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庆献礼】谢村法庭:国旗下的回忆

2024-09-26 1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

开栏语

光阴在岁月间流转,历史于发展中沉淀。

奋进中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5个年头,洋县法院紧跟时代步伐在波澜壮阔的法治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无数精彩瞬间,成为祖国飞跃发展的历史缩影。

75年来,画卷之上,有初生的激情,有成长的思考;有曲折中探索的艰辛,有春色已满园的欣喜;经历过风雨如晦,更迎来云霞满天。洋县法院司法为民的脚步从未停歇,一直在路上。国庆节来临之际,洋县法院开设“国庆献礼”专栏,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国旗下的回忆——梁攀

又一年十月国庆来临了,我让法庭书记员小许从柜子里拿了一套新的国旗让他给法庭换上。

共和国的生日,法庭也应当换一套新装,以迎接这个隆重的节日。

当崭新新的五星国旗飘扬在法庭上空时,将法庭装扮得更加庄严。

看着飘扬的国旗,回想起在这个法庭战斗过的同志们也曾经风雨兼程、代代相承,不觉得感慨万千,思绪不禁回想起曾经的那个年代。

▲谢村人民法庭旧址影像资料

我所在的谢村人民法庭成立于1955年10月,当时在谢村桥头一古庙内办公,1984年底将古庙拆除,在原基础上建起了七间两层楼房。每当下乡走过谢村桥头法庭原址时,我不禁也多看它几眼。

感慨沧海桑田,感慨时代在变迁。虽然我这们这一代年轻大学生没有经历当时的年代,也没有体会到当年法庭老前辈们所受的苦。但是从后来老法官、老师傅们的口中,我对当年的法庭条件以及老一辈法官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所受感动。无法得知他们当年骑着自行车跋山涉水去下乡送达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不知道他们一走就是两三天甚至一周才能到达案发现场又是怎么样的心态。

▲经历搬迁、改造后的谢村法庭

记得刚到法庭工作时,有一次和老庭长一同到汉江河对面去下乡。

我和老庭长驱车到河边,又坐船到了汉江河对面。那时汉江河对面没有水泥路,山路崎岖不平,法庭车辆也无法通行。于是,我们只能徒步前进。此时已过中午12点,烈日炎炎,我们身上汗水夹背而下,我也被饿饿得两眼昏花。此时老庭长不断鼓励我,说前面不远了。老庭长鼓励我的同时,又给我讲了二十多年前他们下乡办案的故事。

他告诉我,之前从法庭到河对面都是骑自行车。现在条件还算好,至少我们能开车到河对岸。听着老庭长这么说,我的心也稍稍平和了好多。想想之前大多数路是骑车而来,当年法官们不但自己要走,估计还得“车骑人”再走。事后,我问起老庭长那次咱们到底走了多少路时,老庭长笑着着说:“不长、不长,就是五六公里的样子”。

天呐,五六公里?在我们年轻人的眼里就是漫长之路,但是在老一辈法官眼里只是很短的一段路途,可想而知那时的他们到底是多么能吃苦。

因老谢村法庭房屋年久失修,不能适用工作的需要。在县委、政府和上级法院的关心支持下,2005年重新在108国道旁又新建了九间三层办公大楼,占地面积1.86亩,建筑面积831平方米。

我到法院工作的时候,谢村法庭早已经修建起来了。虽然那时没有机会到此法庭工作,但是也曾到过法庭几次。那时的庭长是薛兰宇法官,在他的带领下已有好几个年轻人陆续到了法庭工作。

后来,与薛庭长聊天时才得知,他在谢村法庭工作了二十余年。在我们年轻人的眼里,薛庭长虽白发苍苍、脸颊清瘦,但眼神却透着一股韧劲和法官的刚毅之气。

听薛庭长说当时各庭的财政独立,谢村法庭管辖范围较大。为了给法庭配备上车辆,便于出门办案,薛庭长到处“化缘”筹集资金,争取辖区内乡镇和驻镇单位的支持。

在他的努力下,辖区镇党委拨付了一部分资金。后来,他又找到当时谢村辖区最大的央企国营405厂。在得到405厂大力支持后,法庭才最终购买了一辆市面最便宜的“汉江微汽”。每次薛庭长和我谈到法庭“化缘”购车的事情时,他的眼神充满着自豪。

“你可知道,当时院里法庭有车的又有几个?”当他每每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在我们年轻人的心中加深了对这个薛庭长的崇拜。我不能理解那个年代法庭买辆车为什么需要拉赞助,但是我想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缩影。毕竟改革开放刚刚兴起,人民法庭也得适应对外“推销”和自谋生路。

2015年,薛庭长卸任谢村法庭庭长并调回到院里。2019年,他光荣退休。

谢村法庭经过二十年,虽保持着她当年的容颜,但毕竟与新时代法庭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

2021年舒胜院长来洋县任职,看到各基层法庭的落后面貌,遂争取市上财政资金的支持,对全院五个基层法庭进行了装修,两个基层法庭进行了重建。

谢村法庭从2022年6月份动工一直到2023年1月装修结束。按照最高法院人民法庭建设标准,法庭外观进行了统一化标识。装修结束没多久,我被院里任命谢村法庭庭长。在我与原庭长简单交替之后,王庭长握着我手笑着说:“现在这么漂亮的法庭交给你了,你要好好管理”。

我笑着对王逢庭长说:“会把老法庭的传统继承下去的”。王庭长虽然与我没有在一个庭工作过,但从2015年他一直在谢村法庭任庭长至今。我知道,他对法庭充满着不舍,也充满着感情。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无法得知历任庭长们离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时是多么的不舍。但是我知道,作为法律人,一代又一代更替、薪火相传,这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客观规律。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站在法庭的院子里,看着薛庭长当年种下的那棵桂花树,它花开正浓,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抬头看看焕然一新的法庭,“人民法庭”四个红底白大字和重新悬挂的鲜红国徽,在这片蔚蓝天空下交相辉映,显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法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虽然时代在变迁,但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共和国法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

当我们坐在明亮、科技化环绕的法庭时,手持法槌,为当事人匡扶正义时,我们与老一辈法官的精神是相通的。那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虽然我们这一代年轻法官,未曾见证人民法庭的成长与变迁,但我为这段峥嵘光辉的年代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努力吧,共和国的法官们;努力吧,我们的法庭岁月!

原标题:《【国庆献礼】谢村法庭:国旗下的回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