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联合国荒漠化大会47周年:人沙之间的进退与传承 | 史海钩沉(48)

2024-09-23 13: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47年前,也就是1977年8月25日至9月17日,同样是在这样一个秋风渐起的时节,联合国荒漠化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那次会议规模空前:230万人参加了准备,93个国家派出代表团,78个非政府组织、知名专家等800多人参加会议。

那场会议的召开之际,全球正面临荒漠化的严峻挑战。而会议后所采取的一些应对举措,也未达到期待效果。

如20世纪60年代未到80年代,国际资助6.25亿美元,在非洲无水草原上打井,帮助改善民生。但水井建成后,在水眼周围,寸草不留的荒漠化圈却向四周逐年扩大。1987年这项援助计划不得不中止。

2017年,纪念联合国内罗毕荒漠化大会40周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效20周年的视频《变不毛之地为沃土》,聚焦中国通过20年的奋斗,在荒漠中创建了100多平方公里的绿洲,沙害与水患同治,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沙产业蓬勃发展的成效。

人与荒漠的故事,长久相伴。时光流淌至今,距离联合国荒漠化大会闭幕整满47周年。沙与人之间的切磋,依旧不断。2024年12月2日至13日将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的第16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UNCCD COP16)的议程中,沙尘暴问题将获纳入。

47年后,在2024年的8月27日,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共同主办的“共建生态安全屏障与绿色发展学术会议暨中国绿发会绿链国际合作基金(简称:绿链基金)成立大会”召开,“阻击沙尘、携手植绿、共护家园”中蒙防沙与绿色发展典型示范生态科技公益项目也在会上正式启动。按照计划,绿链基金将携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蒙古国科学院地理与地球生态研究所等合作方,将联合蒙古国相关政府部门,在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国沙尘暴向南必经之道共同建立国际防治荒漠化试验基地。

欣闻绿链基金成立,长期致力于荒漠化治理和钱学森沙产业理念践行的中国绿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刘恕也发来贺信。

值此之际,当我们再回看《变不毛之地为沃土》纪念片,意义非凡。正如绿链基金管委会主任、中国麋鹿基金会(中国绿发会前身)第一届理事长吕正操之子吕彤羽在致辞时所言:我们正在从事与前辈们“一脉相承”的工作。

文 | Tammy

审 | cherry

排版 | 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