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种保鲜膜暗藏“夺命”风险,致癌物含量惊人

2024-10-04 08: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能否想象,那不起眼的保鲜膜,竟可能潜藏着引发多重健康危机的风险?

时下,儿童多动症、自闭症的病例频现,令人忧心。同时,男性的精子活力与质量亦呈现下滑趋势,无精、少精现象日益增多;而女性则面临着早熟、内分泌系统紊乱乃至不孕的严峻挑战,更有甚者,被乳腺癌、子宫癌等恶疾缠身。

那么,为何会将这些健康问题与保鲜膜联系起来呢?

保鲜膜的常见材质都有什么?

保鲜膜作为我们封装食物的好帮手,其身影无处不在。尽管它们外表相似,柔软且透明,但深入探究,你会发现其材质实则千差万别。

1.聚乙烯(PE)材质

它在家庭中的使用频率颇高,尤其适用于包装水果、蔬菜及猪肉等各类生鲜食品,为家庭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2.聚氯乙烯(PVC)材质

这种保鲜膜因其价格低廉,在商超、外卖店及食品店中颇受欢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安全性能相对较低,使用时需格外小心。

3.聚偏二氯乙烯(PVDC)材质

它的耐热性能出众,因此常被用于包装熟食、火腿等产品,确保食物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保鲜效果。

4.聚甲基戊烯(PMP)材质

它的黏着力强、耐热度高,且具备出色的阻隔性能。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为包装需长时间加热食物的理想选择,为食物的保鲜与口感提供了有力保障。

PVC保鲜膜潜在风险

PVC保鲜膜,凭借其低廉的价格、高度的透明性以及出色的延展性,在日常生活中广受欢迎。然而,这种材质却可能潜藏着两种有毒物质——增塑剂(特指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双酚A,它们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这两种有害物质能够干扰人体的生殖与神经系统,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长期接触,甚至可能引发生育缺陷、生殖损害,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多动症、自闭症等神经系统问题的风险。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市场上16个品牌的PVC保鲜膜中,有15个被检出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塑化剂。这些塑化剂的含量远超安全标准,最低超出98倍,最高则达到了惊人的472倍,平均超出两百多倍。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有害物质在与油脂性食物接触或加热过程中,极易溶出并渗透到食物中,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因此,PVC保鲜膜应仅限于包装生鲜食品,并严格避免与带油脂食品接触、微波炉加热或高温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仔细查看保鲜膜的材质,选择相对安全的PE、PVDC、PMP等材质。若发现家中存有大卷PVC保鲜膜,应立即丢弃。

一般来说,优质的保鲜膜应为白色,易于用手搓开,且燃烧时无味、会滴油。而PVC膜则往往呈现泛黄色,揉搓时容易粘手,燃烧时产生刺鼻气味并冒黑烟,且不会滴油。

在超市购物时,我们应尽量避免购买过烫、油脂较多、含有酒精成分且被保鲜膜包裹的食物,除非能确定所用保鲜膜非PVC材质。即使是蔬菜、水果,也尽量少买用保鲜膜包裹的。

此外,年轻人应尽量减少外卖次数,特别是要注意那些外卖盒子上封着PVC保鲜膜且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情况。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塑料加工中常用的添加剂,不仅存在于保鲜膜中,还可能潜藏于孩子的玩具、拖鞋、儿童游泳辅助设备、充气床垫和塑料座椅等日常用品中。

以上所述并非夸大其词,而是有确凿证据支持的。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某些塑料制品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尽量避免选购不合格产品,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