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探索“中国芯”之路,需研发、推广和应用三管齐下
关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讨论从未停止过,而在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之后,我们对于“中国芯”的渴望更加强烈,而面对的困难和问题也越发具体。
在近日举行的“科技湃——中国芯片之路”活动上,三位重量级的大咖齐聚一堂,共同就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分享和探讨。他们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京津冀大数据产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郑砚农和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国。三位专家分别从研发、推广和应用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芯”之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达成了一致的看法,那就是需要在这三方面三管齐下,才能制造出真正有可能成功的“中国芯”。
这三位大咖中,倪光南院士是中国计算机行业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他曾经是联想集团的总工程师,联想也因其开发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而得名;他参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为我国的氢弹研制提供计算支持;而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力主应当投入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并为这个目标一直在奔走努力。在中兴事件之后,倪光南表示:“芯片事件给人的教育挺大,比我们讲一百遍都有用。”残酷的事实证明了他之前的观点的正确,但他并不为此而感到高兴。倪光南的演讲,以“中国制造核心技术之痛”为题:“我们要推进国产自主可控的替代,要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他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例子,来证明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自我的创新,来获得比市场现有技术更先进、更好用的核心技术,他痛惜我们失去的一二十年时间,但如今奋起直追,为时未晚。
在倪光南看来,虽然目前中国的芯片行业跟美国还是有差距,但不代表着我们无法自己生产芯片。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的芯片,中国企业是有能力自己研发和生产的,但是在实际的商业领域,可能有的性价比不如人家,有的在推广上不如人家,有的在应用范围上不如人家,最后导致实际真正能形成商业化的不多,大部分企业更习惯于买国外现成的成熟的芯片产品,直到某一天被禁运了,才发现自己的生死关键,掌握在了人家手里。
而对于推广,出身于公共关系和传播行业的郑砚农也更有心得体会。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京津冀大数据产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郑砚农长期为国家发展和形象传播工作担任顾问。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的组织宣传工作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对于中国芯片行业所碰到的推广难题,郑砚农所开出的“药方”是,从最基础的传播科学精神入手。郑砚农认为,基础领域的突破没有捷径,而我们芯片行业缺失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或几个人才,而是在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上的普遍短板。“我们国内人才缺不缺?是缺。为什么缺呢?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多学子不愿意去从事微电子电路。”对于这种缺失,郑砚农认为,我们首先要从科学精神的传播做起,“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可能创造出伟大的科学成就。”
来自企业的王志国或许是三位嘉宾中最“接地气”的一位。时任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在加入创维之前曾在国外顶尖的技术企业和实验室做软件工程师,长期的海外求学经验让他看到了国内与国外技术水平的差距,也激发了他心中真正的爱国情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跟中国这个国家的实力结合在一起的。”加盟创维之后,王志国将创维做成一个全球领先的企业,在智能电视行业,创维已经超越了许多传统家电巨头,成为不容忽视的“中国力量”。就在刚刚闭幕的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大展上,创维高调宣布了全球战略口号:“引领世界”。
作为耕耘智能电视行业多年的领军人物,王志国对于芯片的自主研发和应用有着不少的切身体会,更有着自己的切实目标和计划。从一个控制wifi的小模块开始,创维一直在摸索研发属于自己的芯片,直到如今拥有了具备AI增强功能的变色龙芯片。对于企业来说,投入芯片研发的成本值不值?王志国表示对于大部分企业决策者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但一旦成功,其后续的回报也是相当大的。
如今的创维,不仅可以将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和系统在自身产品上得以应用,更能通过行业间的合作,将它们卖给其他企业,让创维成为行业内芯片和系统级别的供应商。
有目标,有助力,有回报。这是三位在各自领域有着极高话语权的专家大咖,为中国芯片行业所开出的“药方”。虽然前路尚有荆棘,但只要所有人锐意前行,相信成功的曙光便不会远。-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