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金器锻造技艺流变,上海豫园呈现黄金艺术展
“東家·金造”黄金艺术展现场
展览现场
春秋战国时期,各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日渐频繁,金器的制作工艺与造型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已成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重要象征。黄金制品的类型更加丰富,除首饰、佩饰、车马器、兵器以及货币外,还出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黄金器皿。北方金器制作系统和南方金器制作系统各具特色。
兽面纹金牌饰
金牌饰是我国北方草原文化的典型器物,多以动物为题材,标志着身份等级的高贵。此次展览上的一枚兽面纹金牌饰,就是草原艺术的上层之作。金牌饰呈长方形,兽面似虎,耳上竖,舌短,似桃形,顶端呈"山"字造型,纹理清晰。以金虎为缀饰,表现了草原文化对老虎及其所代表的王者气势的崇拜。
龙纹饰
螭龙饰件由两条金龙卷曲盘错而成,咬尾回旋,相互交结。长身灵动,扭曲婉转。每条龙细节铸造精细,工艺精湛。
当卢
当卢是古代系于马头部的饰件,用于装饰马鼻革与额革部位交接处。展览上呈现的两枚当卢造型成环状,四角各有一系孔,用于固定之用,中心部分四条螭龙,交错往复,造型栩栩如生,充满力度感。
秦汉大一统的确立,促使金银开采业和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拓展,金器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在汉代“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的观念影响下,帝王及贵族等对金器的占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金器的制作更加精细,种类也更加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束发冠
展览上的一件束发冠也可体现汉代金器工艺的繁杂和精良。发冠,是束在发髻上的发罩,其中冠作覆杯状,经捶蹀锻打而成,其外壁另镶嵌有菱形和水滴形凹槽,凹槽外围一圈金珠,凹槽内镶嵌有红玛瑙,其中部分脱落。此件金冠集捶蹀成型,复经焊烧造型进行装饰。
龙纹牌
龙纹牌金带饰呈长方形,以锤鍱加錾刻工艺制成。器面凸起螭龙形,龙身蜿蜒蜷曲,脊柱以尺寸不同之金珠为饰,大小顺序渐变;周围锤錾小螭龙若干,盘伏于主龙身旁,焊接金丝勾勒边缘,其内焊接细小金粟为饰。大小龙纹制作精细,形象生动,花丝、珠化、镶嵌三种装饰技术集中于同一器物,体现了细金工艺技术的纯熟和工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金珰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输入的金器数量大增,其与中国传统风格完全不同的器形、纹饰、技法为中国金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隋唐时期金器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金珰是一种流行于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冠帽装饰,使用者的身份很高,男女皆可佩戴,有些金珰还是命妇冠饰步摇之构件,其流行与以大月氏为代表西方文化在东汉晚期的广为传播有直接关系。
六瓣缠枝金杯
唐代,金器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外来器物的影响下,唐代金器在造型、技术上不断突破传统,将多种文化完美融合,同时又不乏自由创新,并逐渐于唐中期以后完成了金器的中国化过程,唐代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金器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
展览上的一只六瓣缠枝金杯在浓厚的唐风之中又散发着栗特器物的异国情调。整个杯身内凹外凸,具有很强的雕塑感。杯身分六瓣,为六曲,即折棱向内。杯托为喇叭形圆足。杯身外壁布满缠枝纹,衬以鱼子纹底,纹饰錾刻流畅,一气呵成,展现高超技艺。
银鎏金 走兽缠枝纹杯
金银为食器可长生,这种观念让金银器具颇受唐朝的皇室贵族青睐。唐代的金银器制作吸收了西金银工艺中的锤碟和焊接等技法,并模仿异域器物造型,但没有完全丢掉自身的传统。
花头簪一套
明代发簪以南京和其他地方明朝墓葬中出土最多,采用的工艺有锤镁、镂刻、累丝、焊接、镶嵌、琢磨等,尤注重簪顶部和簪杆上半部的变化技巧。造型上,明前期相对简洁朴实,中期至后期,则更着意珠宝镶嵌和工艺之精巧。展览上的一套花卉簪子采用掐丝焊接镶嵌工艺,造型精美生动。
镶宝头饰
另一套镶宝头饰由一个头花,两个耳环和四个祝福金币组成,采用錾刻、镶嵌、掐丝、焊接等工艺,样式优美,造型别致,有雍容华贵之气。
邱启敬 “观山海”系列作品
邱启敬 “观自在”系列作品
除了古代文物部分,本次展览同时展出了6位设计师的黄金创作作品。艺术家邱启敬带来了以魏晋无相佛造像为灵感设计的“观自在”系列作品、以上古神兽为灵感的“观山海”系列。
汪旺 作品
金工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文遗中心副主任汪旺带来了“器NO.17”,作品无预设图稿,以即兴、随机的锻造,结合莲蓬等中式元素,打造了黄金壶。此外,还有孙倩、张凡、王圣临、王琰等4位设计师的作品也在呈列之中。
展览开幕式现场,黄金艺术品牌“東家金造”也正式首发。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