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观复学堂 |《繁花共赏 良辰久长》中式插花讲座及创作实践
在屋子里摆上一枝花儿,会带来很不一样的感受。清代沈复曾经说,“余闲居时,案头瓶花不绝”。一定要让瓶花不绝,每日皆在,随处相伴。一个有花的空间,总是更加生动和鲜活。一年中风起花落,花期短暂,人生也不过如同四季,热闹和冷清都是暂得于己的风景,所以花儿尽力开放的时候,我们就认真地去看。难怪古人会细致描绘出如此多的花,把绽放时最美的一刻永久封存。
中国画中的花儿
明代文人袁宏道是个爱花之人。当年他虽富有才名,在京城国子监也只做个小官,因收入微薄,就租房居住,还时常面临着四处搬家的窘境。由于没有固定的园子种花,每当看到有名贵的花卉时,他就买来,或者是向朋友索取。插花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他曾说自己想在岩石和流水间归隐,却又被俗世间的事物所羁绊,于是把花朵插在瓶中供养自己,也算是很开心的事情了。袁宏道记录下在京城插花的点滴心得,命名为《瓶史》。这样一本小册子,由于作者独特的诗人气质,引发很多读者内心的共鸣,成为文人插花经典著作。他在《瓶史》中写道:“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人与花对坐而望,开放的时候亦有人相伴和欣赏,何其有幸哉。
明 张谦德 袁宏道《瓶花谱 瓶史》
中华书局2012
中国的插花文化源远流长。在宋代以前,插花算作艺术创作的配角,只能从古籍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自宋代开始,它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在当时文人的推动下,插花和烧香、点茶、挂画一起,被并称为“四般雅事”。宋人对花的性情有敏锐的感知,常常将花拟人化,把花作为友人和客人对待。比如,当时情人之间喜欢互相赠与丁香花,丁香叶子呈心形,自古就是中国的情人花,故称其为“情客”;芍药在立夏开放,黄庭坚称其为“殿春客”,也就是春天走到尾声的意思。当时各类花器的制作也趋于专业和系统。今天在博物馆内好些宋代瓷器,原本就是当作花器使用的。它们往往以单色釉为主,质地温润如玉,造型又极为简练耐看,因此愈发衬托出花朵的缤纷绚丽。
南宋龙泉窑官釉长颈瓶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到了元明时期,文人插花技法达到了巅峰,还留下很多关于插花的文章与著作。此外花材也不仅仅限于花朵、花茎和枝叶,插花的装饰物既有珊瑚、灵芝、如意等昂贵物品,也有香囊、佛手等寻常物件,并且每一种组合都有各自的吉祥寓意。
清代 钱维城《岁朝图》
中式插花,以与生俱来的人文气息、兼顾风雅与实用的艺术魅力,绵延千年。它是人与自然、与他人,与自我精神世界沟通的独特方式,文人插花重清净朴素,舍弃华美奢华,崇尚质朴天然,现代人学习中式插花,仍应该秉承传统,注重古典之韵味和花草的自然之美。
明代 陈洪绶《歌诗图》(局部)
除了生日、节日、纪念日有花朵来应景之外,有花的日子可以是一种日常。无论是繁花簇锦还是宁静侘寂,在备花、剪枝、蓄水、插花入瓶的过程中,侍花人的内心也慢慢从喧嚣的外在回归本心,感受花朵带来的沉浸安适的愉悦。正如袁宏道在《瓶史》中所述:“花妙在精神,精神莫人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古今中外,人们爱花的心情皆相似。如果您读过小说《达洛维夫人》,想必会记得开篇第一句就是:”达洛维夫人说她要亲自去买花。”我们若有为自己插一支花的悦己之心,也应会生出为自己做更多的勇气吧。
插花这件事,如果细究起来,其实有许多道理与规矩,从花材到容器,以及如何布排,专业上看,还是有不少的讲究。本次活动有理论讲座、动手实践和馆内导览三个主要环节,您将了解和参与:
中式插花的源流及发展;
各类古代花器和古人插花的巧心思;
进行中式插花创作指导和实践;
馆藏古代各类花器主题导览。
花儿无需多言,自有一种安静治愈的力量。本周六(9月21日)下午一起来听听中式插花的故事,亲手尝试插花创作,为自己安放一隅生机。祝愿各位来时满怀期待,归时满手芬芳。
实践环节作品示意图
《繁花共赏 良辰久长》中式插花讲座及创作实践课程信息:
课程时间:
2024年9月21日(周六)14:00-15:30
课程主要环节:
1 中式插花简史讲座;
2 中式插花创作;
3 馆藏古代花器主题导览;
针对人群:成人
活动地点:上海观复博物馆临展馆(浦东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37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