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莎士比亚、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于浙大举行

澎湃新闻讯
2024-09-29 10:25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2024年是莎士比亚诞辰460周年,也是莎翁作品最著名的中译者朱生豪先生逝世80周年。为此,9月20日至22日, 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RMS,Zhejiang University)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简称中莎会,The Shakespeare Association of China,SAC)共同主办的莎士比亚、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该研讨会由浙大-耶鲁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合作计划、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等共同资助,聚集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及我国的顶尖莎学家、知名学者110余人,另有国内外硕博生约70人与会,其中不乏来自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伯明翰大学、开放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日本杏林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恒生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世界顶级名校的学者和研究生。

21日上午,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董燕萍院长的主持下拉开帷幕。董院长向大家介绍了与会嘉宾,包括耶鲁大学David Kastan教授、伯明翰大学Michael Dobson教授、哥伦比亚大学Alan Stewart教授、乔治·华盛顿大学Alexa Alice Joubin教授、日本杏林大学Yoshiko Kawachi教授、英国开放大学Nicola Watson教授、厦门大学Jonathan McGovern教授、台湾大学邱锦荣教授、南开大学及南方科技大学王立新教授、北京大学黄必康教授(中莎会会长)、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中莎会前会长)、东华大学杨林贵教授(中莎会副会长)、四川外国语大学李伟民教授(中莎会副会长)、西南大学罗益民教授(中莎会副会长)、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南京大学从丛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岚教授、河南大学高继海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朱小琳教授等。

何莲珍教授致辞

黄必康教授致辞

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兼国际联合学院党委书记何莲珍教授发表致辞,她简要回顾了从马可波罗到司徒雷登等西方文化名人与杭州的因缘,并诚挚欢迎海内外来宾来到杭州共话莎翁,研讨学术。中莎会会长黄必康教授在致辞中说,本届研讨会主要探讨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而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比较研究或将给莎翁研究引入中国文化的印记。

董燕萍院长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现场

六位莎学家在随后进行了主题发言。首场主题发言由南京大学从丛教授主持,耶鲁大学David Kastan教授谈了“为什么我们关心莎士比亚?”的问题,他说虽然莎士比亚在文学界像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一样流行,但很多人并不关心莎士比亚,但莎士比亚切切实实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导我们对很多问题进行多元思考。伯明翰大学Michael Dobson教授则通过观察世界各地万神殿石柱、学院楼、图书馆、名人居住地建筑物及公园等的雕塑,总结列举了与莎士比亚同样重要的各界杰出人物,例如但丁、歌德、席勒等。他特别提及了浙江工商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莎士比亚雕像、上海鲁迅公园世界文豪广场的莎士比亚雕像等,尝试探索莎士比亚在其同时代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哥伦比亚大学Alan Stewart教授的发言主题为“莎士比亚以前的戏剧”,探讨莎剧中的“戏中戏”,参照《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托马斯·莫尔爵士》中的场景,重新探讨商业剧院产生之前及莎剧诞生前的戏剧模式。

David Kastan教授主题发言

Michael Dobson教授主题发言

Alan Stewart教授主题发言

从丛教授主持首场主题发言

黄必康教授主持了第二场关于“全球和中国莎士比亚”的线上主题发言。乔治·华盛顿大学Alexa Alice Joubin教授发言的主题为“全球莎士比亚的终结”,她运用福柯提出的“异托邦”(heterotopia)理论,探索莎学研究和莎剧表演在跨文化中的另一空间。台湾大学邱锦荣教授回顾了百年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译”,试图探讨在中、英两种截然不同的语境里如何转换、演绎十四行诗,译者如何维持诗句的韵律和意义之间的平衡。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讨论的是“中国莎学研究理路框架”,提出“莎士比亚研究的玄-元-泛三领域”,探讨“什么是学术研究的大格局”。他指出玄-元-泛三个研究领域构成一个互根互构互补互彰的莎士比亚研究理论和方法系统性框架。

Alexa Alice Joubin教授线上主题发言

邱锦荣教授线上主题发言

辜正坤教授线上主题发言

21日下午,共有22场分论坛展开讨论,议题丰富多样,从莎学研究方法、翻译研究、跨文化研究、莎士比亚喜剧、悲剧、历史剧、莎剧改编、莎剧中的政治、莎士比亚教学与表演、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诗歌戏剧研究等角度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学术研讨,涌现了诸多新颖议题。与会者在分论坛报告了他们最新的学术成果,并得到同领域杰出学者的点评,促成了高参与度的学术对话。

分论坛“莎士比亚与文艺复兴”

分论坛“莎学研究方法”

英文组分论坛

分论坛“莎士比亚悲剧”

在22日上午的两场主题发言中,首先由西南大学罗益民教授主持,英国开放大学Nicola Watson教授做了主题为“物化莎翁”的演讲,探讨莎翁为什么四百年来名气不减,列举了江西抚州、艾冯河畔斯特拉特福镇、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地的莎士比亚文化遗产,回顾了“莎士比亚”文化遗产发展史上的四大重要事件。而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厦门大学Jonathan McGovern教授则探讨了《一报还一报》中的请愿问题,指出莎士比亚利用“请愿”完善他的戏剧情节主线,从而阐述了“法律”和“正义”的主题。随后,浙江大学沈弘教授分析了《亨利五世》中亨利向法国公主凯瑟琳求婚时的双语对话,析解了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及英语史上英语取代法语成为上层语言的历史背景。

Nicola Watson教授主题发言

Jonathan McGovern教授主题发言

沈弘教授主题发言

罗益民教授主持第三场主题发言

最后一场主题发言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李伟民教授主持。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回归到欧洲文学渊源,探索希伯来神话的特质、文本、观念与意义。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介绍了邓恩的生平,分析邓恩诗歌中“圆”和“三角”的意象,解读邓恩的共同体思想,阐明诗人对整体统一和内部和谐的追求。中山大学王瑞雪副教授对16、17世纪最流行的古希腊作家欧里庇得斯传记书写《生平》与其他来源做出比较,以折射罗马帝国至拜占庭时期欧里庇得斯的接受状况。

王立新教授主题发言

李正栓教授主题发言

王瑞雪副教授主题发言

李伟民教授主持第四场主题发言

研讨会闭幕式由浙江大学高奋教授主持。中莎会副会长、东华大学杨林贵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同时作为“新时代国际传播背景下中国莎学的发展方向”的中莎会年会,本次盛会让我们了解了中外莎学最新发展动向和研究成果。最后,会议的主要组织者、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发言,他认为,本次研讨会参会热情高、协作程度高、学术水平高、国际化程度高,内容丰富,并对会务成员和志愿者表示了感谢。

杨林贵教授总结发言

郝田虎教授发言

高奋教授主持闭幕式

在研讨会期间和研讨会前后,主办方举行了多场活动,包括三场学术讲座、中莎会理事会、烛光诵读会和学生戏剧节决赛等。

Kastan教授、Dobson教授、黄必康教授讲座现场

研讨会前,耶鲁大学David Kastan教授就“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自画像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真实性”进行了讲座。Kastan教授认为,艺术或文学中揭露的“自我”永远是虚构的,艺术并不是自传体式的自我揭露,而是艺术性的自我呈现。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Michael Dobson教授做了“莎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的治愈之旅”的讲座,他从表演的角度,探讨了该剧前言中提及的修复功能及莎剧中反复出现的慰藉和疗愈作用。23日晚,北京大学黄必康教授在“知西方莎学之道,走中国莎学之路”的讲座中梳理了西方莎学的六大趋势,并指出在智能时代中国莎学未来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

“与莎翁相约”烛光诵读会活动合影

20日晚,中莎会在浙大外院青荷咖啡吧举行了理事会。随后,“与莎翁相约”的烛光诵读会由武汉大学戴丹妮副教授主持,莎学家们欢聚一堂,共同演绎莎翁的精彩文学片段。

第二届“友邻杯”莎士比亚学生戏剧节决赛合影

21日晚,第二届“友邻杯”莎士比亚学生戏剧节决赛在临水报告厅展开角逐。大学组和中学组演员都呈现了高水平表演,《麦克白》剧组穿着科技感现代服饰,还有不少剧组将中国元素融入戏剧,在鲜活的表演中重新解构又建构“莎士比亚”。

    责任编辑:方晓燕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