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英文版外译即将启动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三版)》,高瑞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2024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高瑞泉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三版)》英译开题报告会在上海师范大学成功举办。开题组专家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彭春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付长珍教授、朱承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侯冲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的慕唯仁(Viren Murthy)教授。课题主持人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蔡志栋副教授。
1996年,《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出版,2024年8月,本书第三版英文版外译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由高瑞泉教授主编,在写作上既简明扼要又言简意赅,同时具有哲学的深度。自1996年出版第一版之后,就引起学界高度兴趣和重视,多所高校、多种专业把它当作研究生课程指定参考资料。第三版新版对引文进行了核对,改正了少数文字误植,编制了索引,使这本经典的学术著作更符合当下的出版规范。
中国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突然面临着一个陌生、紧迫又亟须回答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朝贡和“天下”体系的瓦解、华夏中心主义的崩溃、向民族国家的转型、世界地理和国际竞争格局的浮出水面,再加上内外部的民族主义的压力,如是种种,逼迫中国人做出种种政治-制度-文化的设计,于是林林总总的社会思潮奔涌而出,交错迭代、争持消涨,各股思潮不管其最终成败如何,内蕴的正确性程度如何,都从属于这一历史性的巨变,也构成了空前乃至绝后的文化景观。
本书的作者也是集合了学界各领域的专家,包括杨国荣、郁振华、陈少明、陈卫平、邓子美、高力克等,每位专家均有相关思潮研究的专著,各自浓缩为一章,考察了上述历史-社会背景下,中国近代出现的种种具有持续性影响的思潮,如科学与实证主义、文化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进化论、佛教思潮等。总体上,作者们认为中国近代是“文化生发期”,民族创造力得以大喷发,社会思潮是这种创造性在思想界的表现。同时,中国近代迫切的实践需要又迫使百家之说归于一宗,多元复归一统,以便经济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解决存亡绝续的现实问题,思潮由此归于沉寂。本书既展示了我们的先人在精神世界的探险所留下的不容低估的思想遗产,又可以帮助世人理解当代诸多文化论争、思想分歧、政治方略的差异以及公共习尚、观念共识与晚近百余年思潮运动的不解之缘。
课题组专家高度肯定了本书的英译项目。他们认为,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研究,长期以来往往要么集中于单个社会思潮,形成了大量的专著;要么从历史学的角度编撰多卷本的社会思潮汇编,其实质是单个社会思潮研究专著的集合。学界很少有从哲学高度出发的鸟瞰式、全局式的以一本书为篇幅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同时,本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指出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无论其立场如何、形态如何、最终结果如何,本质上都是要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之问、民族之问。从而将众多的社会思潮紧密地统摄于一个主题之下,而非缩写版的诸多单个思潮的汇编。作者更加关心诸多社会思潮观念流变的过程中对民族现代观念的塑造。
专家认为,本书的外译有四大意义:第一,可给予国外学者和一般读者关于中国近现代重要社会思潮概貌的基本知识,及对于贯穿其间的“中国向何处去”问题有观念层面的认识;第二,本书凝聚了一批在各自领域可称为权威级别的专家,能方便国外研究者迅速了解该领域的前沿;第三,向世界展示思想界的先辈所进行的既艰苦卓绝又饱含创造的探索,在哲学层面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论证。第四,本书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具有启示意义,它展示了中国哲学研究的另一种形态,那就是从一般性的文本资料而不是具有定评的哲学家的经典著作出发,作哲学的探索,展示一般文本中具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其历史变迁的意义。通过外译,可以展示中国哲学研究的更加丰富的形态。
项目合作出版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及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主持人介绍了本项目的外译意义、项目团队成员情况、样章翻译情况、出版宣传推广方案、经费预算等,各位答辩专家予以点评,最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初步的回应。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相信国际上很快将会见到英文版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