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丨李世民:自违家训损国运

2024-09-13 10: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如此则徭役烦,徭役烦则人力竭,人力竭则农桑废焉。人主好高台深池,雕琢刻镂,珠玉珍玩,黼黻絺绤。如此则赋敛重,赋敛重则人才遗,人才遗则饥寒之患生焉。乱世之君,极其骄奢,恣其嗜欲。土木衣缇绣,而人裋褐不全;犬马厌刍豢,而人糟糠不足。故人神怨愤,上下乖离,佚乐未终,倾危已至。此骄奢之忌也。"

这段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所著《帝范》一书。大意为教导他的皇子皇孙,一旦以后当了皇帝,切不可染上奢靡腐败的风气,要以俭朴、清静为本。因为皇帝的奢靡腐败,影响的是一国一朝的命运,祸害的是天下,故而需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一些个人兴趣爱好没什么大不了,说不定那就是灾难的开始。

唐太宗,中国历代数百位皇帝中首屈一指的明君,后世赞誉无数,而他也十分注重将自己的为政经验作为一种家训,传给他那非同一般的家族,由此产生了《帝范》这本帝王家教书。全书十二篇,详尽论述了为君之道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两篇内容是关于俭朴的,可见他对这方面的重视。

帝范,顾名思义,也就是帝王的模范,那么,留下这些遗训,又以明君之号载于史册的唐太宗本人,一生所为到底如何?他是一个俭朴的帝王吗?他的子孙又遵循得如何?

明君晚年变昏君

在笔者所著《历史名人晚节不保启示录》中,曾谈到唐太宗乃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与隋朝皇室之间有复杂的亲戚关系,在他的身上,本来就带有浓重的大贵族色彩,喜好享乐一类的不良基因也自然有所遗传。不过在隋末战乱的情况下,要争夺天下的人怎么可以奢靡腐败呢?雄心勃勃的李世民在戎马生涯中还是能尽量克制住自己的私欲。

在夺得皇位之后,他最初的表现也堪称俭朴方面的模范。对隋朝灭亡有着亲身经历与深刻体验的他,深知皇帝一旦奢靡腐败,那么倒霉的不仅是皇帝一家,而是天下无数家,最终会带来毁灭。

他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也对自家严格要求,对那些皇亲国戚的住房、车马、服饰、宴饮、婚丧等都作了明确的限制,若有违反,那是要被他这个大家长处以重罚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在这样一个俭朴帝王的以身作则下,他家之外的其他大臣之家,也纷纷都盛行俭朴之风。如有名的谏臣魏徵,虽然收入不薄,也时常得些丰厚赏赐,但却居于破旧之屋、穿布衣、食素菜,唐太宗听闻都觉得有些"不像话",要给他换房子,却被婉言谢绝,理由是"住不惯"。又比如辅佐唐太宗长达二十多年的名相房玄龄,家风素来注重俭朴,父亲房彦谦留下遗训,要子孙不得居官求富,要留清白名声,房玄龄也是一生俭朴,从无奢靡之举。

上有明君,下有名臣,贞观之治的局面就在这样一群崇尚俭朴的君臣协力之下,开始出现。

若能坚守,那么唐太宗倒真对得起他留给后世的那些遗训。

不幸的是,没过几年,他就有坚守不住的苗头冒了出来。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也就是李世民做皇帝第四年,这位曾经拒绝群臣提出的大修宫殿之建议的帝王,突然下诏,要大举修复隋朝洛阳宫殿。唐朝定都长安,洛阳只是皇帝没事会去转一转的东都,根本没必要来此一举。李世民对此兴致勃勃,大约在于那里的宫殿是他那暴君叔叔隋炀帝留下的奢华之作,规模世所罕见,对皇帝的诱惑力也是世所罕见。

更让人失望的是,这个修复工程完成后,奢华规模还要远胜于隋炀帝的时代,可以想象耗费了多少民力。

那么问题来了,当初是谁把这宫殿给毁了?

唐太宗。

十年前率军攻下洛阳后,认为这种建筑存在于世上就是压榨百姓血汗的见证,他放一把火给烧了。

现在又要修回来,还要修得更加"高大上"。

令人困惑。

更令人困惑的是,修好不久,他又觉得那宫殿过于奢华了,又放一把火将其中一部分给毁掉了。

原来在他的精神世界中,俭朴之风与奢靡之欲两股势力正在剧烈交战,可怜无数百姓血汗就耗费在这一个人的战场中。

还好,此后唐太宗又守回了俭朴之道,差点就夭折的贞观之治也得以继续扩大、强化。

二十余年后,到了晚年。

江山大有起色,大唐帝国逐渐从隋末战乱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社会安定,官吏清廉,人口增加了差不多一倍。国力的强大,让大唐帝国的威慑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加上李世民开明的民族政策,周边少数民族将其尊为天下共主,号为"天可汗"。

这位"天可汗"也终于难耐自己那压抑许久的奢靡之心了。

继"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名言之后,在他要开始享乐腐化的晚年,又发明出一句"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老百姓没事做就会懒惰,有劳役才好驱使。

然后他就以此为纲,开始大张旗鼓地享乐、苦民。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的夏天,很热。唐太宗下令立即在长安东北面的骊山建一座避暑用的宫殿。他不仅修了一座,还接连修了许多座,人的欲望之门一旦打开,就是这样难以满足。想想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古代,要在崇山峻岭之上修豪华宫殿是多么可怕的一项工程,那些在山岭之间、烈日之下背石块的民夫,又有多少葬身于他的宫殿之下。更荒唐的是,当老百姓死伤太多,劳动力不够时,他竟然调动禁军上阵。军队乃国之重器,岂能拿来给皇帝修宫殿?

在那血泪与白骨的宫殿建成后,他又强征许多美女,于其中取乐,十分荒淫。

便有一个还不到十四岁的少女,在此时来到他的面前,迷得他神魂颠倒,那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皇帝只要一享乐,身体就必然吃不消,身体吃不消,就必然怕死,怕死就想找长生不老药,秦皇汉武莫不如此,唐太宗又怎能"免俗"。可笑的是,他自己当初还对秦皇汉武等"前辈"沉迷于寻求长生药的荒唐行为大加批判。而到了他也要追求起这种东西的时候,劲头却是十足,乃至尤甚于前人,吃丹药吃到了外国去,什么西域、印度的所谓长生药统统都要拿来一试。

结果他便死于丹药之下。

年不过五十二岁。

晚年所成的《帝范》,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写成的矛盾之书,唐太宗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他提出的家训,即便他死前会有忏悔、会有自责、会有愧疚,却于事无补,贞观之治造成的繁荣局面已在他的腐化堕落下被严重破坏,甚至都有农民起义爆发了。

他害苦了天下人。

子孙当如何?

不遵家训遭大乱

唐太宗的继承者乃是唐高宗,也就是各种版本的武则天演义中那个懦弱多病的李治。

演义总是远离真实历史,唐高宗也是一样。

他哪里是什么懦弱之君,身体确实不好,心性却极为坚韧深沉,从许多方面来看,他都是一位极为出色的帝王,可惜因为武则天后来的篡权被后世看扁了。

很多人认为他是条件优越的"皇几代",唐太宗留下一个贞观盛世,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就能坐享太平。事实如何呢?事实是唐太宗去世时,因为他的奢靡腐败、大兴民力,以及其他种种败政,这个王朝已是危机四伏,就连李家皇族内部也是仇怨四起,唐高宗能继位,就是因为原来的太子想谋反的缘故。

这是一个烂摊子。

唐高宗一上任,立马就下令停止对外战争,大修宫殿、陵墓的工程也不要进行了,放老百姓都回去吧。对于被国家强征强占的田地,也尽数退还给百姓。

也许是上天有意考验,在他的统治岁月中,天气始终不好,几乎年年歉收,对于农业王朝来说,这可是极为难应付的事情。唐高宗全力赈灾,赦免赋税,同时也将自己一直保持的俭朴作风,拿来要求皇族与大臣,强迫这些跟着晚年的唐太宗已经变坏许多的人,回到正轨上来。

为了进一步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他还要求皇后武则天带头植桑养蚕干农活,这可是当年唐太宗都没做过的事情。

此外,还将唐太宗弄来的许多美女都放归民间,让其与家人团聚,禁止宫中各种玩乐,那些卖长生不老药的,自然也就在这样一位俭朴帝王面前失去了市场,只有走为上计。

在他治理的数十年中,唐朝得以转危为安,疆域扩展至最大,国力也到达顶峰。联想这一切都是在连年天灾的情况下取得的,更能反映出其治国之能。

他才是大唐第一明君。

《帝范》传给他,算是传对了人。

他之后呢?

不算武则天那一家人的话,就该算唐玄宗了。

这位通过一连串政变重夺李家江山的帝王,在继位之初,倒是颇有先祖唐太宗之风,也是崇尚俭朴。为了遏制皇族奢靡之风,他曾将宫中那些奢华的衣物焚毁,并下令撤销生产这些东西的部门,以后不得再设。当时盛行厚葬,他便下诏加以禁绝,至少李家皇族不得来这一套。对于根据"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之原理而蔓延到社会上的奢靡之风,他极为反感,下令制定出专门的条款,用以管束全国各地的官员。

在这股俭朴之风的吹拂下,出来了一个开元盛世。

然后,励精治许多年的唐玄宗,到了晚年,也开始学起唐太宗,要歇一歇、乐一乐了。

他与这位先祖一样,其实也有不少的享乐基因,在继位后的第一个元宵节,就想全城张灯结彩,来个与民同乐,同时国家出钱,让天下百姓都享受美酒美食三日。

这得花多少钱?

这不是明着助长奢靡之风吗?

还好在一个臣子的极力劝阻下,唐玄宗作罢。

但到了晚年,就难以作罢了。

与马上打天下的唐太宗不同,他本来就是一个多才多艺又多情的人,作诗画画、吹拉弹唱什么的都喜欢玩一玩,若能限制在合理范围内,那就是陶冶情操,控制不住,就是唐太宗家训中所称的"奇技淫声"了,那是要闯大祸的。

他喜欢吹拉弹唱看跳舞,便有婀娜多姿、舞技高超的杨贵妃送到怀中来,沉醉在温柔乡中,哪里还理会什么国事,丢给那些爱拍马屁的臣子去处理吧。

更有一个善用贿赂打通关节、表现得乖顺无比的安禄山,拖着三百多斤的肥躯,在唐玄宗面前大跳旋风舞,博得昏君极大的好感,然后就有了权力、有了机会,发动起一场几乎灭亡这个帝国的大叛乱来。可叹唐玄宗后来在叛乱中东奔西逃,一度沦落到要去农家讨饭吃的地步,妩媚的杨贵妃被愤怒的士兵逼杀,他的皇位也被他的儿子唐肃宗李亨乱中取走了。

李亭,名字之中与享受的享只差一横,但他却是极其俭朴之人。在当太子之前,就因为俭朴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如果认为这是为了上位的一种作秀,那就大错特错了。在他成为太子之后,对自身要求更为严格,须知当时的情况,可是唐玄宗已经开始腐化堕落、忙着看杨贵妃跳舞了啊!

而在发动兵变从那昏聩父皇手中夺位之后,李亨也没有学习父皇之风,他也没有那个机会,叛乱正烈,他舍不得浪费一丁点资源。结果就是俭朴之风影响到了下面,名将郭子仪等都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而李亨之后的多位唐代皇帝,都很俭朴,看来《帝范》的作者自己并未切实履行,但是他的子孙却还算履行到位。

只是天下经不起为君者的折腾,即便只是一个皇帝的奢靡行为,对一个王朝造成的伤害也足够巨大。

唐太宗、唐玄宗违训而行,结果就是加快了大唐王朝的衰落趋势。诚然,古代王朝由于结构上的根本原因,不可能长存于世,大趋势必然是衰落,但明君施政,可以大大延缓这一过程,若李家皇族都能切实遵循《帝范》家训,又何以让一个盛唐在安禄山叛乱之后,就陷入泥潭,还越陷越深呢?

原标题:《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丨李世民:自违家训损国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