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场|“子曰”在上海,百余文物讲述孔子文化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2024-09-28 14:27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上海闵行博物馆举办特展“子曰——孔子文化主题展”。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呈现来自孔子博物馆的107件(套)文物,向观众讲述孔子的故事和孔子流传至今的精神财富。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燕居像  明 孔府旧藏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上海闵行博物馆的“子曰——孔子文化主题展”分为“夫子时代”、“寻迹千年”、“圣人智慧”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与社会环境;第二部分着重描写孔子一生的事迹,以及孔子家族后代的传承;第三部分旨在剖析孔子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介绍我们能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的智慧以及他的思想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夫子时代

西周初年,周公旦获封与洙泗之滨的商奄故地,建立鲁国。即使在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鲁国仍较多地保存了西周的礼乐制度。孔子生活在东周时代,当时的天下,小国林立,东方有齐、鲁、营,西方有秦、晋,中原有周、宋、卫、陈、蔡、曹、郑,南方有楚、吴、越,北方有验过和鲜虞。

孔子追慕传说时代的圣王先贤,推崇丰富完备的周礼,周礼因革损益于殷礼夏礼,三代之礼又可上溯至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之母“祷于尼丘得孔子”,尼丘即今曲阜尼山,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出土有精美的玉钺等早期玉礼器,尼山附近出土的白陶鬶、黑陶杯则是早期的陶礼器。在展览的开端,观众可以从展柜里看到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文物。

展览现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文物

孔子研究院原院长、学者杨朝明说,“在孔子之前,中华文明已经有深厚广阔的背景,孔子是在历史的过往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孔子之前的文明程度,奠定了孔子思想的高度和深度。”

周王室东迁后,天子威望骤降,诸侯争霸,干戈不息。鲁国是拱卫王室的东方强藩,势力强大,文化昌盛。春秋时期,鲁国局势动荡,但不乏好古知礼、心怀天下的有志之士,孔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战国末年,楚国吞灭鲁国,然而尊崇礼乐的传统却存续在鲁人的生活习俗之中。鲁国故城见证了鲁国的风雨兴衰,是今人追念孔子及其时代的物质遗存。

西周 鲁仲齐铜盘 鲁国故城遗址48号墓出土

西周 鲁仲齐铜盨 鲁国故城遗址48号墓出土

展览第一板块聚焦于孔子的时代,以及其人生历程。在这里,观众将从孔子的生活、事迹,通过孔子的经历和思想,去解读孔子的人生。

孔子生于春秋晚期的鲁国,创立了儒家学派。他虽为殷商后裔,但父母早亡,家世贫寒。他年轻时担任过一些小的官职,曾入鲁国太庙访求礼乐,赴洛邑问道老子,适齐劝谏景公勤政治国。孔子好学敏求,为后来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齐返鲁,孔子退修诗书,开办私学。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君子,形成了一整套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孔子的思想体系在不惑之年渐趋成熟。

观众可以通过展柜里的《圣迹图》册了解孔子的生平。圣迹图共四十一页,其中题跋五页,纸本墨书;圣迹图三十六页,绢本彩绘,以工笔重彩的形式描绘了孔子波澜壮阔的人生图卷,为我们展现了孔子不平凡的一生。

展览现场,孔子圣迹图  明 孔府旧藏

展览现场,孔子圣迹图  明 孔府旧藏

孔子死后,人们每年按时祭祀孔子墓。孔子故居被改作庙宇,保存着孔子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汉高祖刘邦经过曲阜,曾以太牢(猪、羊、牛三牲)祭祀孔子。

展览现场,孔子圣迹图之汉高祀鲁

孔府的传承

鲁国定都曲阜后,按照“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格局修建了都城,与《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营国制度基本吻合。孔庙本来是孔子的家,是个不大的院子,颜母住正房,孔子住西房,夫人住东房。孔子死后,因宅设庙,规模越来越大,越盖越豪华。现在的孔庙是明清时期的孔庙,明代把住的地方分出,变成孔府。鲁城以北,有孔氏家族的墓地,现在这片墓地叫孔林。

西汉初年,儒学渐趋复兴,孔子后裔的地位得到提升。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朝廷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嗣君,是为孔子嫡裔受封之始。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封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此后该封号虽有短暂变更,但世代沿袭,直至1935年改封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衍圣公府的兴起与发展,是历代帝王尊孔崇儒的历史缩影。

明 三圣像 孔府旧藏

据悉,此次展览中的文物,大部分出自孔府旧藏。孔府一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重与庇护,先后共有12位帝王、19次亲临曲阜祭祀孔子。历代帝王对衍圣公恩宠优渥,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礼器乐器、文房四宝等赏赐不断,使得孔府保存许多珍贵的文物。这些传世文物,不单单反应了孔子后人的文化底蕴与家风传承,也完整地向我们展示着各个时代的印记。

明 蓝地妆花纱蟒衣 孔府旧藏

清 奉天诰命盒 孔府旧藏

清 掐丝珐琅鹤足炉 孔府旧藏

孔府保存着丰厚的文化遗产,从烹饪饮食,到服饰衣冠,再到历代衍圣公的诗文书画,无不彰显出这一文化世家的高贵风范。孔府的饮食品类丰富,烹任考究,而孔府珍藏的元明清三代衣冠对于研究古代纺织技术、服饰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展览现场,孔府档案

展览现场,孔府档案

展厅中,观众还可以看到孔府档案。孔府档案是明代至民国时期衍圣公府相关活动的文书资料集成,主要包括有关衍圣公袭封、选官、朝觐、祭祀、摄族、修谱等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宗族等领域,从官方公文到寻常书信,形式不一而足。据悉,孔府档案共三十余万件,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内容最为广博的家族文献,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

圣人智慧

从治学弘道到教书育人,从人生哲学到治国理政,从反思历史到认识万物,孔子的智慧钩深致远,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中庸为方法,引导人们建设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

面对礼崩乐坏的乱象,孔子志在匡时救世,建立一个德治仁爱的社会,后世儒家将其阐发为“大同”理想。大同理想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响深远。孔子将建设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于人,而非神明,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他所说的仁。仁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敬爱、亲善,代表了人的良好品质和德性,是对人的本质的发现与认识。孔子还提出了寻求仁的途径,即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履行对亲人的责任,进而推及对于国家与天下的担当。

展览现场,壁柜《乾隆御定石经》(尚书)初拓本、《乾隆御定石经》(周易)初拓本、《乾隆御定石经》(论语)拓本

儒家贵仁崇礼,认为仁是礼乐的灵魂,礼乐是仁的外在表达。礼,以习俗、规则、制度的形式示人;乐,则用节奏、旋律调和人心,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孔子重视礼的教化作用,他将礼视作修身、齐家、治国的基础,倡导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

战国 错金银双兽吞鸟铜杖首 鲁国故城遗址3号墓出土

战国 蟠虺纹圆形金饰 鲁国故城遗址52号墓出土

展览现场,雍正祭器

雍正祭器制造精美规整、庄重典雅,乾隆年间编纂的《皇朝礼器图式》以图绘的方式将祭器形制向全国推广,此后历代孔庙所用青铜祭器大多沿用此形制。

对于孔子思想、孔子文化的认知,局限于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主办方在展厅出口大堂处设置了“儒学杏坛”观众互动区域。希望以书卷气浓厚的氛围,让观众得到一个能够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静下心来品读书籍,获取心灵放松与精神愉悦的环境。

展览将展至2024年12月15日。

    责任编辑:陈若茜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