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语言、教育与多元文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研究生暑期国际调研团”活动纪行(三)

2024-09-20 09: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序言】2024年8月24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发起、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支持的“研究生暑期国际调研团”项目结束了在雅加达一周的行程,启程飞往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虽然有着相似的官方语言,却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飞驰的摩托车流和“多巴胺色系”的Batik、花裙子相对变少了,高楼鳞次栉比,随处可见的汉语标牌使吉隆坡显得别有一番风情。如果不仔细行走期间而只是匆匆车行而过,我会觉得它和其他任何一所现代化的城市并无不同。但漫步于其间细细探索,又能发现这座城市百变的面容。

一、斑斓文化的多元城市

在从吉隆坡国际机场驶向吉隆坡市区的路上,视野所及遍是高大茂密的棕榈树和橡胶树,而市区中心则又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高楼大厦如同市区外的棕榈树和橡胶树一样“高大茂密”——市区的建筑物普遍较高,30-50层的楼栋屡见不鲜,作为地标建筑物的“双子塔”就足足有55层和64层(仅地上),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沿街人声鼎沸的mamak stalls(中译“嘛嘛档”,类似“大排档”)售卖着肉骨茶和榴莲,人们坐在这个炎热城市的街头大快朵颐,好一副火热的生活图景。

双子塔夜景(作者摄)

吉隆坡街头店铺的牌匾通常都是用多种语言写就,马来文和英文布满街头,中文也随处可见,各种风格和内容的墙壁涂鸦也是城市的风景。漫步在早期华人曾聚居的历史老街茨厂街,卖西安凉皮和重庆小面的华人大叔用中文告诉我们凉皮不用放冰箱、不会坏;而街边正在玩“五粒子”(一种马来西亚传统小游戏)的穆斯林女孩则用马来语教我的朋友游戏规则;天色渐晚,走进一家café,热情的服务生用英文为我们介绍菜品。仅一个下午,就有三种语言融入在这条街的生活中。友人为我介绍,在马来西亚,官方事务多用马来语,不同种族间使用英文更多,而由于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且中文教育体系较为完整、教学质量好,中文也是常用语言。

街头的马来西亚传统小游戏“五粒子”和“冲格”(作者摄)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人口的国家,据马来西亚统计局数据,各族比例约为马来裔58.1%、华裔22.4% 、印度裔6.5%、原住民12.3%,其他族群0.8%。多元的种族造就了这个城市多元的文化。走进一家便利店,门口摆着的“best seller”便是一种马来西亚传统小点心“豆沙饼”(又称“淡纹饼”),它原是中国福建、潮汕等闽民系地区及台湾常见的传统糕点,是喜饼的一种,因此在一般结婚大礼时都可看见,后来随着闽民系移民传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福建话称为“Tau Sar Piah”。我见到的这款“斑斓”口味的豆沙饼的包装上写着中文、英文、马来文三种语言。这款豆沙饼中加入了东南亚特产的香草斑斓叶,具有特殊的香气。中国闽台常见的糕饼烘焙技艺与东南亚特色的食材融于一炉,造就了这款备受欢迎的马来西亚特色点心。

融合风味的餐厅也是吉隆坡的一大特色,在吉隆坡,随处可见融合印度风味、马来风味、中国传统风味或西餐的融合餐厅,“咖喱”“肉骨茶”“椰浆饭”“榴莲”“娘惹”“仁当”“沙嗲”“青木瓜”“塔饼”“汉堡”等等词语出现在同一份菜单上,不同的文化特色也汇聚在食物的独特风味上。

除了食物,吉隆坡市的建筑物也处处彰显出这座多元之城的斑斓多彩。在我们住的茨厂街附近,关公庙、仙四师爷宫、马里安曼印度神庙、陈氏书院(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比邻而建。吉隆坡市图书馆是一栋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欧式建筑,是吉隆坡最古老也最大的图书馆,而图书馆旁边外表已陈旧斑驳的旧火车站同样建于英国殖民时期,是融合了当地伊斯兰风格与西方摩尔式风格的纯白色建筑物。不远处还有两座清真寺——只消一个下午,便可在多元的历史文化中穿梭。而充满现代气息的默迪卡118(Merdeka 118)大楼(该大楼高679米,是世界第二高建筑)也坐落在附近。不同年代、不同文化气息的建筑错落有致,造就了这个城市文化万花筒式的独特气质。

左:马里安曼印度庙;右:陈氏书院(调研团成员邵志成摄)

二、优质的中文教育体系

茨厂街附近有不少书店,比如售卖旧书的学林书局、售卖华文书籍的商务印书馆和仅售卖英文书籍的Book Xcess RexKL。走进商务印书馆,最吸引我的是《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统一考试高中各科试题总集》——华文独中学生的“高考题集”。“华文独中”即华文独立中学,是指由马来西亚华人民办的私立中学。在商务印书馆附近,便有一所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华文独立中学——尊孔独立中学,“尊孔”是指遵从孔子的教育理念,包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除了独立中学,尊孔学校还拥有尊孔国民型华文小学和尊孔国民型中学,构成了多元的学校群。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统一考试高中各科试题总集(文/商科)(作者摄)

在马来西亚,小学主要为公立小学,私立小学较少,而公立小学又分为国民小学、国民型华文小学和国民型泰米尔小学,分别以马来语、中文和泰米尔语(印度南部语言)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言。马来西亚的中学类型较为丰富,其中两大主流公立中学分别为国民中学和国民型华文中学,前者以马来语和英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后者以中文、马来语和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采用政府指定的教材,而作为私立中学的华文独立中学则在教材和教学上都有较大的自主权。

独立中学须在经济上自力更生,运营经费主要来自学校董事会、民间捐款及学生学费。在办学上,独立中学有较大的自主权的同时,其文凭不受马来西亚政府认可,毕业生难以升入马来西亚公立大学,多数学生选择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留学,也可以升入本地的私立大学,如拉曼大学、拉曼理工大学、双威大学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使得华文独中深受本地家长和学生认可,除了华裔外,每年也有马来裔和印度裔学生报考,且报考总人数逐年增加,每年学位都十分紧张,报录比可达2:1左右。

翻开那本华文独中文商科试题集的目录,除了华文、马来西亚文、英文这三门语言和数学、高级数学、历史、地理、电脑与资讯工艺等与中国高中类似的科目外,还有商业学、簿记与会计、经济学、美术、厨艺、餐饮管理、平面设计等科目,具有自己的特色。

在马来西亚,随处可以看见中文、听见中文,当下中文的普及是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的,但直到走进林连玉纪念馆,我才意识到作为外来族群的华人想在这里保留和发展华文教育也曾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华人族群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并不容易。多元的文化相遇在同一片天空下,似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碰撞。

行在吉隆坡,时间交错重叠,文化斑斓多彩,历史重岩叠嶂般地铺陈开来,又将厚重的那一页化作《华文》课本上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文章,将多元文化的矛盾与冲突融化在香甜的糕饼和多语交流的欢声笑语中,逐渐成就今天以“国际化”和“开放多元”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当然,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仍在持续发生着,新的历史等着人们继续书写。

华文独中《华文》教科书及某册部分目录(作者摄)

(作者:王潇语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1级硕博连读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注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