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总被长辈嫌弃不婚育,老了怎么办,这有解吗

汪冰 x 澎湃问吧
2024-10-05 19:24
来源:澎湃新闻
一问三知 >
字号

之前“30至44岁未婚女性比例大幅提高”的热搜引发关注。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从2000年到2020年,30-44岁未婚女性的比例从 0.8%上升到 5.6%,增加了7倍。而相同年龄段未婚男性的比例从5.5%上升到12.7%。

曾几何时,30岁成家立业被许多人视作人生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传统思想。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那些不想结婚的年轻人,一边不得不与催婚催生的父母长期“对线”。一边也会偶尔不确定自己的坚持是否正确。在人生这条单行线上,如何才能尽早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呢?澎湃问吧邀请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汪冰,聊聊生活的困境与破解之道。

一个不婚青年的疑惑

@夏目与斑: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结婚,我也是其中一个。虽然也谈过几次恋爱,但现在30出头了,也没遇到合适的。想着以后自己一个人过也挺好的。可想到母亲说等以后老了,不管是养老院还是我曾经提过的“和好友搭伙过日子”,都不如自己的孩子。虽然当时我反驳他们说“现在这个社会,自己照顾不好自己的比比皆是,至亲也不一定有余力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帮到你”,可内心深处也很矛盾。能听听您的看法吗?谢谢老师。

汪冰:你的母亲,我的母亲,我们所有人的父母都在用他们认为最正确、最负责的人生经验来规劝我们,她们的苦口婆心与她们坚信的程度成正比,也与她们对我们的担心成正比。其实不用去辩驳,因为她们不是在与我们辩论,她们是在表达自己的焦虑和不忍。因为,我们是她们的孩子。

鉴于世事无常,未来难料,你母亲的观点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一点没有人能保证,比如,有人的孩子孝顺贴心,也有人的孩子气晕双亲。人生从来没有什么万全的选择,不过是愿赌服输罢了。无论婚姻还是生育,如果只为结果去,那多半会感到失控,因为最终的底牌在命运手里。

其实,对于事业、婚姻和生育问题,我们内心的矛盾冲突不只是因为父母说了什么,而是来自我们自己内心的焦虑、恐惧和犹疑。比如,我们知道自己在选择什么吗?我们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吗?虽然现在无比确定,万一以后后悔了呢?让人更加心惊胆战的是这些问题往往也没有确定的答案,人生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谓看得清有时只是碰巧猜对了结果。

看到这里,你可能很想赶紧追问一句,“所以,我该怎么办呢?”其实,我已经说出了答案——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看,别给未来太多预设,不要给自己贴上不婚主义的标签,也不用马上就跳到未来的养老问题,关键是现在你是否正在接近你理想中的人生状态,比如,你能否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你是否在当下的生活中感到充实和快乐,你是否喜欢你自己。过好现在的生活,其他交给命运,这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而是我们唯一能掌控的事情。未来是想不清楚的,所以它才叫未来。祝你幸福。

澎友评论

@夏目与斑:非常感谢汪老师的回答,您答复中“人生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谓看得清有时只是碰巧猜对了结果”这句话说得甚是有理,我会继续充实当下的生活,让自己有资格成为自己认可、喜欢的人,过好当下的生活,享受人生,不未雨绸缪。再次感谢您的回答。

@DHX~:这是一个选择A还是选择B的问题。A有A的好处,A 也有A的不好之处。选择了A,意味着既选择了A的好,同时也选择了A的不好。如果只想要A的好,不想要A的不好,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选择了A,那么在享有A的好处的同时,就要去承受A的不好处。同样,选择B也是如此。没有两全其美的事儿。

把A和B的好处和坏处分别列出来,一项一项权衡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是更能接受A呢,还是更能接受B呢。

至于说是为了“传宗接代”什么的,已经把人工具化了。一旦把人当成工具,那么就已经不是在讨论“人”应该怎样选择,而是在讨论怎样让这个工具发挥作用的问题了。

    责任编辑:黄雅竹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