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稿|探访三河净菜:万亿级生鲜赛道的种子选手
根据中国农科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2022年,食物损耗浪费总量达到4.6亿吨。其中,浪费最严重的就是蔬菜,损耗率高达34.4%。也就是说,一颗白菜从地头到餐桌,可能只剩下不到一半。
而使用净菜可以减少20%的厨余垃圾,大幅提升蔬菜的利用率。
什么是“净菜”?“净菜”加工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乡村振兴与现代化的共生密码?
带着诸多疑问,农参探访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在这里,中国的蔬菜加工业正在悄然崛起。
净菜上游,联农带农
首先,什么是净菜?
中国的净菜发展起步较晚,最早是为了对标发达国家的出口要求,将蔬菜进行初级加工并以冷链物流运输。随着国内便利店、电商、中央厨房的需求升级,净菜产业发展迅速。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多项针对净菜的标准。
“净菜”一词,在近几年的政策文件当中已经多次出现。早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就曾发布一则通知,鼓励制售半成品和“净菜上市”。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更是表明“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
根据2022年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即食鲜切果蔬加工卫生规范》(GB 31652-2021),“即食净菜”的定义为以新鲜的水果、蔬菜为原料,采用预处理、清洗、去皮或不去皮、切分或不切分、消毒、漂洗、去除表面水等处理,密封包装后经冷链贮运销售可直接入口食用的产品。
根据2011年商务部发布的《净菜加工和配送技术要求》(SB/T10583-2011),净菜是经过分级整理(如筛选、去掉不可食部分)后的蔬菜。即广义的净菜(与之相对应的是“毛菜”),是指无菜根、无枯黄叶、无泥沙、无杂物的茎叶类蔬菜。
我们平时说的“净菜”则主要包含以上两种。可以说,净菜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不产生尾菜,消费者拿到手可以即烹或者即食;二是符合干净卫生的标准,三是能保持新鲜的风味。
河北的主要“菜篮子”产品在北京市场占有率均在40%以上,净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北京市民的餐桌不超过24个小时。
三河市齐心庄镇蔡官营村的菜营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这里,鲜食的蔬菜被精心采摘并清洗、打包成为我们在超市见到的净菜产品。
菜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总经理靳士俊介绍,菜营蔬菜专业合作社有2800亩的净菜生产示范基地,现有温室大棚120个,冷棚119个。菜营蔬菜专业合作社自2011年成立,流转土地后,吸纳本村社员1000余人,种植面积占比达到90%以上,主要种植番茄、彩椒、花茄、荷兰黄瓜、无花果等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精品果蔬,经过清洗包装的产品经由“农超对接”、“农校对接”方式供应北京、天津以及本地市场超市。
“整个蔡官营村
1000多名村民,都是我们的社员,只要把土地流转给我们的,每人就有土地承包费,另外还给大家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加上春节、电费的福利费用,我们一亩地的成本都已经有2000元了。”靳士俊介绍,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具有浓厚的社会责任,参与蔬菜种植的村民有一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今在合作社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做净菜,蔬菜的品质更加重要。合作社首先选用优良的品种,同时采用全自动化智能连栋温室,温室内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土壤活化与绿色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技术和设备一应俱全。
“现在每天有多少净菜供应到北京?”
“新鲜是关键,我们不往远处运输,越是高价值的蔬菜,往往越难以保存。”据介绍,菜营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每天有5吨蔬菜供应北京,占合作社总产量的60%。合作社现种植蔬菜品种60余种,全部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平均8小时从田间到餐桌,是北京的高品质“菜篮子”。
稳定的蔬菜产能是净菜加工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三河依托优良环境发展蔬菜种植业。
当前全市蔬菜播种面积9.1万亩,年总产量35.5万吨,产值11.2亿元,占农业产值的62%,
已经成为全市种植业中的支柱产业。
产业势能下,菜营蔬菜专业合作社在种植端带动人力资源,为更好地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提供了新的可能。
“目前我们做净菜的礼盒比较多,之前想过做用户定制,每周配送的模式,也了解过和京东合作,但是运输成本都太高。”靳士俊说,“以前我们也去过机场做宣传,但是效果并不好。”
优质的蔬菜,要自主寻找渠道存在一定的困难,菜营合作社未来还要拓展出一个销售平台,同时发展订单农业。在这一过程中,一定少不了政府背书和区域品牌作为核心动力,引领“三河净菜”走出去,带动更多的种植者、从业者在产业的大树下乘凉。
净菜下游,降本增效
除了简单清洗,净菜的深加工也是三河市龙头企业的重点方向。在三河市利都农业生态科技产业园,鲜切菜是这里的主角。
利都农业生态科技产业园产品实拍
“海底捞的香菇丁、西贝莜面村的西红柿丁,都是在这里生产的。”利都产业园负责人杨万利介绍,海底捞华北地区的香菇订单,每月订单量在200吨左右,圣伦、西贝黄色西红柿丁,月订单量在300吨左右,以及紫光园的大拌菜、站点披萨的沙拉供应,都由利都产业园来负责。
利都产业园能有如此多的订单,直接原因是强大的价格优势。
“比如像紫光园的大拌菜,三家企业报价,我们能比别家少7个点,大概一个月10吨到11吨的量,我们能省45万。”杨万利说,多年的蔬菜交易经验让他对全国各地的蔬菜价格了如指掌,从源头挑选优质且价格合适的蔬菜,是控制成本的第一环。
从进价上拉开差距后,加工设备的领先是利都最核心的竞争力。
“蔬菜的加工必须要在4℃以下的环境才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我们的蔬菜都要经过冰水处理,最终的鲜切菜能够保障外观无揉伤、沙拉装盘后在4小时内不软塌。
”利都园的混合沙拉菜在香港的蔬菜品尝大赛当中曾夺得第一名,卫生安全、好的卖相、新鲜的口感,以及更小的损耗,这些都离不开精密的加工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流程,也是杨万利对利都品牌最自信的一点。
“您觉得净菜行业为什么会突然火爆?前景如何?”
“净菜加工的红火,也与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近几年,北京的流动人口减少了,餐饮店的用工成本变高,也就开始需要大规模to B的净菜供应。”杨万利分析道,净菜产业的兴起以市场的导向为先,以规模化为降低成本、提升蔬菜利用率的基础,随着后城市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嬗变,净菜产业未来将会持续壮大。
“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速冻、即食、即用的生产线覆盖,下一步打算再发展一部分面点和肉类的加工。”目前,利都产业园的沙拉日加工量高达15吨,“今天切,明天送”,满足各大餐饮店的使用需求。
对标麦当劳的供应商福喜集团,利都园已经形成了数字化的管理平台,计划在管理成本的基础上扩大直送范围。
“现在做净菜行业,您遇到的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一般餐饮业的账期是3个月,但是我们收菜时用的是现金,包括运输的油费、工人的工资都必须当即付出去,这就是很大的压力。”
扩大规模,在净菜行业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账期时间长,蔬菜又易腐烂,造成“出钱容易、进钱难”,资金回流成为规模化净菜加工企业普遍的难题。
如何引导净菜生产稳步扩增、拓展供应渠道,同时又不增加过多的成本?
品牌或许是唯一的答案。
三河净菜,时代之牌
菜营合作社
和利都园在内的4家代表性的净菜加工企业,支撑起整个三河市的净菜产业骨架。
三河市年农业产值为18亿元,每年生产销售净菜的产值就接近8亿元。
是什么让三河的净菜产业有如此惊人的成绩?
交通便利奠定了三河市发展净菜加工产业核心地位。三河市东与天津市蓟州区交界,北与北京市平谷区接壤,西隔潮白河与北京市通州区相望,东南与天津市宝坻区相邻。三河西距离天安门仅35公里,东南距天津120公里。市域内102国道、京秦高速、首都环线高速穿境而过,10个镇全部实现“15分钟上高速”;“多节点、网格状、立体化”的交通网串联起三河市的交通大动脉。仅需2-3个小时,三河的新鲜蔬菜就能够抵达城市的商超、餐饮店,这是其他净菜加工点难以企及的区位禀赋。
充分利用环京区位优势,河北省以及廊坊市相继出台鼓励支持净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今年3月召开的“河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菜篮子”产品基地,持续推动菜蛋肉奶等“菜篮子”产品稳产提质。其中,与北京共建150个以上环京蔬菜生产基地,打造100个“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推进净菜进京。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以及提升农产品产地的保鲜冷链设置,提升配送能力。
锚定“净菜进京”,廊坊市大力开展河北省千亿级蔬菜产业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固安设施蔬菜、三河精品蔬菜、永清番茄等蔬菜产业提升示范基地。
2021年,三河市出台了《三河市优势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特色农产品为抓手,布局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提升净菜加工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绘制出都市农业、城郊农业与净菜相结合的产业图谱。
社会需求给了净菜足够的产业空间。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东迁,人们对净菜的消费意识逐渐显露,人口大量聚集拉动了净菜的市场增长。河北省与北京共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52家,累计达115家,全部纳入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名录。
目前,北京市场上约六成的牛肉、八成的羊肉、四成以上的蔬菜和鸡蛋都来自河北。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监测信息显示,2023年北京市蔬菜来自河北、山东、内蒙古产地的比例分别为41.8%、19.5%和6.6%,蔬菜来源地进一步向河北蔬菜产地集中。但北京市场净菜供应量尚不足10%,发展空间巨大。
蔬菜的运输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电商普及之前就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蔬菜冷链供应系统,并辅以严格的执行标准。
加工设备领先是三河净菜的品牌后盾。近年来,三河市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强化招商引资,鼓励经济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种植企业适度延伸产业链,发展净菜加工。三河市利都农业生态科技产业园落地后,已经完善了蔬菜大棚、智能温室、冷库、高端蔬菜深加工设备,设施蔬菜每亩平均效益超过4万元,年生产销售净菜5万吨,产能提高10%以上。
政策土壤、区位优势、社会空间、科技领先,共同滋养了三河净菜的快速崛起。但在新的阶段,三河净菜也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是净菜加工对土地面积的要求难实现,其次是净菜加工企业的规模化和资金不足,带动能力不足,产业园的职能尚不完善。
在此情境下,“三河净菜”的品牌呼之欲出。通过打造区域品牌,同时树立标杆企业,吸引更多净菜产业链上的主体共同形成一把降低宣传成本、聚集资源、建立标准的“万能利刃”。
向产业要势能,向品牌要动能。
三河净菜作为河北净菜的排头兵,蔬菜鲜、品质高、技术精,向上带动当地的高质量农业生产,向下赋能京津的“菜篮子”优化升级,发展品牌即是产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据中研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已超5万亿,映射出大众对鲜食供应链的海量需求。
净菜不仅是生鲜赛道的种子选手,也是乡村产业和县域经济振兴的重要版图。2022年我国净菜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570.9亿元增长至2757.5亿元,
截止目前,我国净菜市场规模已经突破3000亿元。
三河净菜的崛起,不仅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闪光一角,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农业的方向,以区域产业托举企业品牌,以精密的技术为农产品加工锁鲜,拓展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建构出与城市高效连接的现代农业生态圈,也回应着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