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产教融合学校意愿不强、企业担心人才流失,南通官方答复政协提案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2024-09-24 22:0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南通市风光  IC 资料图

产教融合被认为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这一路径遇到了哪些阻碍?又有何解法?

江苏南通现有职业院校23所,其中高职院校7所,中职院校16所,其中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3个、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2个,省中职“领航计划”建设单位5个,省优质中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4个。南通市教育局近日在答复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民盟南通市委“关于破解我市产教融合难题、赋能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时提到,近年来,全市各职业院校充分把握发展机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南通市三年内两次获评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

当地产教融合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据南通市教育局介绍:

一是合作意识有待加强。产教融合政校合作以政校企为主体,多方协同、融合发展,共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但作为合作方,存在诸多顾虑。政府方面,一般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合作积极性,但由于目前产业转型升级速度较快,部分政策的实施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企业方面,目前南通中小微企业占比较大,多数企业愿意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但因担心投入培养后技能人才不能为企业所用或流失至苏南等地,不愿投入过多精力与财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育人。学校方面,职业院校尤其公办院校基于教学管理、学生安全、绩效考核等因素,意愿不强。学校和企业对对方的期望值过高,双方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是合作成效有待凸显。全市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除了为合作院校提供实训场地和岗位外,对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设计开发等事务参与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部分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协议层面或劳务用工层面,未能深入到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习实训等方面,导致学生职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企业需求脱节。产教融合项目大多流于浅层合作,缺乏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内教学活动缺乏一体化设计。

三是合作动力有待提升。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不足。在目前文凭内卷的背景下,企业拥有更大的选人用人裁量权,缺乏举办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相关政策落地仍显迟缓,实施细则操作性不强,企业和学校在期待和观望情绪中徘徊不定。例如《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中“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所得收入,应当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可以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处理”“职业学校可以先行聘用特殊紧缺岗位的专业课教师,学校教师可按规定到企业或其他高校、机构兼职取酬”等相关条款均因政策障碍无法落地,成为影响合作动力的重要因素。

如何解题?

南通市教育局介绍,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主动协调好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制定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配套政策,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多种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形成部门协调、校地协同、行业企业参与的政策红利。    

另外,基于国家、江苏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政策法规,加快出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地方性配套政策,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产教融合制度体系,进一步细化部门职责,完善工作方案和评价机制,提供多元治理结构以协调各方利益。通过给予充分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全面调动校企合作积极性,一方面,大力提高职业院校合作意识,坚持就业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使之适应行业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共投、共育、共培、共生,目前已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制定《南通市中高职专业优先发展目录》;另一方面,通过中国特色学徒制、产业学院、合作办学等形式不断创新办学体制,切实解决校企合作中一直存在的企业参与程度不深、“一头热”“两张皮”等问题,破解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合作协议不规范、育人效果不明显等难题,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打好“组合拳”,形成“战斗力”。

南通还将明确专业设置改革方向,积极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绿色环保、5G、物联网、第三代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需的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托育、家政、养老、护理等民生事业领域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相关的紧缺专业,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丰富产教融合办学形态,拓展培养内容,开展订单班、学徒制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王俊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