术、人体艺术家、导演、编剧及演员,被誉为“行为艺术之母”。她的艺术实践和影响力与当代行为艺术的发展史息息相关。
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行为艺术的实践,至今已有40多年的艺术生涯。她的作品主要探索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肉体的极限以及思维的可能性。她让观众参与艺术行为,而非仅仅作为观察者,这种表演方式以及她专注于“面对痛苦、血液和肉体的极限”的课题,开拓了一种新的身份认知方式。她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制作出了许多令人难忘和超验的行为艺术作品,代表作品包括《节奏系列》、《与乌雷的合作作品》以及《Balkan Baroque》等。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长城行走 1988年 艺术家提供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乌雷,《潜能(Rest-Energy)》,时长:4分钟,1980
德国艺术家乌雷,曾与阿布拉莫维奇绑定在一起,作为著名的“行为艺术情侣”为人所知。他们曾经开着一辆敞篷车,开始艺术家式的流浪生活,往返于荷兰、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各国,进行着艺术表演,并甘愿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超越极限,挑战风险。最终他们来到了中国,在长城开启了一次巅峰合作。
展览现场
展览的第一板块展示了阿布拉莫维奇的成长背景和她过去在中国的经历,包括她著名的作品《情人·长城》。这层空间由阿布拉莫维奇的书柜以及一些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勋章和照片开始,书柜中是她所借鉴的重要文献,这些著作包括政治理论、哲学、存在主义和形而上学,以及小说的经典作品。
童年时期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和父母在一起
阿布拉莫维奇生于前南斯拉夫,在一个纪律严明、军规森严的家庭中长大。父亲是一名将军,父母在战争期间都是反对轴心国的游击队员。早年生活中,父母的经历、战争的暴力等等给她日后的表演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表演中,她往往将自己的身体置于“危险”的境地,试图以此与观众产生某种能量的共鸣。
中国环,影像装置,1986年,展览现场
与乌雷的落幕表演《情人·长城》,则用影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情人·长城》可以说是对忍耐和别离的凄美见证,也凝聚了她对更深层次人际关系的不懈追求。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长城行走 1988年 艺术家提供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长城行走 1988年 艺术家提供
1988年,阿布拉莫维奇来到中国,她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出发,沿长城自东向西走;而她当时的爱人乌雷则从戈壁沙漠的嘉峪关出发,沿长城自西向东走。在各自行走了2500公里后,两人在位于山西省的二郎山会合。他们原本的计划是以一场婚礼结束这件名为《情人·长城》的作品,但事与愿违,长期艺术家式的生活,无可避免地让二人形成紧张的关系,他们的感情未能抵御时间的侵蚀。《情人·长城》成为他们最后的共舞,他们也将这次合作视为巅峰之作。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长城行走 1988年 艺术家提供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长城行走 1988年 艺术家提供
展览上的几段投影,分别记录了阿布拉莫维奇长城行走前的准备工作、沿途遇到当地居民的互动、与乌雷的相遇,以及她对于艺术与自然环境间的思考和探索。
人用椅和灵用椅,展览现场
在长途跋涉的多个夜晚,阿布拉莫维奇会在靠近长城的村庄找到住处。在这些村落中,她接触到了中医的基本原理,尤其对水晶,以及它们与能量和人体的关系感兴趣。在与当地许多老人攀谈,听说了许多关于长城和龙图腾的神话后,那些有关“龙”的能量,神秘的寓意,牵动着阿布拉莫维奇的心。这段意犹未尽的长城之旅促使她在接下来很长一段艺术生涯中继续投身对宝石和水晶能量特性的研究。
在天空中,展览现场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阿布拉莫维奇继续研究这些基于水晶的能量实践,创造出了名为“须臾之物”(Transitory Objects)的系列作品。这些互动性的艺术品试图将人体与大地联系起来,这也是她本次《能量转换》展览的核心。
离境鞋,1991/2017; 石英晶体、紫水晶晶体、尺寸不同, 定制,由肖恩凯利画廊提供
离境鞋,展览现场
通过利用无形的能量,创造一个超越物理边界的空间,让观众沉浸在艺术家的想象中。阿布拉莫维奇会强调让观众参与艺术行为,而非仅仅作为观察者。在《离境鞋》中,阿布拉莫维奇让人光脚穿上石英晶体的鞋子,闭上眼睛,保持静止;作品《水晶影院》,观众可以坐在木凳上,观察石英晶体的能量传递。
水晶影院,展览现场
黑龙,展览现场
《黑龙》则需要观众面对墙壁,将头部、心脏以及胃部紧靠矿物枕头,默默感受一切。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须臾之物 2024年 艺仓美术馆提供
展览最后一个板块“阿布拉莫维奇方法体验区”,则是一个静谧的空间,展示了她全新的参与性作品。在一个充满持续干扰的世界中,花时间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联系变得越来越困难,阿布拉莫维奇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安静并与当下连接的机会。
阿布拉莫维奇方法体验区
阿布拉莫维奇一直在模糊表演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界限。传统上,表演者是被观察的对象,而公众是观察者。通过角色的转换,即当公众必须参与行动并成为被观察者时,他们获得了在表演过程中进行个人体验的机会,从而为更好地吸收和欣赏长时间的表演做准备。
参观者不得携带任何电子设备入场,还会佩戴降噪耳机,以进一步消除干扰,只有让自己默默游走于阿布拉莫维奇作品间,感受她是如何拥抱东方医学、灵性治疗。阿布拉莫维奇认为,这些作品提供了一个反思过去创伤事件的空间,通过与天然石英水晶的互动,或许可以通过重新串联个体具身体验来治愈情感伤口。
阿布拉莫维奇方法体验区
“思想、感知和连续性的相互作用是阿布拉莫维奇艺术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为了真正欣赏她的作品,观众必须跳脱出物质层面的束缚,深入探讨这些物品和参与者之间的能量交流。阿布拉莫维奇希望通过作品引导我们反思日常的行为模式和所展现的能量,这种反思不仅影响我们对艺术的理解,还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身。”此次展览策展人Shai Baitel表示,这一系列作品传达了从物理层面向形而上层面,从关注物体本身向能量感受,从有形艺术向观念艺术的转变所带来的影响。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28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