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的名字里面有个“国”丨00后大学生方兴国:对祖国的爱让我站在她需要的角度看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 李文姬 实习生 刘翊阳
2024-09-30 11:3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编者按】

个人的命运既和自身努力奋斗有关,也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

一个人的名字凝聚着一个人的生命存在、社会责任、人生轨迹等,也寄托着父母对他的期望。名字里面有个“国”,正是将个体命运融入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时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澎湃新闻推出国庆特别策划——我的名字里面有个“国”,以记录这些年轻人的人生故事,也记录着他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心路历程。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也是方兴国23岁生日。

“小时候我也曾好奇,父母是否特意选在这一天让我降临人世,得到的答案是: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与新中国同一天生日,让方兴国自幼便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他说,如同近来备受瞩目的“黑神话·悟空”中的“天命人”一样,他也始终怀揣着一种使命感——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方兴国目前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该学院实施八年一贯制、本博连读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引领智慧交通发展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本科期间,方兴国专注高铁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与团队携手提出高铁污水处理的创新解决方案,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和专利一项。学习之余,方兴国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时长已超过180小时。

“我的家庭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条件较差,在学习上我也不是天赋型,之所以能在挫折中坚持不懈,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祖国的热爱。”这份热爱让方兴国自觉地站在国家需要的角度思考问题,拥有超越个人需求的精神力量。

“国”字不仅在方兴国的名字里,也深植他心中。从事什么行业才更有意义?做什么才能有更多的贡献?正是这些思考指引着方兴国做出人生选择。因为方向明确,所以内心坚定,也便无惧挑战。

方兴国告诉澎湃新闻,他的名字还寓意着方兴未艾、未来可期,他也希望将来能在祖国的事业里写下自己的名字。

名字

爱国从来不过时

在方兴国出生前,他的父母想,如果生个女孩就取二人的姓氏,合起来叫方梅,而男孩的名字俩人迟迟拿不定主意。2001年10月1日晚,方兴国出生。那天正好是中秋、国庆两节合一,实为难得,于是方兴国的舅舅提议,名字里可以带“国”或者“月”字。

“后来考虑到‘兴’这个辈分,且‘月’可能更适合女孩。最后爸妈一致同意用‘兴国’作为我的名字。”方兴国说,“兴国”代表着报效祖国的宏大抱负,也是长辈寄予的美好愿景。

方兴国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小学毕业,母亲甚至没有完成小学教育。自小以来,方兴国的父母对他的学习成长并未抱有太高期待,考试失利时,他们也大多是安慰:“一次考试而已,没什么大不了,吸取教训下次好好发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

“倘若我有科研的天赋和兴趣,他们希望我能成为一个为社会发展、国家复兴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倘若确实没有天赋,能有一技之长,有一份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工作,能立足于社会也是好的。”方兴国说,他的父母希望他先做好一个普通人,有余力则更进一步,为社会和国家多做一点贡献。

在2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方兴国很少见到同龄人名字里有“国”字,自己的名字也有过不少小插曲。中学老师讲到“科教兴国”,同学们总是会看向他。初中毕业纪念册里,他的名字被写成“兴园”。他笑着解释:“这是在提醒我,要‘振兴祖国’先得‘振兴家园’。”

“我过去常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现在大家觉得名字里有‘国’字很‘老土’、很有年代感,所以不常用了呢?后来我想,哪有‘老土’、‘年代感’之说,爱国从来不过时。”方兴国对记者说。

暑假方兴国(左)在家帮忙

使命

拥有超越个人需求的精神

早在十几年前,年少的方兴国就坚信“每个人都肩负着为国家做贡献的使命”。祖国发展日新月异,每个人都铆足了劲,致力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与更强大的国家。汶川地震救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扫黑除恶、海外撤侨,以及教育、医疗、科技、交通等领域的飞速发展,都让年轻的方兴国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温暖。

“我们这一代人无疑是祖国日益壮大的见证者,更能体会到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2021年,方兴国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毅然选择了北京高校。那年国庆节,方兴国一大早就来到天安门广场。当时他只感觉北京的清晨很冷,广场上人头攒动。当国旗在晨光中升起,方兴国的内心有种难以言表的充实感。站在天安门广场,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自豪与荣耀。

2021年10月1日方兴国于天安门前拍摄

在大一时,方兴国便怀着满腔热忱,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大学期间,方兴国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参观了香山双清别墅,近距离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伟大的革命精神。

方兴国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有家国情怀,其核心在于对家庭、国家怀抱发自内心的责任、使命和爱。然而,现在不少年轻人缺乏使命感,一味崇尚西方所谓的“自由”,认为所作所为完全由个人意志所决定,这就是丢失了民族和国家使命感,可能表现为自私自利,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福祉。

“对自己的祖国更是需要源自内心的热爱,在祖国名誉受到玷污的时候,会感到发自内心的愤怒。在祖国安全遭到威胁的时候,会奋不顾身去维护、去战斗。在祖国繁荣昌盛的时候,会由衷感到自豪。”方兴国告诉记者,作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心系国家需求,要拥有超越个人需求的精神。比如国家现在在半导体、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学、高端制造等领域急需人才,因此在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时,如果有能力可以多考虑这些领域。

方向

站在祖国需要的角度看问题

方兴国坦言,自己并不算特别有天赋的人。小学时期成绩垫底,步入初中后,备受压力的方兴国奋起直追,但成绩依然没有大的起色。升入高中,他的成绩有所提升,但也只是勉强达到普通本科线,与他的目标差距甚远,“普通本科不是不行,但我想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这样才更有可能让自己拥有更全面的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忆自己的高中生活,方兴国说,尽管曾经有过退缩的念头,但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劝说着他:再试试,万一呢?幸运的是,这部青春奋斗剧以圆满收尾,方兴国从安徽老家考入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方兴国说,他是不幸的,因为付出了超过绝大部分人的努力,牺牲了学习以外的几乎所有。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最后的结果对得起自己的坚持。

大学课程更加繁难,方兴国的数学、编程成绩都不尽如人意。但与高中相比,他多了一份坦然,不再执拗于成绩的高低,更加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在一些重大的科研项目中,他学会借助团队合作的力量,“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是很难走远”。方兴国参与了大创项目组,专注高铁污水处理方向,提出高铁污水处理的创新解决方案,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和专利一项;学习之余,他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活动,志愿时长超过180小时。方兴国说:“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人,热血的青年志愿者氛围深深地影响着我。”

方兴国告诉记者,如果只是为求个人的发展,他应该坚持不到现在。之所以能在挫折中坚持不懈,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将对国家的爱深植心中,让他自觉站在祖国需要的角度看问题,为国家发展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支撑着他的成长历程。

从事什么行业才更有意义?做什么才能有更多的贡献?这些问题指引着方兴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理想

在物流领域为祖国做贡献

方兴国目前就读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是学校实体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实施八年一贯制、本博连读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引领智慧交通发展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上了大学后,方兴国才了解到交通运输不是简单的修路、架桥、开车。其中铁路就涉及线路、信号、机车、乘务、仓库、站台、管理等多个方面。道路也涉及路径规划、信号控制、交通流线分析等。要提高交通的便利程度,则需要工程、管理等多方协同进步。

“交通不仅承载着人们的日常出行,还承载着生产资料和商品的流动。一件商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其中需要经过多达上百个步骤,而其中很多步骤都需要物流。交通运输的过程本身也在创造着利润。”谈到自己的专业,方兴国很自豪,只有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运输效率不断提升,运输成本不断降低,企业制造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经济活动才能保持活跃,社会的经济才能不断发展,“所以我的专业与国家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方兴国最感兴趣的是多式联运方向,通过优化公铁联运、铁水联运、空铁联运过程,降低货物全程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通俗来说就是让原来需要两天运到的货物一天就运到,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更少等。同时,他希望能够引导交通运输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降低交通运输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将碳排放量较大的运输方式向碳排放量小的运输方式转变,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计划的实现。

2024年暑假方兴国参加鄂尔多斯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可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卡脖子’领域我没有天赋和成就,但我想在物流和供应链领域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毕业之后方兴国计划出国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再回国在物流行业深耕。

马上就是祖国75周年华诞,方兴国也要迎来自己23岁的生日。对祖国,方兴国充满期待与信心,“希望祖国能稳步发展,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医疗、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水平,实现产业的高端转型和科学文化的繁荣,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自己,他也有着期许与展望,“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立足于现场的学习和观察,选定一个限制物流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为进一步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做出贡献。”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项目)

设计:周寰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