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横跨大半个中国,在福建千年古县找到最美闽南古村,滨海,人还少

2024-10-08 16: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图源/图虫创意

 

福建,这个自开年就疯狂上分的省份,到了盛夏,依旧热度不减。

从福州的三坊七巷到厦门的鼓浪屿,从泉州的古城韵味到武夷山的碧水丹山,从莆田的湄洲妈祖祖庙到宁德的白水洋奇观,从龙岩的永定土楼到三明的泰宁丹霞……每一处,都人潮汹涌。

若是希望在人潮中寻出一座安宁之城,感受千百年前的巷道、土楼、大厝,漳浦值得列入清单。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漳浦县,隶属福建省漳州市,地处福建南部沿海,漳州东南部,东接厦门,南临汕头,与中国台湾隔海相望,自古有“金漳浦”之美誉。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这里,有山、有海、有土楼、有古堡;每年4月~10月,上万只白鹭在此栖息;这里海洋资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素有“扁担插落地都会开花”的说法。

图源/漳浦县摄影协会 林杜鸿摄

 

从厦门出发,乘坐高铁,最快的车次30分钟便可抵达。

漳浦建县于公元686年,拥有1300多年历史。喜欢人文历史的朋友,大概会更钟情于漳浦,其辖内光中国传统村落就有6个,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承载体。

 

01 石牛尾村

在漳浦县旧镇镇浯江上游,一片浓郁的荔林,掩映着一个宏伟壮观的古村落。因村边有一壮如卧牛的巨石,而得名石牛尾,但在漳浦民间,它却有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秀才村——因明清时期乌石一带81名秀才有13名出自石牛尾村。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石牛尾村为单一林姓宗族村落,与周边多个村庄同属旧镇乌石林氏家族。清嘉庆年间,乌石林氏第十七世孙林后壁开基石牛尾,在此安家立业。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福建人会做生意大概是刻进了DNA里。

清代时,乌石已是闽南地区有名的荔枝之乡。因石牛尾村村口的浯江溪能行船汇入旧镇港,林氏的3位兄弟林文士、林武泽、林文盛便将荔枝装上帆船,运抵温州、宁波、上海、天津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换回大量银元和福杉并开设商行,家道不断殷实。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同治元年(1862年),三兄弟以祖厝为中心向外延展,开始接连兴建大厝。至民国初年,石牛尾村四纵座三进四方大厝,六排平房包埕的主体民居建筑群完全形成。

从高度俯瞰,整个村落,突破了总厝坐南朝北的旧格局。大部分民居坐西朝东,枕山、环水、面屏,更与天地山水和谐相融。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每座古厝的建筑工期在五年以上,均以门厅、天井、庑廊、正堂和后楼组成,为中国传统石木结构或土木结构。

其外墙为红土夯筑,为进一步强化黏性,还加入了大量的红糖和煮烂的糯米饭汤。可以想象,要建筑30亩规模的4座宅院,需要多少的红糖和糯米。

所以漳浦民间流传着“有石牛尾富,无石牛尾厝”说法,意思是到处都有比石牛尾村富的人,但是却找不到有比石牛尾村特别的古厝。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除主体建筑外,石牛尾村拥有历史建筑7处,传统风貌建筑几十处,加之祖厝、祠堂、宫庙等组成了形态完整、功能完善的聚落体系。在开放与封闭的格局处理上恰如其分,凝重而不保守,活泼而不散乱,石牛尾村塑造了闽南儒商乡贤民居的营造典范。

石牛尾村,这个极具特色的闽南传统村落,其布局体现的宗族伦理文化和传统风水格局,更不失为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一个缩影。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02 城内村

诒安堡,地处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城内村,是一座聚族而居的典型闽南民居古城,全城平面作锁形,自城南门至北门,处于中轴线上,八条总长约一千多米的石铺通道贯穿整个村落,串联起堡内95座民宅。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所有古厝均坐北朝南,鳞次栉比,大厝抱护厝,看似独立,却紧紧相依,一人独居,核心家族、几世同堂等居住形态混而不杂。古厝、宗祠、庙宇、土楼仿似一幅传统闽南大宅门里的生活画卷。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一言安台”诒安堡正门上的“诒安”二字,镌刻着属于这里的荣光。而这一切的缔造者,就是闵冲郡王赵若和的侍臣黄材后裔黄性震。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黄性震,字元起,号晋安。自幼父母双亡,由宗亲抚养成人。他曾为康熙收复台湾做出了重大贡献,以军功授直隶霸昌道,后任广西提刑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太常寺卿。

对于一个漂泊半生的孤儿来说,构筑一个聚族而居的安乐家园,也许是他毕生之愿。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康熙26年(1687年),黄性震倾资捐建诒安堡,并建置家庙、义学、义田等,使黄氏一族,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散者以聚。

诒安堡外30米宽的护城河,周长1200米的城墙、365个城墙垛口,环城一周的跑马道,城墙转角处的4座谯楼,种种类似军事的设施充分体现着黄性震抵御外侵,守护族人的强大决心。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03 红霞村

当漳浦县官浔镇红霞村离乡的游子与人谈论起老家,“七星坠地”也许是他们脑海中闪过的第一抹乡愁记忆。

红霞村位于官浔镇东部,背靠玳瑁山主峰,周围群山簇拥,层林叠翠。清康熙年间,红霞村何氏来到这块传说中形如七星坠地之处,建宅开社,瓜瓞绵绵。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红霞村辖洪田、霞帐、宝林、下雄、坑尾五社(自然村),原称“洪霞村”,为洪田、霞帐二社各取一字得来。当地人感觉“洪”字易招水灾,改名“红霞”。

洪田古村落建筑群坐落在玳瑁山脚下,主要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背山面水,远近闻名的“七座大厝抱后楼”就建在传说中的风水宝地“七星坠地”之处,并与玳瑁山顶始建于宋代的天湖寺遥遥相对。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村落中传统建筑类型丰富,包括民居、祠堂、庙宇、土楼、炮楼等,整体形成“固”字建筑群,坐东朝西,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以何氏祖祠“善继堂”为主体,向后共7落祠堂及一座3层高的矩形土楼,左右两边共配建祠堂7座,两侧的护龙厝均面向善继堂,井然有序,户户相通,会于矩形土楼。布局讲究对称,民居结构合理,方便抵御外侵。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村落中的民居建筑以天井合院式为主,房屋呈中轴线对称,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天井两侧厢房多为砖木结构,属典型的传统闽南民居建筑风格。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因地处沿海,村中居民自古信奉海神妈祖,始建于明代的广济宫,数百年来香火鼎盛。

紧邻广济宫的是一座三层防匪炮楼,炮楼为平面呈正方形,边长宽度约为4米,墙体全部采用砖石砌筑而成,厚度超60厘米,一二层遍布内宽外窄的枪眼和投掷窗口,三层筑有8个长方形收顶窗,居高瞭望的同时,也可远程射击。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从宗祠、古庙到炮楼,红霞村,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图源/漳浦县委宣传部

 

除此3个中国传统村落之外,漳浦县的赵家城村、鳌西村、山尾村皆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古厝、古堡、古宅各有特色。

流光渐逝,蓬山已远,生生不息的闽南文化穿越了时光,这些承载了闽南文化历史符号的明清古宅群落,更是一个个地方氏族的奋斗与荣耀、聚居与兴旺的真实留存。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 中国传统村落:漳浦县官浔镇红霞村

[2] 中国传统村落: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城内村

[3] 中国传统村落:漳浦县旧镇镇石牛尾村

特别鸣谢:漳浦县委宣传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