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调研报告:警惕制造业投资外流、龙头企业产能外流双重挤压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2024-09-28 18:4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显现转移态势。为此,南湖区政协主席章剑牵头,在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企业境外投资调研,包括对全区1194家“四上”企业开展“南湖区企业对外投资情况专题调查”,并对其中65家存在对外投资的企业进行重点调研。

据微信公众号“南湖政协”9月27日消息,近日,《浙江经济》2024年第08期“前沿观察”栏目已刊发章剑的调研报告《企业境外投资情况调查及建议——以南湖区为例》。

这份报告指出,南湖区企业向境外投资目的地主要为东南亚、北美洲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越南、印尼、柬埔寨、印度和墨西哥;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和荷兰。2016年以来,南湖区境外投资企业累计为70家,涉及第二、三产业8个行业大类,对外投资总额57.88亿美元(为413.55亿元;按管理口径,下同),实际对外投资总额43.64亿美元(为311.82亿元),占总计划投资的75.4%。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总额为17.78亿美元(为127.25亿元),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总额为9.46亿美元(为67.71亿元),分别占对外投资总额的30.7%和16.3%。

从投资境外特点上看,一是低端制造业主要投向东南亚。33.3%的企业把投资方向集中在越南、印尼等东南亚,主要涉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等行业,如浙江良友木业有限公司投资0.42亿元在印尼捷邦设立年产能300万/㎡的实木复合地板生产线。

二是中高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投资流向发达国家。由于拜登政府重点遏制我国芯片、半导体产业,以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更趋向于在美国、欧洲设立研发技术中心,与当地合作以获取先进技术。

三是通用设备、通讯电子行业外流至墨西哥、南亚。受“301调查”清单影响的通用设备制造企业更倾向将生产线转移至墨西哥。为规避美国对中国追加的关税或应海外采购链要求,受访的部分企业有意布局墨西哥,通过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或供应链关系,降低贸易壁垒的风险并提高供应美国客户的灵活性。如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投资1.37亿元与外方华意压缩巴塞罗那公司按照99:1的比例出资在墨西哥设立年产冰箱压缩机600万台的制造基地;通讯电子行业则趋向于印度等国家,如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7.34亿元在印度布局生产线,印度产量在其全球产量占比从1.3%增长到3.1%。

章剑曾长期在嘉兴工作,担任过海盐县县长、嘉兴市发改委主任等职。

他在上述调研报告中谈道,南湖区企业对外投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也是南湖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有利于增强南湖区部分产业的核心引擎功能,盘活现有存量土地、提升亩均产出,舒缓辖区土地、环境压力。但同时也带来这些不利影响:

存在制造业“弱化”的副作用。无序的对外投资特别是重点制造业企业的对外投资,不利于南湖区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对南湖区经济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南湖区重点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上游“核心驱动力”,部分行业面临“一家独大”局面,难以承受制造业投资外流、龙头企业产能外流的双重挤压,带来关联产业链转移的风险。南湖区一些新型服务业充分依附区内的相关制造业,在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同时缩小规模的情况下,需要高度关注产业“空心化”的危险。短期内,应警惕部分产业“龙头”企业转移风险。

降低相关行业综合竞争力。企业外迁导致南湖区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不断缩水,国际竞争力下降。2023年,南湖区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出口分别同比下降了7.3%、4.4%和6.1%。通过测算,企业对外投资、产能转移预计影响南湖区今年工业产值增速2.0-3.5个百分点。同时,企业产能的减少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南湖区就业形势,据南湖区某制造业企业反映,在海外建厂后,将逐步减少国内生产规模,部分产线转移后预计将减少15.0%的用人岗位。40.4%的受访企业表示,当面临产业转型、产线转移等情况时,企业对人工需求会不同程度减少。

带来产业链延伸“断档风险”。根据对南湖区境外投资企业所属行业类别的分析,多数企业尚未进入高附加值行业领域,重点产业供应链本地自给率低,亟需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逐步迈入产业链中、上游。以闻泰通讯为例,其研发投入主要在外,生产的手机所需零部件嘉兴本地供应仅占1%,且主要以简单的制造设备及包装为主,区外供应超过99%,其中,国外供应占14%,广东等珠三角地区占61%,江苏等长三角区域占24%。企业对外投资势必会影响部分企业在南湖区的科研投入,将使原本依托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地位的作用力不断弱化。此外,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分散化”“区域化”“本地化”趋势,也进一步影响南湖区产业链集聚的“黏性”。

最后,章剑在调研报告中呼吁,全面排摸重点企业投资意向,精准分类施策。建议对纳税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及重点产业未来3年的投资意向开展全面摸排,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及对外投资状况,并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分类施策。一是针对有进一步投资意向的重点行业、总部企业、集团企业、发展效益好的企业,竭尽全力帮助其解决困难,对各种要素最大限度予以重点保障。建议由发改、经信、商务、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研究提出更精准有效、操作性强的要素保障政策,确保企业将投资资金、新增产能投在南湖并能持续发展壮大。二是针对由于开拓市场、抢占原材料产地而客观上需要投资异地的重点企业,重点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建议由商务部门牵头,帮助企业转移低效益、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以规模效应和产业链优化配置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对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效益偏低、税收贡献逐步降低的“四低”企业,在尊重企业对外投资意愿的基础上,建议由发改部门牵头,协同经信、商务等部门做好统筹,通过引导产业“低端外移”、到投资地设立南湖产业园等方式,创造条件有序引导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地区。

他还建议,高标准打造舒心、暖心、放心、安心的营商环境。一是打造更便捷高效的审批环境。建议由改革部门牵头,认真研究政策弹性空间,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聚力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独创性、差异性的改革举措,推动审批环节全流程迭代升级。二是构建更暖心的生活空间环境。切实解决投资者在教育、医疗、个税、生活配套等方面的痛点,为投资者打造一个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创业的美好家园。三是孕育更完备的产业成长生态环境。将3.0版产业链招商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细化产业图谱、招商图谱,在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招引上下功夫,着力招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四是营造更安心的政策环境。深化诚信政府建设,在制定政策时多听取企业的有效需求,在解释政策时多换位思考,让企业对政府充满信心,对在南湖区发展充满希望。

另外,建立企业对外投资监测与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企业外迁预警机制。密切关注企业迁移意向,研究设立企业对外投资预警指标体系,整合贯通各单位对外投资相关数据,建立企业外迁预警大数据平台,构建预警模型,评估预警级别,并实行分类分级风险应对,对有外迁意向的企业提前介入,提供精准服务。二是针对已在外投资的企业,建立对外投资目的地和投资企业定期座谈机制,本着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原则,深挖合作潜力,创新完善协作模式,实现深度合作、互利共赢。三是针对产业外溢风险,建议将链式思维贯穿工作始终,优化落实联系企业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关心关爱。实施“一企一策”,支持“链主”企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全周期培育链条,疏通产业链卡点堵点,提高产业链黏性韧性。协同推进招大引强,集聚配套产业,把服务产链工作延伸到洽谈签约、落地建设、生产经营全过程,聚焦企业挖潜扩能,紧盯科研院所转化孵化,努力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责任编辑:王俊
    图片编辑:乐浴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