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学小课》:借西方经典,回应中国的现实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4-10-07 13:49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大学小课:重读西方经典》是北京大学韩毓海教授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典名著导读”课讲稿结集,选讲的经典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代表作品。

“我们一起读经典——《大学小课:重读西方经典》新书发布会”日前在红楼公共藏书楼举行。

《大学小课:重读西方经典》书影

北京大学副校长任羽中为本书作序说:“这些年,北大建设了几百门通识课,‘大学小课’显然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门。中文系的教授,给中文系的学生讲资本主义金融问题,到底讲得怎么样,难道不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吗?韩老师开了一门跨越几千年,从政治思想史到社会思想史再到经济思想史的跨时空跨领域的课,他在北大师生中有好些知音,我也盼望,这本书能为他赢得更多知音。”

活动现场

关于《大学小课:重读西方经典》的缘起,韩毓海介绍:“2014年5月4日上午,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在汇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举措时,讲到了要开展‘小班教学’,只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学术前沿的课程,只要目前世界一流大学有的基础课、前沿课,都要争取开,即使只有几个学生选,也支持教授开课。‘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典著作导读’这门课,就符合这样的原则,它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课,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都有这个课,只不过他们那是开大课,而不是小班教学。”

韩毓海说,从2017年第一学期起,自己就开始在北大开设“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典著作导读”,开课的理由,就是从问题出发,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那样,这首先是为了解决自己在学术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最简要地概括这门课的讲解线索,那就是:不仅描述了西方学术自欧洲向美国的转变,而且,也解释了这种转变的实质——从自由劳动的共同体,向着资本主义体系的转变。

“我们置身于高度生存竞争的世界里,在内卷中完成着知识与自身的进化。至于这种进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进步,则是我们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或者说,是另外一个问题。而我想说明的是:使得一个人文学科的教授冒险去阅读经济学的理由,不在于浪漫的空想,而恰恰在于怎样从伦理的角度去反思这个高度生存竞争的世界。这并非自作多情,而正是一种冷静的态度。”

活动现场

著名经济学家卢周来认为,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时候重读经典,可以回望历史,思考当下。《大学小课:重读西方经典》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回味经典的机会。“经济学是一个最乏味的学科,但是读了这本书,我们发现经济学也变得好读了。韩老师从文化史、文明史来解读经济思想史,这个视角是经济学本身可能不具备的。而且, 他始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让冷冰冰的、理性的经济学也变得有温度。这本书里的内容就像火一样,作者全部的想法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为正在受苦受难的人服务。这是韩老师著作的重要特点。”卢周来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贺桂梅指出,从五四运动以来,北大中文系的老师不仅做学问,也回应现实问题,在这方面,韩毓海是非常突出的。韩毓海的创作总是想要回应一些大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他对经典的重读跳出了专业化的藩篱,打通文史哲,打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但是这个打通并不是把各个学科相加,而是回到这些学科确立时要回应的根本问题。

“韩毓海对经典的阅读是有他自己的一个关于世界史的整体理解为背景的,而且这个世界史是放在一个知识社会学的语境里面来阅读的。比如第三章读马克思,谈得较多的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和信贷的论述,而且特别重视马克思作为犹太人的身份,以及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这篇文章,继而把资本主义的发生、形成和描述还原到一个宗教文明的根基里面。所以韩老师的读法不是一个学科专业内部的阅读,而是重新回到经学的本意,就是我们人要认识世界、创造世界,我们怎么回答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贺桂梅说。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