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读教育现状调查:遭遇生源危机,家长把它和少管所相提并论
法制日报1月20日报道,近期,湖南省连续发生了3起未成年人杀人案,震惊全国。
今年1月15日,涟源市一名13岁初一学生持匕首捅死12岁的同班同学。此前,2018年12月,沅江市12岁男孩吴某康砍死自己的母亲,衡南县13岁男孩罗某锤杀了自己的父母。
3名行凶少年被警方抓获归案后,如何安置他们成了一个棘手问题。因未达到负刑事责任年龄,吴某康被释放。其家属想把孩子送回学校,但遭到很多学生家长的抵制。
“问题少年”该何去何从?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看来,简单地把吴某康送回学校是不妥的,送到工读学校进行矫治是最好的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吴某康已被送往长沙一家机构接受为期3年的管束教育。而衡南县官方人士回应称,让锤杀自己父母的罗某回到原校就读可能性也不大,当地或将参照沅江市的做法,将其送往相关机构进行管束教育。
曾经为解决此类问题而推行的工读教育,由此又回归人们的视线。那么,在当下,各地一些工读学校现状如何?近日,记者专程探访了长沙市新城学校。
矫治心理恢复健康
“你们5岁时是怎么度过的呢?你们的父母一定很宠爱你们吧!我5岁就开始去花炮厂打零工挣钱了……”
在长沙市新城学校举办的一场报告会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湖南省道德模范何平,正在和学校师生分享她的成长之路。
为了亲近同学们,何平没有坐在讲台上,而是站在同学们中间,向大家讲述她曲折坎坷的成长之路。何平的励志报告会,很有感染力。“要向何平姐姐学习,做一个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孝顺父母、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好学生。”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经常邀请一些道德模范、社区志愿者来到学校,与学生们畅谈人生,让学生们在校不再产生封闭感,这是长沙市工读学校推行的教学模式之一。
没有高墙与铁丝网,不像少管所那般森严,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所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学校,这是长沙市新城学校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学校党总支书记陈建华介绍,长沙市新城学校恢复重建于2004年11月,是湖南省唯一一所由财政全额拨款、主要针对有严重不良习惯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的公办特殊学校,由长沙市司法局主管。
“我们改变了过去工读学校的办学模式,完全按照正规中学操作,只是既有专业任课教师,还有负责心理矫治的专业教师。”陈建华认为,青少年处于叛逆期,有些行为偏差也算正常。“‘工读学校’其实就是一所‘心灵医院’,‘问题少年’到这里‘治疗’一段时间后,心理恢复健康了,就可以回归社会。”
记者看到,学生们的寝室收拾得整齐有序、干净整洁。在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教室里,一位语文老师正在授课。
据了解,十几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该校建设,已投资数千万元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其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已跨入全国一流工读学校行列。
陈建华介绍,学校恢复重建以来,已接收学生3000多人。该校初三学生与其他中学生一样参加中考,基本上都能拿到初中毕业证。
遭遇生源危机
不过,现如今,这所教育转化“问题少年”成效显著的学校,正面临着生源日趋减少的困境。
原因何在?陈建华谈到,主要是一些家长误读了“工读”两字。“一些家长把工读学校和少管所相提并论。认为工读生全是违法犯罪的少年,在一起容易引发交叉感染。但实际上,工读学校是对有轻微违法和不良行为青少年教育矫治的学校,其最大的作用是预防和矫正孩子们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对他们犯罪后的惩罚。”
为了去“工读”标签,长沙市新城学校首先拆除了围墙,修建了一个颇具现代化风格的大门。2012年,学校又更名为“长沙市新城学校”。“长沙市工读学校”这个名字,只在系统内部使用。
进入工读学校,必须遵循学校、家长、学生三自愿原则。这个规定也被认为是导致工读学校生源萎缩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1999年以前,工读生多为经学校报公安局批准,或者公安局报教育部门批准后,即可强制实行。1999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出台后,其改为在家长(或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由少年的家长(或监护人)、或原学校提出申请,且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目前,在长沙市新城学校就读的学生,家长自愿送过来的占90%,相关学校送过来的占10%。公安机关已不再往这里送人。
“学生如果出现不良行为,教育无效后必须送工读学校。”陈建华呼吁,相关部门应强化学校、家长监护和教育责任,放任自流出现严重后果应追责。
不过,陈建华发现,现在有些“问题少年”家长,把孩子送进校后就不想管了,这也是要不得的。
按照学校规定,在该校就读的学生,和其他中学一样周末休假。但是一些“问题学生”家长不能接受这种制度,总觉得每一天都应该由学校管起来,自己出点钱就算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矫治抱有‘甩包袱’的思想,这是非常错误的。”陈建华说。
14岁的童某是一名中学生,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童某网瘾很大,根本无心学习,童某的奶奶就将其送到长沙市新城学校。学校老师从最基本的知识教起,慢慢地为童某树立起自信心。童某的爷爷奶奶也积极配合学校心理老师,对童某进行心理矫治。没过多久,童某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后继续回到普通中学就读。
“我不期望他有多高的文化,只希望他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文化程度可以逐步提高,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他的一生就毁了。”一年之后,童某奶奶特意来到学校送上一面锦旗。
陈建华认为,对“问题少年”的帮扶,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健康成长,最需要的是亲情的陪伴。”
特殊教育亟待发力
给“问题少年”找到一个心理矫治机构,重新激活工读教育无疑是重要途径之一。
“工读学生的人数并不是越多越好!”陈建华坦言,只要能将这个地区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教育矫治好了,那工读学校就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各地均加大工读学校建设力度,推动历时63年的工读教育再发展。贵州、上海等地工读学校数量明显增加。
“建议政府加快推进我市工读学校建设,为我市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近日召开的湖南省株洲市地方两会上,株洲市人大代表梁天琛建议加快株洲市工读学校建设步伐。他透露,由于经费、编制等各种原因,株洲市工读学校建设一直没有落实。去年12月,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来株洲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立法调研工作时,再次强调了工读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新激活工读教育,除了要面临扩充生源问题,如何解决工读学校师资困境也是一大难点。
长沙市司法局副局长喻中文经常到长沙市新城学校进行调研座谈,非常了解学校老师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工读学校的教师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精神压力也非常大。教师发展机会少,导致一些优秀教师人才很难引进。”他提出,工读学校发展亟待教育部门大力支持。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认为,把“问题少年”送进工读学校是出路之一。“立法机关可以考虑在合适的时候,出台一部特殊教育法。”黄捷说,工读学校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基本上都处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段,但现在大部分工读学校为了摆脱“工读”标签,纷纷进行改名,用“特殊教育法”更能体现工读学校的社会功能。
“这里将建设电影院、模拟法庭,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接受寓教于乐式法治教育。”采访结束时,陈建华向记者透露,为了更好地发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职能,长沙市新城学校正积极利用自身场地资源,争取政府投资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体验基地。
(原题为《工读教育现状调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