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银行消费贷竞争激烈,有产品利率降至“1字头”

2024-09-17 0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年以来,银行消费贷“价格战”轮番打响,贷款利率一降再降。

近日,多家银行又推出新一轮优惠活动,部分产品贷款利率降至“2字头”,甚至有产品贷款利率不到2%。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银行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多重策略调整和市场竞争态势。

利率降至“1字头”

去年以来,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乏力。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成为银行零售信贷的重要增长点。自今年9月开始,多家银行再推新一轮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

近日,江苏银行苏州分行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江苏银行消费贷利率大放价”,8月29日至9月30日支用江苏银行消费贷即有机会享受最长30天、按年化利率1.88%计息的优惠。据介绍,8月29日至9月30日期间支用该消费贷产品,在享受2.98%利率的基础上,如支用期限达6个月即可获得一张免息券,需本人登录手机银行操作自主还款时方可用券。根据还款计划的最后一期计息天数计算,最长30天按1.88%利率计息。

招商银行杭州分行推出“闪电贷”利率优惠活动,根据招贷分的分值不同,借款人可以享受不同的利率优惠,招贷分越高利率越低,当招贷分≥16000时,利率为2.88%。

浦发银行推出的“浦闪贷”最高额度为50万元,1年期利率为2.95%。

宁波银行“宁来花”微信公众号9月11日发布的利率优惠活动通知称,当日起至9月17日,新客在优惠券有效期内发起借款年化利率最低可达2.88%,借款6期内可用,非首借年化利率最低为3.98%。

不过,上述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均有相关条件限制,招商银行杭州分行、宁波银行的活动对象均为首次借款的新客户,江苏银行苏州分行则对职业、优惠范围进行了限制。

“尽管贷款利率下降,但是银行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依然很高。”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较低的利率往往针对资质良好的借款人,对于信用记录良好且收入稳定的个人,银行可能愿意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利率,以确保其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和回款率。

袁帅对记者表示,降低消费贷利率有助于降低居民的信贷成本,从而刺激消费需求增长,低利率环境或促使更多居民考虑使用消费贷来满足购车、装修、旅游等大额消费需求。

张雪峰认为,降低消费贷利率符合当前国家促进内需和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方向。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银行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刺激个人消费,进而带动各个行业的复苏与发展,这也与中央层面多次提到的要“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的政策一致。

效果有待观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间的竞争加剧是此次消费贷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雪峰认为,近年来,金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银行需要通过降低利率来吸引更多客户。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公司的崛起,传统银行在零售贷款领域面临较大压力,需要通过更优惠的利率和服务来抢占市场份额。

“这些优惠活动的推出,反映了银行在净息差持续收窄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正着力拓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通过降低利率,银行旨在吸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金融消费者的利息支出,提高消费者申请贷款的意愿,从而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不过,柏文喜同样认为,这种低利率的消费贷产品能起到多大的市场刺激作用还有待观察。“要刺激消费,提升信心和扭转预期是最重要的,国家需出台更多刺激政策,如发放消费券或完善社保制度等。同时,银行在降低利率的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避免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柏文喜表示。

“随着消费贷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将逐渐出现分化。”袁帅表示,部分银行将更加注重优质客户的挖掘和服务,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贷产品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同时,银行也将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贷款流程等方式增强客户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对于消费者而言,柏文喜提醒,低利率环境可能会鼓励借贷消费,但消费者应注意合理评估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避免出现超出负担的借贷。同时,应确保贷款资金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避免违规操作。此外,银行也在加强对信贷资金用途和流向的管理,以防止资金被挪用至其他用途。(记者 马文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