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时间循环”何以令人欲罢不能?

2024-10-08 11: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时间循环”故事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美国作家马尔科姆·詹姆逊1941年写作的科幻小说《加倍与再加倍》或许是最早出现明确类型特征的“时间循环”作品。小说使用如下的描述来吸引读者:“他一成不变,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一天都是同一天!”这一作品或许成为后世许多同类经典的灵感来源,但在该小说发表之后数十年,使用同一设定的小说仅仅是零星出现,且数量及关注的稀缺甚至使它们不能被称为一种“类型”。

当时间来到1990年前后,情况发生了改变。好莱坞电影《土拨鼠之日》于1993年上映,主角气象播报员菲尔被困于重复的一天,历经“多年”的尝试,最终脱离循环进入“明天”。同样在1993年,改编自1973年同名小说的电影《12:01》登上银幕,主角在循环的时间内不断试错,找到导致循环的原因并成功解决,脱离循环。进入新千年,这一情节工具被更广泛地应用,《源代码》《明日边缘》《忌日快乐》等一系列作品的诞生,让“时间循环”这一叙事逐渐成为类型。

“时间循环”类型近些年在中国也生根发芽,产生了诸多有趣的作品并形成了自己的类型特色。相较于西方叙事中聚焦“个人”及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中国的“时间循环”叙事更多不止关乎个人,而是关注群体,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并与中国当下语境产生联系。

1.人终究欲望与他者发生联系

科幻小说首先成为国内“时间循环”类型的载体。程婧波的《去他的时间尽头》与宝树的《时间之墟》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切入这一对于时间的幻想。《去他的时间尽头》中,一位中国青年男性在意外车祸身亡后遁入了死亡当日的循环:

我的生活轨迹不仅从空间上变成了一个几乎静止不动的点,从时间上来说也是如此。简单,重复,无须思考。一个完美的闭合圆弧。这简直是全世界死宅都梦寐以求的生活。……在这无限循环的时间里,我醉生梦死,甘之如饴。甚至有些害怕这样的日子会在某一天毫无预兆地就结束了。

但渐渐地,事情开始朝着我始料未及的方向发展。我开始担心这样的日子会永不结束。……也许宇宙是有自我意识的,而且它极有可能想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死宅为敌。比如为了惩罚我,它让我过上了之前梦寐以求的生活——足不出户,每天混吃等死,不用关心粮食、蔬菜、季节、刮风还是下雨,不用关心任何人。可是慢慢地,我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混吃等死的快乐变成了生不如死的煎熬。我居然萌生出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想法——我想要试着跳出这样的轨迹,推开命运馈赠的奇妙礼物,做些改变。

体验“美梦”之后,主角幡然醒悟:“我只知道在日复一日的重新读档中,我罹患了一种叫作‘孤独’的绝症。”人终究欲望与他者发生联系,“不用关心任何人”的生活只会让人成为非人。于是男主去尝试与这个世界建立更多的联系,做各类善举,去见义勇为,去通过已知晓的未来解救地铁跳轨自杀的女子——如果不是这重复的循环,主角也并不会和他们有任何交集。

然而在第132次循环中,一位陌生女子却莫名地闯入了本来毫无波澜的时间线中,而她正是先前被拯救的女生——她在最初的时间线中自杀身亡,却同男主一样在历经百次相同的循环之后,意外地被男主拦下。相遇后他们都成了同一天的囚徒,却因为死亡时间的差异而获得了互相额外的时间。“这感觉真是奇怪,因为被困在时间囚笼的一百三十多天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自由的人。而现在,在月光下,在草地上,我们是方圆百里最自由的两具血肉之躯。”两个被困循环的人互相拯救,重新为一成不变的人生赋予了意义;循环也为主人公提供一个台阶,去关心他不曾愿意驻足观察的人和世界。

在“社交恐惧”成为新一代青年症候群的当下,青年们不敢与陌生人互动,害怕未知的后果。程婧波通过一个“时间循环”的故事,展现了身不由己的男女青年最自由的137次循环,召唤青年被压抑的情感,呼吁他们踏出“孤独”,与社会进行更深入的联系。

2.对人类文明整体的反思

在《时间之墟》中,整个地球陷入了20个小时的循环,一旦到达跳转点,之前一天人类所留下的所有物理痕迹都将被重置,地球上的一切回归“原始”的状态,而绝大多数人类的记忆却得以保存。宝树在小说中进行了一场疯狂的思想实验,将人类集体置于这一循环之中进行想象。而当所有人都陷入循环时,西方“时间循环”类型中集中于主角一人上帝视角的描写不再成立,所有人对于时间的感知都是相同的线性的。因此,小说中不再出现主角积累经验破除循环的话语,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类文明整体的反思。例如,他如此构想这个社会的未来:

“不过商品也不会再被消耗了!”韩方接口,“你们想,昨天我们吃的那些食物,现在又回到了超市!每天被消耗的汽油和航空燃油,也回到了油库里。各种在混乱中被毁坏的东西也破镜重圆,如果每天都不停跳转消费这个概念就不存在了。”

“那意味着什么?”马小军还不明白。

“意味着商品经济的终结……”韩方若有所思地说,“不,是意味着我们所知道的任何经济形态的终结。世界恐怕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那不是共产主义了吗?”马小军问。

“这个嘛……”

宝树所想象的异托邦,正如宋明炜评价中国新科幻时所言:“无论采用寓言还是变形的方式,他们的小说让人能够迅速认识到一个包含着各种焦虑、问题、期冀在内的‘现实’:但与此同时,他们的作品更在这个‘现实’的边界上延伸创造出具有高度复杂性的‘异世界’,那不是简单的小灵通式的新奇技术集合体,而是包含着超越现实、建构理想的各种可能性,促使读者重审理性、改变自我的思维方式。”无疑这两部中国“时间循环”的科幻作品都以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方式召唤读者的反思。

同样有关于群体性的梦境,在上海米哈游公司开发的游戏《原神》的一段剧情中也使用了“时间循环”的设置。在第三章第二幕的剧情中,主角陷入了永不结束的花神诞祭。

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游戏中虚构的须弥城,也是一个以智慧为标志的国度,其中的人们一直过着“无梦”的日子。而事实上,须弥管理机构“教令院”使用名为“虚空”的设备,吸食须弥人的梦境,被剥离的意识聚集在花神诞祭的集体之梦中。人们在又一个花神诞日的梦境中醒来,而本该属于自己的梦境再度被虚空收获,周而复始。游戏作者也借帮助玩家破除梦境循环的小草神纳西妲之口,向玩家问出了富含哲理的问题:“今天已经过了多少次?今天之后有没有可能是昨天?明天这个词是否从来都是被捏造出来的概念?”但是无论答案是什么,米哈游希望玩家从当下做起:“明天会到来,这件事对所有人来讲都是常识。但其实明天是否真的会到来,只有身处明天的你才知道。”因而敦促玩家:“我们已经没有无数个花神诞祭可以浪费了,抓紧寻找真相吧。”明天能否到来仍然要取决于今日的努力,而玩家在电子游戏中的主观能动性无疑强化了对这一剧情的理解与认同。

3.中国“时间循环”类型涌现的一个“开端”

中国更多的“时间循环”作品同西方一样,多数优秀的内容以影视媒介为载体,例如台湾地区的《想见你》与大陆的《开端》。

2019年播出的《想见你》乍一看有关两位演员所扮演的四位角色相互之间的无尽因果轮回,但实际讲述的却是如何跨出永恒的循环。

剧中生活在2019年的白领黄雨萱因过于思念已意外去世两年的男友王诠胜,穿越回了1998年,附身在当时的高中生陈韵如身上。巧合的是,除了陈韵如与自己长相一模一样外,陈韵如的同学李子维更是同自己朝思暮想的男友王诠胜有着同样的外貌与性格。然而陈韵如自我的精神却与鸠占鹊巢的黄雨萱起了冲突,最终导致了陈韵如肉体的自我毁灭。思念黄雨萱的李子维随后意外穿越至2011年,进入了王诠胜的身体,以他的名分和尚不知情的黄雨萱恋爱,完成了轮回的闭合。

《想见你》并不算一般意义上的“时间循环”类型片,其十余年的轮回跨度着重在于描写恋爱的“甜”与“虐”,但剧中最后的处理让它超越了一般的偶像剧。为了避免悲剧的无意义重复,黄雨萱放下了“想见你”的执念,烧毁了剧中洗脑播放作为循环媒介的伍佰名曲“Last Dance”录音带,亲手斩断了这一不知起点的莫比乌斯环。这无疑是对过命运抗争的胜利,也展现出永恒的循环并非无法改变,人的意志可以改变命定的轮回。

2022年热播的《开端》则由祈祷君的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而来。女大学生李诗情和游戏架构师肖鹤云遭遇公交车爆炸后起死回生,再次回到公交车发生爆炸之前的时间点。

故事似乎和美国2011年的科幻电影《源代码》有着类似的侦探悬疑设定和剧情:在密闭的交通工具及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导致爆炸的原因并阻止爆炸发生。只不过一个是在美国的火车上,而另一个发生在更有中国特色的公交车上,并且两部作品解决矛盾的背后逻辑有着各种维度上的差异。

《源代码》中主角单枪匹马,并且是“被迫”地进行循环——主角史蒂文斯上尉已在战争中成为植物人,美军通过“源代码”项目将其大脑意识强制注入已死亡乘客的记忆中,通过乘客的视角一次次重新经历死亡。因而他只有一个人被困在等待爆炸的列车之中,周遭的人与物都是回忆中的虚像;而《开端》中的男女主角通过一次次循环的经验,锁定嫌疑人后依靠公交车上众人的帮助并寻求警察力量完成案件的预防。虽然他们也是被未知力量强制拖入循环的,但途中他们不乏下车逃跑逃离爆炸的机会,然而因为对于一车生命的责任感,他们仍然选择了去干涉事件,不让自己离开循环。甚至在多次提前报警而反过来被警察关押时,他们并没有怀疑自己的初心,而是顶着更大的压力继续逆世界而上。

电视剧的剧集中,每一集也有着明确的主题,即对于车上一位特定乘客的调查,也顺势揭露了这位乘客背后的故事。公交车本就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载具,是一代中国人每天离不开的事物。但是尽管在公交车上我们可能与他人有着物理意义上紧密的联系,他们却仍然是自己生活之外的陌生人。《开端》巧妙地使用了“时间循环”的模式,将每位乘客的故事带给了观众,将社会百态、个中辛酸呈现出来。正如原作作者祈祷君在《开端》网文更新时所讲:“‘开’系列的每一本,写的都是我们这种‘普通人’如何破除命运桎梏的故事啊。”《开端》让观众可以带入自我,以中国现代的语境想象普通中国人遇见循环的反应。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开端》是对“穿越”这一类型的反省。穿越文、穿越剧曾在国内有着超高的热度,其经典的套路为来自现代的主角穿越回过去,用现代的知识体系改变历史。这种当时猎奇新颖的情节,通过时代地位的虚幻压制,让人们找到了共同的优越感。然而因为该类型往往对历史进行篡改,央视于2011年下发了对于穿越剧的“限播令”:“个别申报备案的神怪剧和穿越剧,随意编纂神话故事,情节怪异离奇,手法荒诞,甚至渲染封建迷信、宿命论和轮回转世,价值取向含混,缺乏积极的思想意义。”

某种意义上来说《开端》也是一种穿越,但不同于渲染“宿命论”“轮回转世”,它批判的恰恰是这些不良价值观。通过“时间循环”的类型叙事,李诗情与肖鹤云穿越回的仍然是当下,依靠的并非对于历史居高临下的时代优越,而是自身努力换回的宝贵经验;穿越的目的也并非为了“爽”,叙事的动力存在于当代中国青年宏大崇高,却含蓄表现的理想之中。《开端》正是中国“时间循环”类型涌现的一个“开端”。立足于当代中国,聚焦于人物群像,召唤青年反思的力量让“时间循环”在中国仍然有着长足的发展空间。

今日荐读

世纪之交的风景与记忆(文学.第十七辑)

陈思和 王德威 主编

杜怡顺 责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评论

·类型:跨越媒介与边界· 主持/战玉冰

论“女性向”网络小说的侦探流变与悬疑复兴 文/肖映萱

网络小说类型史脉络考察 文/贺予飞

“我喜欢钱德勒”——《漫长的季节》中的《漫长的告别》 文/战玉冰

模式失衡与夫权重张:无处安放的“赘婿” 文/史建文

郭敬明、青春文学与“纯文学”的梦 文/梁钺皓

电子游戏世代的想象力 文/刘天宇

重玩与反思——跨媒介的“时间循环”类型及其中国演变 文/徐天逸

讲坛

断了线的人,说不的人 文/贾行家

谈艺录

《维罗纳二绅士》:“一部轻松愉快的意大利式喜剧” 文/傅光明

对话

世纪之交的风景与记忆:关于周嘉宁小说集《浪的景观》的研讨 文/张新颖等

著述

《献给德墨特尔的荷马颂诗》导读 文/吴雅凌

献给德墨特尔的荷马颂诗 译/注 吴雅凌

书评与回应

·《美妆帝国蝴蝶牌:一部近代中国民间工业史》·

重释“工业主义”的意义与可能 文/李煜哲

捣鼓“实验” 文/汪炀

对两篇书评的回应 文/林郁沁 译/张婧易

原标题:《“​时间循环”何以令人欲罢不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