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馆展抽象油画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馆近日展出何平油画展,共展出艺术家何平各时期的油画19幅。
据悉,生于1960年代的何平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艺术家,一个“社恐”的艺术家,出生美术家庭却与美术界交往极少,然而她喜欢把日常所思所想付诸于画笔下,对身边一件事的分析、思考,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认知、体会,转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油画。
展厅现场
走进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馆二楼回字形的展厅,陈列在眼前的大型油画画作,有何平数十年前的作品,也有近期有感而发的作品,可以发现近期的作品色彩浓重,用色、用笔更大胆、舒展,流畅的笔触,大气的描绘,让这些抽象的作品更有松弛感和表现张力。
“我的美术启蒙来自于母亲。我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画画,母亲受到苏联画风的影响很大。”何平说,“母亲从小对我非常严厉也寄予厚望,也因此打下了美术基础,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一度放弃了画画。在我最黄金的20岁、30岁,我没有画画。一直到40多岁之后,因为内心的不甘,才重新拿起画笔。”
展出作品现场
展览现场
12年前,她觉得终于看到了“光”,凿通了通向自己内心的漫长隧道,转而形成了一种抽象的风格,就像作品《101》《103》等,作品表现出的光影,风格恣意而自在。
艺术评论家林明杰先生在展览的序言中写道:“创造和发现是不可或缺的一体两面,要保持对艺术领域敏锐的嗅觉和发现的眼光,不断突破自身圈层的局限,聚焦被疏忽的新生艺术力量。很荣幸,我们又一次找到了新生的艺术力量,找到了在艺术场域里的新能量。这是艺术家何平的首次展览,对于她本人来说,也是一种突破和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画作,了解她的思想。”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何平说:“我喜欢追求画面上意外的效果。我不喜欢预设,从来不会因为想要画什么而去画什么,我喜欢偶然性的效果。”
上海文联研究室主任、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胡晓军说,“她的人生创作就是中国道家里所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最终呈现出她希望的‘意外效果’。”
展出作品
艺术史论家、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朱国荣对其中部分作品表示了肯定,“不要在乎人家说什么,保持你的新鲜感,按照你已经成型的路走下去。”
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参事毛时安表示:“抽象绘画是表现当下真实情感的艺术。今天,人类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实际上在她的抽象绘画里都可以读到。看她的作品,你能看到画家内心的律动与澎湃。”
“一位女性画家能够画出这样有力量感的大画,非常难得。”上海市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汇报创意策划总监张立行说:“她的绘画创作应该纳入上海现代抽象艺术的整体文脉上去看。”
静安国际雕塑双年展创办人、黄彩娣绿化艺术发展创新工作室理事长黄彩娣是此次油画展的出品人之一。她表示:“对很多人来说,何平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她的画作价值非常高。不仅在于她的艺术性,也在于她的投入产出之比非常悬殊。最近的12年间,她一共只画了10幅大画。”
展览开幕现场
也有评论认为,何平作品的底色仍然可以看到影响她母亲作品的那种苍莽悲凉的风格,“无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画,本质上都是承载艺术家内心的载体。上海有很多有着冷板凳精神的艺术家,上海艺术界应该多发掘这样的艺术家。”
展览出品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石墨说:“上海需要发现更多潜藏的宝藏艺术家。作为上海的高校之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有责任帮助挖掘、发现更多有着自己追求的艺术家。”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