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他真正需要的不是你的答案│被问询建议时,究竟应该怎么回答?

2024-09-23 12: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撰文 / 栗子(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运营 / 苌琦

每到人心慌慌的找工作季,耳边总免不了响起这样的问题——

你说,我是去大公司,有稳定的平台,一步步成长呢?

还是去创业公司,挑战一把,快速成长呢?

要不然就是,高考填报志愿时纠结的——

你说,我是去好的城市,相对一般的学校呢?

还是去普通的城市,很好的学校呢?

或者更生活化一点的,情侣闹别扭时的哭诉——

哎呀,你说我要不要和他分手呢?

这些问题一答一个坑,简直和史上经典的两难问题:“如果我和你妈同时掉到河里,你先救谁”有的一拼。最最最相似的点是,无论你建议选择哪一个,对方第一反应一定是,滔滔不绝地说出另一大堆顾虑和理由。

比如,如果你的朋友在纠结要去大公司,还是创业小公司,来询问你的建议,很可能发生的对话如下:

朋友:最近在找工作,有家大公司和创业小公司,同时给我发了offer,你说我去哪个呢?

我:去大公司吧,平台好,有保障。

朋友:可是大公司给我的只是一个普通岗位,做的大多是杂务,并不能锻炼能力,发展的前路茫茫啊。

我:那就去创业公司?一个人顶两个人用,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成长!

朋友:可是那样压力也很大啊,而且搞不好公司倒闭,就又要找工作了。

我:……

真的是心累啊。假如下次朋友又来询问,“你说我是选1呢,还是选2呢”这种问题,你会怎样回答呢?是简单粗暴地说一句“follow your heart”,还是仍然滔滔不绝地说“我觉得怎么怎么样”呢?

只不过这两种说法,也许都不能让你的朋友满意。一来,认识自我是我们一生都会进行下去的事,需要follow的heart很可能现在还没有找到啊啊啊。二来,我们觉得对自身好的选择,在朋友眼里,始终会打一个问号,他会想“你认为好的,对我来说,也一定合适吗?”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也许这个问题,朋友真正需要的,不是我们的答案;而我们最好的做法,也不是给出答案呢?

01. 为什么我们最好的做法,不是给出答案呢?

是朋友的决策,却把锅推给了你——责任错位

对这种二选一问题的回答,实际上相当于一次决策,抉择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而当朋友问你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你要做一次决策,然后供他参考。决策的包袱转到了你身上,而他成了评估你解决方案的人,所以总能说出不满意的地方。如果他带着这种不满意,最终还是按你的建议做了,那么,如果以后遇到困难,当初选择的责任很容易甩锅给你。当然这并不是故意的,而是人天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想想如果我们遵照父母的意愿,选择了不合自己心意的专业,在上课上的憋屈,找工作找到崩溃时,是不是也会轻轻地嘟囔一句,这还不是因为当初你让我选的专业?道理是相同的。

其实,每个人都不情愿完全按别人的指令去做事——受到限制

如果你的回答是选择了其中一个,朋友可能会立马关注被迫放弃的另一个。因为能让他纠结的问题,往往是两个选项都不完美,但放弃一个又有点可惜的。而你的回答,对他来说相当于外界的一种指令,"你应该这样做,这样做对你好"。这种指令,很容易让他觉得自己的自由选择被限制,所以心理上会有些抗拒。

本来是好心地说出自己的建议,却没想到,一不小心背了朋友决策的锅,还让他感觉受限了。所以,对于这种问题,我们最好的做法,并不是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尽量通过引导提问,让朋友看清自己的现状,做出自己的决定。这样,决策的锅,朋友背着,选择的自由,也还在。

02. 如何进行引导提问呢?

在领导力领域的畅销书《高绩效教练》中,提到的GROW模型,介绍了引导提问的四大关键环节:

o G-Goal:你的目标是什么?

o R-Reality:现状如何?

o O-Options:有哪些方案到达目标?

o W-Will: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也就是先

o 澄清目标,定好终点;

o 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定好起点;

o 寻找从起点到达终点可能的路径;

o 最后选择容易走的路,预计可能出现的障碍,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举个例子:还是上面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的问题,用GROW模型可以这样引导提问:

朋友:有一家大公司和一家创业小公司,同时给我发了offer,你说我去哪一个呢?

我:都很好啊,你不能决定,是在担心什么吗?【澄清目标】

朋友:大公司更可靠,但担心所在岗位的锻炼机会少。创业小公司呢,能够快速成长,但是压力大、不太稳定。

我:你理想的生活状态中,更不愿忍受的是哪一点?

朋友:不愿忍受压力太大这一点。

我:那关于大公司的这个岗位,你了解多少呢?【明白所处位置】

朋友:只知道是每天跟在HR身边,帮忙整理资料。

我:和你希望的状态比,它差在哪里了?

朋友:主要是觉得成长不大。

我:那如果在这个岗位上,想尽可能地成长,有哪些机会呢?【寻求可能路径】

朋友:跟在HR身边,想学的话可以学习怎么人才管理、招聘面试。

我:原来在这个岗位上,升职了的前辈,是如何锻炼自己的?

朋友:有前辈说,他是……

我:好了,现在总结一下,如果去了大公司的这个岗位,你又希望学到东西,计划怎么做?【选择容易走的路】

朋友:……

我: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有谁能帮助你吗?

朋友:……

我:现在要去大公司还是创业小公司,你有决定了吗?

朋友:我决定去大公司!

最终这样子引导出来的,朋友自己的答案,才是他真正需要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情况下,并不需要明确地使用,“你的目标是什么,现状是什么,有什么差距,打算怎么做”这样的问句,因为太泛,让人很难直接回答。因此,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适当地使用下面这些变式问题。

以后,再遇到朋友向你寻求建议时,试着提问,代替原本脱口而出的答案吧!如果你自己面临两难问题,也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引导决策~

参考文献:

《高绩效教练》,约翰·惠特默 著,林菲 徐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