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场|最耀眼的是莫迪里阿尼,外滩展西方现代艺术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2024-09-26 15:59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9月26日,“毕加索、莫迪里阿尼与现代艺术——法国里尔现代艺术博物馆珍藏展”在地处上海外滩的上海东一美术馆开幕。展览呈现了毕加索、莫迪里阿尼、莱热、米罗、德兰等18位先锋艺术代表人物的61幅作品。从打破规则的“立体主义”到抒发自我的“表现主义”,展览以4个展区展现20世纪前半叶最具影响的艺术流派。

此次最耀眼的艺术明星是莫迪里阿尼,展览呈现了9件莫迪里阿尼作品,可以说是莫迪里阿尼作品迄今为止在华最大规模呈现。包括其代表性的裸女肖像《手持衬衫的坐姿裸女》,及罕见的家庭肖像《母亲》、双人肖像等。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作品来自法国里尔现代艺术博物馆(LaM)珍藏。这些藏品背后是20世纪两位伟大的艺术收藏家——罗杰·杜蒂勒及其侄子让·马苏雷尔。叔侄二人凭借敏锐的艺术鉴赏力,收集了众多非同凡响的艺术杰作。正是马苏雷尔将这批作品捐赠给自己的家乡里尔都会区,促成了法国里尔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成立。如今,该馆是欧洲北部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馆藏8,500多件作品,是首座将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和界外艺术结合在一起的法国博物馆。

展览现场,罗杰·杜蒂勒和让·马苏雷尔的肖像画

随着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崛起,机器时代的到来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艺术家的观察方法和创作理念带来变革。东一美术馆执行馆长谢定伟告诉记者,“此前,我们曾聚焦于印象派的画作展示,而这一次,则是将艺术史的时间线向后挪,展现印象派之后的绘画流派。”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以毕加索与布拉克为代表的立体主义

在印象派之后,“立体主义”无疑是影响力最盛的艺术画派,这一画派的艺术家从多个角度描绘世界,把风景画、静物画和肖像转化为几何图形,这样的创作手法启发了多位同时期重要的艺术家。

在展览中,名气最响的要数西班牙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他是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毕加索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及陶瓷等,其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巴勃罗·毕加索,《戴帽子的女人》,1942年,布面油画© PhilipBernard

巴勃罗·毕加索,《乐器和头骨》,1914年,布面油画,©MurielAnssens:LaM

1908年,乔治·布拉克和巴勃罗·毕加索开始把风景、静物和肖像转化为几何图形,用色上模仿了刚刚去世的保罗·塞尚。一位记者用“立体派”来描述他们的作品,尽管后来布拉克和毕加索的风格都发生了急剧变化,但这个词还是被沿用了下来。他们同时从多个角度描绘世界,画中的主题越来越难以辨认。展览中,作品《戴帽子的女人》便是毕加索这类题材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乔治·布拉克,《房屋和树木》,1908年,布面油画, © PhilipBernard

乔治·布拉克,《力拓在埃斯塔克的工厂》,1910年,布面油画,©MurielAnssens:LaM

另外,乔治·布拉克与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者,且立体主义运动中有多项创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将字母及数字引入绘画、采用拼贴的手段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数为静物画和风景画,画风简洁单纯,严谨而统一。此次展览中的《房屋和树木》是布拉克标志性代表作之一。这幅小型风景画是杜蒂勒收购的第一批立体派绘画作品之一,画中的房屋和树被简化为赭石色和绿色。

莫迪里阿尼作品的大规模呈现

20世纪初的巴黎是先锋艺术思潮的摇篮,吸引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聚集于此,由此诞生了“巴黎画派”这一群体。当时,22岁的阿梅代奥·莫迪里阿尼。从意大利去往巴黎,成为这个群体中最独树一帜的“天才”存在。

莫迪里阿尼,一个和梵高一样英年早逝的天才画家。1902年-1905年,他曾先后就读于威尼斯美术学院和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之后他来到了巴黎。传说他在巴黎酗酒、吸毒,风流韵事不断,过着艺术家特有的反传统、反社会的豪放不羁的生活。1920年,他因病去世,享年仅35岁。

莫迪里阿尼

记者了解到,莫迪里阿尼是在此次展览的重中之重,为一个单独的展示板块。在这里,主办方呈现了9件莫迪里阿尼作品,可以说是莫迪里阿尼作品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呈现,其中不仅有极具代表性的裸女肖像《手持衬衫的坐姿裸女》,更有极为罕见的家庭肖像《母亲》,是他以单人肖像画为主的创作中为数不多的双人肖像。

策展人珍妮- 巴蒂尔德· 拉古(Jeanne·Bathilde·Lacourt)告诉记者,“里尔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六幅莫迪里阿尼的油画和几件纸上绘画,而此次展览可谓倾囊而出。”

阿梅代奥·莫迪里阿尼,《手持衬衫的坐姿裸女》,1917年,布面油画 © NicolasDewitte:LaM

莫迪里阿尼的创作风格极具个人特点,专注于人体形象,肖像和裸体人像几乎占据了作品的全部。他浓缩了不同文化的形式特征,包括古希腊罗马文明、埃及古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及高棉雕像艺术、非洲艺术和现代绘画,期望呈现出一种理想的人体形象。

莫迪格利阿尼的肖像画强调对人的关注,尤其是对人内心世界的关注。按理说,最能展现内心世界的是人的双眼,但奇怪的是,他的许多肖像画,包括不少精品,却没有画眼睛,画家像古希腊雕刻家那样,将双眼留为一个平面,涂以单一颜色。有些画即使画了双眼,人物的眼神也茫然空洞,似乎没有焦点,他们对外部世界视而不见。莫迪里阿尼笔下的人物,像画家本人一样孤独,只进行自我交流。他说,“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用双眼来盯着别人和外部世界,难以自检。我们应该用一只眼睛观察世界,用另一只来审视自己。”

阿梅代奥·莫迪里阿尼,《红发男孩》,1919年,布面油画,©NicolasDewitte:LaM

阿梅代奥·莫迪里阿尼,《母亲》,1919年,布面油画©NicolasDewitte:LaM

1916年至1917年间,莫迪里阿尼应其经纪人的要求创作了一系列裸体画。由于人物的高度风格化处理,很难辨认出模特。画作中脸部拉长的凹形轮廓、空洞的杏仁眼,以及用笔柄在未干透的颜料上划出纹理的头发,让人想起莫迪里阿尼可能在其朋友保罗·纪尧姆的收藏中看到过的象牙海岸面具。展览中,《手持衬衫的坐姿裸女》便是其裸体画代表作之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莫迪里阿尼作品

在莫迪里阿尼离世后的几十年里,后人对他的狂热不断升温。他的作品拍卖多以上亿价格成交,成为当今“最昂贵”的艺术家之一。或许,我们能说,此次展览也是一次“昂贵”的展览。

展览现场,莫迪里阿尼纸本作品

展览现场,莫迪里阿尼纸本作品

展览现场,莫迪里阿尼纸本作品

先锋艺术的简史

20世纪前半叶的欧洲战火频繁,这种动荡不安的格局加剧了不同审美取向与艺术风格。艺术作品不仅呼应了藏家的个人品味,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巨变。策展人珍妮- 巴蒂尔德· 拉古说,“我们希望通过收藏家的眼光来展示法国现代艺术的简史。这是一种前卫的历史,也有收藏本身的历史。所以,展览以收藏家最初的立体主义,然后开始转向其他流派,尤其是抽象画作。”

费尔南·莱热,《手捧花束的女子》,1924年,布面油画,©MurielAnssens:LaM

费尔南·莱热,《躺着的女人》 ,1913年,布面油画 © PhilipBernard

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最广为人知的艺术流派代表人物,如胡安·米罗、费尔南·莱热、安德烈·德兰等。其中,法国画家、雕塑家和电影制作人费尔南·莱热是机械风格立体主义代表人,也被认为是波普艺术风格的先驱。他以自己的立体主义形式工作,并被改造成具象的风格。1914年之前,费尔南·莱热的作品处于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之间,展厅中的《躺着的女人》属于“形式对比”系列,画作中鲜艳色彩和圆柱形结构相互映衬,和谐交融,这为莱热赢得了“管体主义者”的绰号。对他来说,形状和色彩的对比是表达现代生活活力的一种方式。

胡安·米罗,《绘画》,1933,布面油画, © PhilipBernard

在超现实主义绘画板块,观众可以看到胡安·米罗的作品。米罗的艺术生涯跨越了多个领域,包括绘画、雕塑、陶艺和版画,他与毕加索、达利等艺术大师齐名,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绘画作品常常运用抽象的符号和图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览中,《绘画》这件作品就是其代表,采用超现实主义的自动流程制作的“绘画”系列的一部分。米罗用从销售目录中剪下的商品图像做拼贴,这些拼贴画被钉在他工作室的墙上,作为创作大型、极富诗意的画作的原型。

安德烈·鲍尚,《采摘草莓》,1940年,布面油画,©StudioLourmel:LaM

此外,展览还呈现了不拘一格的艺术先驱,如抛开学院技法来直接表达真实的“稚拙派”安德烈·鲍尚、“法国表现主义”贝尔纳·巴菲、追寻康定斯基步伐的俄罗斯“抽象主义”安德烈·兰斯科伊等。

收藏家罗杰·杜蒂勒和让·马苏雷尔对色彩高度敏感,在他们看来,作品的用色极其重要。但他们选择的藏品风格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一种是十分素淡,接近单色画的作品,以灰色调为主;另一种则是极富表现力的油画,使用缤纷明快的色彩。在展览尾声,观众可以看到两个收藏家选择的截然不同的抽象绘画风格,包括华金·托雷斯-加西亚等人的素色,及弗朗西斯科·柏斯等人的彩色抽象画作。

展览现场,阿瑟·凡·赫克作品

展览现场,欧仁·内斯托尔·德·克马德克作品

展览现场,塞尔日·查尔乔恩作品

展览现场,贝尔纳·布菲作品

漫步于展厅,观众将观赏到半个世纪的现代艺术演变痕迹,看先锋艺术家们以个体思想突破时代局限,以艺术创作摆脱形式的桎梏。

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展览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及“中法文化之春一一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的重要项目。展览得到了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倾力支持。

展览将展至2025年2月9日。

    责任编辑:李梅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