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艺术人物|孙慰祖展出印学印艺,卡普里奥蒂呈现水城光影
回顾一周艺术人物,“四半堂文事——孙慰祖印学印艺展”近日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对外展出,展出知名篆刻家、学者孙慰祖书法篆刻、金石题跋等作品70余件和部分学术研究成果;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特别推出澳门诗人、学者、摄影师姚风的摄影与诗歌展——《别处》;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的“观看之道——威尼斯与苏州城市主题摄影展”呈现摄影师乔瓦尼·卡普里奥蒂(Giovanni Capriotti)镜头下的苏州与威尼斯的城市面貌、人文风情、生活气息;北京荣宝斋正在展出的“务本——曹俊甲辰作品展”则呈现了艺术家“新宋式系列”“荷花系列”等。
杭州|篆刻家孙慰祖
“四半堂文事”里的书法篆刻、金石题跋
“四半堂文事——孙慰祖印学印艺展”日前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展览由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
孙慰祖,别署可斋。1953年生于上海。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
孙慰祖
此次展览分砚边余墨、印中岁月、石上臆语、访学行迹、问学之路等五个单元,共展出孙慰祖书法篆刻、金石题跋等作品70余件和部分学术研究成果、田野学术考察场景等。展览题材多样,形式丰富,艺文兼备,是孙慰祖数十寒暑,初心如磐、沉潜寂守、全身心投入艺术学术领域中溯本究源,砥砺前行足迹的一次浓缩的回望,多角度展示孙慰祖为学问艺的路径与成果,也呈现了他对弘扬印学的敬业和对书法篆刻艺术始终不渝的热爱。
展出现场
“人到七十,想到自己做过工人,当过农民,过过兵团生活,又成了半个学者,每个都是一半,所以是‘四半堂’。”孙慰祖说,“孤山之上,心愿得偿。能在印学高地,将我的作品呈现给热爱艺术的朋友们,是我的荣耀。自己有缘在这个令人充满遐想的孤山社址,向百年先贤和今天的同道友人报告几十年来形成的印学、印艺和书法这几个方面的真实情形和生活景象,这是一个篆刻老工人和印学爱好者向大家交上的一份公开的作业。”
孙慰祖此前接受澎湃艺术专访时曾说,“其实我真的是喜欢冷板凳,不喜欢太热闹的。你见鸡下蛋都躲在草窝里吧,它需要僻静。做学术就得坐‘冷板凳’,‘孤独’方是常态,搞创作也一样,最好的状态是守株待兔,而不是四处打猎。”
展出作品
西泠印社副社长朱关田说,慰祖兄印学创作与研究两手抓,传统与自我,深入而广大,虚言“四半”,实则“四全”,印学史料研究更成一绝,不愧为西泠印社中人标杆。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表示,作为业内顶级专家居然用“老工人”形容自己,极为震撼,“这一自谦体现了孙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踏实钻研精神,孙老师在倡导印学研究风气、引领学术研究规范方面作出了诸多贡献,并在积极推动建设西泠印社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开幕式上,孙慰祖将数年来精心创作的13件篆刻、书法、印屏、题跋捐赠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以此表达对百年名社的厚谊与深情,生动诠释了“爱社如家、无私奉献”的西泠精神。(文/李梅)
上海|诗人、摄影师姚风
用别处的眼睛,看日常的生活
时值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于2024年10月6日至11月30日特别推出澳门诗人、学者、摄影师姚风的摄影与诗歌展——《别处》。展区以其十一幅摄影作品与二十首诗歌作品为基础,赋以静态及动态的当代艺术展陈方式,并结合整体空间的通透观感,将“外透视与内观线”、“诗意与真实”的独特观展体验呈现给参展者。
姚风
姚风,诗人、学者、译者、摄影师,曾任澳门文化局副局长、澳门大学葡文系主任。已出版多部诗集、译著和学术著作。曾为多位艺术家策划展览并举办过个人艺术展和摄影展。
姚风表示,在自己诸多身份中,他最看重的还是诗人身份,摄影于他而言其实是对诗歌写作的一种补充。他认为,现代科技的发达让摄影变得简单,却也让表象和假象泛滥。作为拍摄者,姚风希望摄影能够呈现他的态度或立场,并最大程度贴近真实。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认为,姚风的作品展现并启示了大家“如何用一双‘别处’的眼睛来看待日常的生活”。
《澳门》
展出的《澳门》所摄为澳门的地标大三八牌坊,它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是澳门的第一道门。它是为人所熟悉的澳门地标,但是在姚风的镜头下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陌生的视角。通过这道门,他在黄昏时穿越了澳门的历史。
《极目》
《极目》于两年前摄于嘉峪关。当时正好看到鸟飞过围墙。如果这幅照片没有围墙,它会是一张非常平庸的照片。但是这个围墙让姚风觉得,我们的飞翔至少要高过围墙。这其中有一种对比的关系,体现出一种张力。
《走马》
《走马》摄于秦皇岛。前景是一个人牵着一匹马沿着海岸行走,马上驮着两个人,背景是大海,更远处是正在往外冒烟的两管大烟囱。姚风认为,是远处的发电厂和烟囱挽救了这张图片,否则这也将只是一张寻常图片。当时在海边散步,姚风看到这个场景,为了留下这种意象,就以百米赛跑的速度跑过去拍摄,这也是创者尤其钟爱的一张图。这张照片也让他联想起写过的一首关于环保主题的诗作叫《大海真的不需要这些东西》。(文/陈若茜)
苏州|摄影师乔瓦尼·卡普里奥蒂
镜头下的“水城”威尼斯与苏州
近日,苏州吴文化博物馆举办了展览“观看之道——威尼斯与苏州城市主题摄影展”,呈现摄影师乔瓦尼·卡普里奥蒂(Giovanni Capriotti)160余幅摄影作品,展现其镜头下的苏州与威尼斯的城市面貌、人文风情、生活气息。
摄影师乔瓦尼·卡普里奥蒂
2024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也是中国和意大利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国与意大利自古贸易往来络绎不绝,威尼斯与苏州更是因其得天独厚的临水环境被称为“水城”,在马可波罗笔下,两座城市被一次又一次提及,缀成深厚的友谊和羁绊。
据悉,此次展览是为致敬伟大的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Francesco D’Arelli)说,“我们希望通过该摄影项目,一起去了解马可·波罗观察和观看世界的方式。眼睛是思想的器官,正如马可·波罗在其游记开头写到:“我所讲述的一切皆是真实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摄影项目也是这句话的体现。”
摄影师乔瓦尼·卡普里奥蒂(Giovanni Capriotti)专注于长篇后纪录片探索,研究时间的流逝如何塑造个人、社区、历史、文化以及人类。通过整合摄影、动态影像、音频、体验式散文和个人见证,他努力加深对世界和当代纪录片实践角色的理解。
循着马可·波罗的足迹,漫步威尼斯与苏州的街头巷尾,借由摄影镜头记录下这两座水城21世纪的城市风貌,以更加微观、多元的视角再现城市人文生活,完成了与马可·波罗横跨7个世纪的联结。
乔瓦尼·卡普里奥蒂作品 《远方》苏州
在他的镜头下,一群游客在威尼斯的暮色中滑行,他们的喜悦如同水波,涟漪般地散开。水上出租车划过幽静的运河,将湍急的波浪拍向古老民居斑驳的墙壁;而在室内,一台旧装置矗立于杂乱无章的房间里,四周环绕着高耸的书架,上面堆满折叠纸张,这里有着早已被遗忘的手工技艺,有陈旧的木色和布满灰尘的工具。而在《抬起头来》系列中,一位贡多拉船夫在帽檐下阴影中寻求庇护。手里的屏幕映照出远方的世界。船夫衬衫上的条纹象征着遥远的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创造出当下的微妙平衡。
在苏州,他拍下了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的虎丘塔和这里的游客。他拍摄了太湖渔港村的村民。他们朴素传统的生活与湖边的赏景点构成鲜明对比,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卡普里奥蒂说,自己也希望通过摄影的方式,来纪念马可·波罗这位史诗般的人物以及其跨越亚洲的冒险旅程。展览将展至12月1日。(文/陆林汉)
北京|艺术家曹俊
个展“务本”荣宝斋举办
10月1日至15日,“务本——曹俊甲辰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举办,这是曹俊在荣宝斋继《回归》《融合》之后的第三场新作展,展览共展出曹俊76件最新作品,涵盖山水、花鸟、书法等内容,在艺术语言上既融合了东方写意、工笔,也汲取了西方具象、抽象与表现主义。
艺术家曹俊
展览名称“务本”,语出《论语》,在曹俊的艺术创作中意为专心致力于绘画的根本,无论艺术的艺术、人生的艺术都要立足本质,正如林风眠先生曾说“绘画的本质就是绘画”。此次展览的展品包括艺术家经典的“新宋式系列”“荷花系列”“抽象系列”,以及10余件经艺术家精心创作的日本近现代金箔屏风画,这些屏风均由曹俊收藏。
展览作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