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大医学部薛涛:气候变化或抵消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健康收益
“由野火燃烧产生的PM2.5排放,也可能对孕妇孕期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胎儿出生体重下降、儿童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疾病,从而增加儿童死亡风险。”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薛涛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指出。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薛涛 受访者供图
当地时间9月5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空气质量和气候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指出,气候变化、野火和空气污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农业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公报》指出,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高温和干旱,导致野火发生更加频繁和剧烈。野火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释放出大量的PM2.5等污染物,从而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
“一旦发生野火燃烧,空气质量短期内会随之发生显著变化。PM2.5浓度可能瞬间升高,持续一两天,甚至在山火蔓延期间长达一两周。由于孕期通常为37周及以上,一两周的时间已经相当长。因此,由野火燃烧产生的PM2.5,也可能对孕妇孕期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胎儿出生体重下降、儿童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疾病,从而增加儿童死亡风险。”薛涛说。
值得注意的是,野火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含有毒性更强、生物活性更高的碳质成分,其毒性比城市其他来源的空气污染要强得多。对此,薛涛表示,如果将不同污染源纳入考虑,野火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甚至导致儿童死亡风险的首要污染源。
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将变得更加显著
当前,空气PM2.5污染已由2015年以来的全球第五大死亡风险因素上升至全球第二,仅次于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已将室外空气污染列为“一类致癌物”。这意味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将会更大程度保护公众健康。
例如,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支持北京大学空气-气候-健康(ARCH)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从空气质量改善健康收益的时空分布来看,中国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加速健康改善,2013—2018年预计增加预期寿命5.0个月,2018—2023年预计增加6.9个月。
但气候变化有可能抵消空气污染减排的健康收益。数据显示,北美的野火造成异常高的PM2.5排放量。在印度,由于人类和工业活动导致的污染排放增加,PM2.5水平也高于全球平均值。相对而言,中国和欧洲的PM2.5水平低于全球平均值,反映出这些国家和地区减少人为排放的努力显现出积极效果。然而,《公报》同时指出,尽管全球范围内的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野火和沙尘暴等自然现象的增加正在抵消这一进展,尤其是在北美和亚马孙地区。
上述《公报》强调,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将在未来数十年内变得更加显著,特别是随着极端高温和干旱加剧,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会更明显。
气候变化对于每个普通人的影响,从健康的角度正在愈发凸显。薛涛指出,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带来健康危害。他及团队特别关注了野火和沙尘对妇幼健康的影响。
例如在全球沙尘暴露较多的地区,如非洲和中东地区,往往也是妇幼健康状况较差的地区。“根据我们最新两个研究的结果,沙尘暴露与死胎、儿童贫血存在一定关联。”薛涛说。
孕期暴露于污染环境可能增加胎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
薛涛擅长利用流行病学、大数据和时空统计等方法,分析影响人类生育健康的多种环境风险因子。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气污染暴露对生育健康的影响、环境政策的健康效应推断和基于多源数据的空气污染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估。
薛涛团队应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经典方法,重点关注了孕期和儿童期两个关键阶段——孕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中可能会增加胎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出生后的儿童则可能面临PM2.5导致的下呼吸道疾病。尽管有证据显示二氧化氮暴露与儿童哮喘等疾病有关,但全球疾病负担报告在定量评估后认为其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未将其纳入最终结果。
“在中国,我们通过分析PM2.5的改善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发现空气质量迅速提升显著改善了多种儿童健康风险指标,由此导致妊娠期增加0.4天、出生体重增加29克。再如,PM2.5的改善,导致五岁以下呼吸疾病死亡数迅速降低,相关负担降低了82%。”薛涛进一步表示,这些积极变化不仅归功于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还与妇幼保健服务的提升和新生儿数量的减少有关。
此外,薛涛也表示,不同省份的成人和儿童健康改善状况存在差异,这与空气质量改善的程度及受影响人群的基础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总体上,改善程度较高、人口较集中的地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健康改善都更为明显。”
妇幼人群是空气污染暴露的易感人群,生命早期是空气污染的高度敏感时期。相比于一般人群,孕产妇、胎儿和婴幼儿因处于特别生理时期,是空气污染暴露的易感人群。
美国健康效应研究所发布的《全球空气状况2024》报告也指出,五岁以下儿童对空气污染更为敏感,其健康受到的负面影响包括早产、哮喘、出生体重不足、肺部感染等。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70多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与空气污染暴露有关,使空气污染成为该年龄组儿童早逝的第二大风险因素,仅次于营养不良。
改善空气质量也许是调节人口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命早期人体更脆弱,容易受空气污染等有害环境暴露的影响。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年全球294万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69万可归因于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暴露,其中母亲孕期暴露导致的胎儿出生体重降低和早产是重要的中介因素。
“近年来我国全力治理大气污染,空气质量得到迅速改善,这对保护我国妇幼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人群基数大,社会发展不均衡,目前仍会有很多孕妇暴露于空气污染中。”薛涛指出,空气污染对于儿童的影响,其实可以把影响周期拉得更长,从生命早期来看这个历程。目前已有很多的研究证明,不良的环境和压力会影响受孕本身,增加不孕不育风险。怀孕过程中如果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会导致一些母体疾病和胎儿疾病,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空气污染会导致新生儿的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并且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流产和死胎,也有非常充分的证据认为空气污染会导致儿童的下呼吸道疾病。“在没有‘新冠’以前,儿童下呼吸道疾病就已经是全球儿童的第一大死因。在‘新冠’之后,儿童期的呼吸道疾病更重要,而且可能和空气污染的危害相互叠加。”
薛涛补充说,“如果我们把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放在更广泛的周期去考虑,空气污染不仅会影响老年人口的死亡率,通过增加不孕、死胎、婴儿死亡风险,空气污染还影响出生率或人口中的婴儿占比。所以改善空气质量也许是调节人口结构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2024年“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的主题是投资清洁空气,薛涛认为,投资清洁空气对于下一代的健康改善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空气质量改善不仅对成人的健康改善有帮助,对于妇幼健康改善也会有非常大的促进。
薛涛建议,一方面未来应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因为这是改善人群健康的“治本”问题。另一方面,对受空气污染影响的人群,需要加以区分和针对性地对待。比如应该加大对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的保护投入,增加对相关防护行为的指导,增加相关风险的预警,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保护少部分重点人群,却更大比例地削减了疾病负担,增加了空气污染治理的投资收益比。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