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伊恩·麦克尤恩新作《钢琴课》:真实原型与历史风云,融于抒情合奏
近日,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最新自传体小说《钢琴课》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备受期待的作品不仅是麦克尤恩的第18部小说,更是他迄今为止最长的一部作品,原著篇幅近500页,时间线横跨半个多世纪。
♬..♩~ ♫. ♪..
《钢琴课》以男主人公罗兰·贝恩斯的一生为主线,通过他的视角,串起了20世纪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美苏冷战、古巴导弹危机、撒切尔夫人上台、福克兰群岛战争、柏林墙拆除、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工党当选以及英国脱欧等。小说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塑造了一个个在时代洪流中奋力挣扎、鲜活真实的普通个体。通过一个人一生的棱镜,对历史和人性进行了有力的沉思。
这是麦克尤恩最具自传色彩的一部作品——书中所描写的重大历史事件皆为麦克尤恩亲身经历,同时小说主人公罗兰·贝恩斯各个人生阶段的经历也与麦克尤恩本人有着高度契合,形成了一种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呼应——整部作品是麦克尤恩对自己人生和写作的一次回望、总结和叙述。
麦克尤恩曾在采访中表示虽然“《钢琴课》不是自传”,但他的确“攫取了自己的人生片段”,而这是麦克尤恩此前创作中从未尝试过的,“关于家庭生活、我失散的哥哥、寄宿学校等等”。小说中,主人公罗兰的父母在二战期间相遇,在生下罗兰之前,两人就育有一子,迫于当时的局势和经济状况,长子刚生下来六周就被送走。罗兰童年时期,父亲被派往非洲驻军,罗兰随军多次迁徙,而母亲在这段婚姻生活中极其压抑,长期遭受父亲暴力。母亲临终前,罗兰与失散多年的同胞哥哥罗伯特相认,这一情节也同样与现实情况呼应。
2002 年左右,大卫·夏普发现自己与麦克尤恩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两人相认后,这一新闻被媒体报道。大卫·夏普出版有回忆录《完全放弃》(Complete Surrender 2008),由麦克尤恩做序。
麦克尤恩的母亲罗丝前夫名为欧内斯特·沃特,两人生有一子一女,即《钢琴课》献词中的吉姆·沃特和马琦·霍普金斯。欧内斯特参加二战期间,罗丝与大卫·麦克尤恩相爱,生有一子,随即送人领养,即献词中的大卫·夏普。六年后,已经结婚的罗丝和大卫·麦克尤恩生下伊恩。2002 年左右,大卫·夏普发现自己与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两人相认,这一新闻之后被媒体报道。大卫·夏普出版有回忆录《完全放弃》,由麦克尤恩做序。
《钢琴课》探讨的是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体生活如何产生影响,偶发事件又是如何支配和改变人生轨迹;罗兰·贝恩斯作为一个普通人,参与和见证了20至21世纪的大部分重大历史事件,他的生活和记忆在历史中成形,他本人也在创伤中成长。值得一提的是,围绕主人公身边,小说中登场的几位平凡鲜活的女性人物,更是构成了一组动人的时代女性群像:钢琴课女教师米里亚姆、前妻阿丽莎、阿丽莎的母亲简·法尔莫、罗兰的母亲罗莎琳德,以及挚友兼伴侣达芙妮。这些女性的故事虽然以支线呈现,但每个人都在奔腾的时代洪流中演绎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她们之中有人沉浸于艺术、追寻狂放之爱;有人抛弃家庭、追寻作家梦想;有人默默陪伴,最终相伴走过余生;有人舍弃事业、以家庭为终点;还有人活在丈夫的阴影下,默默忍受,压抑一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女性命运。
小说原著书名Lessons,中文书名译为《钢琴课》,部分含义源于小说主人公罗兰·贝恩斯在古巴导弹危机背景下的一段与钢琴课教师的刻骨铭心之恋,另一方面lesson一词在英语中也有“课程、经验、教训”之意,本书蕴含了麦克尤恩对其人生和写作生涯的总结之意。主人公罗兰在历尽千帆后,也得到了一个又一个“教训”。如果说今年76岁的麦克尤恩有封笔之意,那么《钢琴课》无疑符合他最后一部作品的标准。
该书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资深译者周小进翻译。他曾翻译过麦克尤恩的小说《我这样的机器》。周小进在译后记中写道:“麦克尤恩以老练的笔法,将时代的史诗和小人物的一生结合起来,相信有一些社会阅历的读者肯定会产生共鸣。时代的潮水涌来,我们惊慌失措、无处躲藏;潮水退去,我们踉踉跄跄重新站立起来,浑身湿透、狼狈不堪,人人举目四望,茫然不知所措。”故事主人公罗兰在柏林墙拆除现场说:“这个割裂的城市、割裂的世界,有一部分历史是他的。”周小进说:“我想,这世界有一部分历史,也是我们的。”
♬..♩~ ♫. ♪..
译作选读
等他回来,她告诉他,海因里希去一个委员会开会了。要筹款修缮教堂屋顶。于是,她和罗兰将进行谈话。五天之内,他们一共谈了三次,这是第一次。记忆中,他们的几次谈话是不可分割的。作为序曲,他们静静地坐了一分钟,喝着水,好像只在呼吸一样。夜晚空气平和舒畅,仍然是暖的。蟋蟀暂停了喧闹,接着又开始了。远处传来一声声尖锐的叫声。河边哀伤的蛙鸣。简和罗兰互相看了一眼,又扭头看着旁边。烛灯的微弱灯光几乎显不出他们的脸。过去,她曾鼓励他说德语。她纠正他的错误,却不会让他觉得愚蠢。过了几分钟,他说:“Erzahl mir,was passiert ist.”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说这话的时候,他心里都在怀疑。究竟是 mich呢,还是mir?
电影《钢琴教师》剧照
她听懂了,并立即开始讲述。“当然,我们以为她和你一起在伦敦,所以那天下午她从电话亭打来电话,我们吓了一跳。不是别的地方,而是穆瑙。她说要来看我们,就一个晚上。我问她有没有带孩子。她说没带,我就知道出事情了。也许我当时该给你打电话。但我没打,就等着她来。两天后,她到了。拿着一个很小的行李箱,一切都变了。头发剪得很短,像男孩子一样,还染了颜色。几乎是橘红色!黑色牛仔裤,镶着银钉的黑色靴子,很小的黑色皮夹克。就在她下出租车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事情看起来很麻烦。她一直喜欢穿裙子。她还戴了个小帽子,像列宁戴的那种,帽檐向上仰着。荒唐!而且是灰色的!我还以为是块烙饼。但那不是,等我们进了屋,我能看出来,她已经疲惫不堪了。她的眼睛,那虹膜都成了小亮点。那是不是和毒品有关系呢?”
“我不知道。”罗兰说。他的心跳加快了。他不想有什么坏事发生在她身上。尽管那是两年前。
“那是下午三点。我提出给她做个三明治。她只要一杯水。我说,她父亲过几个小时就回来,他特别想见到她。那话说得蠢。可他确实担心得要死。她说,她只想和我谈谈。我们上楼,到了那间空余的卧室里。她关上门。防止我们被人打扰,她说。我坐在椅子上,她坐在床沿上,面对着我。我非常紧张,她看在眼里,倒平静了下来。接着,她就把情况告诉了我。她去了我们的老房子,穆瑙的那个小农舍。那里的人同意让她看看她的卧室。他们让她一个人待一会儿。她告诉我,她坐在地上,开始哭,尽量不发出声音。她不想那对夫妻上来看她是不是有问题。她是有问题。这话她跟我讲过几次,一遍一遍讲。‘我有问题,妈妈。那时候就有问题,现在也有问题。一直都有问题’。
“我坐在那儿,都僵住了。强烈的指责马上就要冲我来了。我做不了什么,只能等着。然后她就说了。那种句子你马上就能识别出来,是提前准备好、润色过的,经过了无数个失眠之夜、无数个小时心理咨询的打磨。她在做心理咨询吗?”
“没有。
“她说:‘妈妈,我是在阴影中长大的,在你冰冷的失望中。我整个童年都围着你的失败感转。你的愤懑。你没成为作家。噢,那是多么可怕啊。你没成为作家。得到什么了呢?当了妈妈。你不恨当妈妈。你能忍受。但你却接受不了那种二流的生活。你以为一个孩子不会注意到?你肯定没想过还要个孩子,是不是啊?你嫁的那个人,结果却不是你想的样子。又是一次失望,而你无法原谅他。你应该过得更好,结果却没有。这让你脾气坏、心眼小,怀疑所有人的成功。’
“她安静了一会儿,我就坐那儿等着。她的眼睛湿了。然后她说,她整个童年,还有十几岁的时候,从没见我开心过,真正的开心。按照她的说法,我从没放手。我从没拥抱过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我做不到,因为我认为生活欺骗了我。她是这么说的。Betrogena(德语:“欺骗”。)。我永远不可能放手,开开心心地享受和女儿一起的生活。因为她爱我,因为她很亲密,所以她也不许自己开心。那会是第二次背叛。于是,她追随我、复制我、成了我。她同样也发现生活让人不开心。写了两本书都找不到出版社。同样也没能成为作家。同样……”
简停住了,用一根食指揉了揉前额。“我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你。”
“说吧。”
“那好。她同样在婚姻中欺骗了自己。她以为你是个波希米亚才子。你的钢琴弹奏引诱了他。她以为你是个自由的灵魂。就像我以为海因里希是抵抗运动的英雄、以后会一直是英雄一样。你误导了她。‘他是个空想家,妈妈,他无法安安心心做任何事。过去有些问题,他甚至都不愿意去想。他不会有任何成就。我也不会。我们俩在一起,都会沉下去。然后有了小孩子,我们会沉得更快。我们俩永远都不会有什么成就。婴儿是第二选择,这是你教我的。连第二都算不上。可我们甚至还在讨论再生一个,因为独生子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事儿。不是吗,妈妈?’
“说到这里,她站起身,所以我也站起身。她说:‘我来就是要告诉你这些。尽量把这当作一个好消息吧。我可不会沉下去。我要离开他。还有孩子。别,你什么也别说。你以为我心里不痛吗?但我现在必须这么做,否则就做不了了。我也要离开你。我不能步你的后尘。’
“这时候她几乎是冲我喊叫了。‘我不要沉下去!我要拯救我自己。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说不定还能拯救你!’
“当时我说了句蠢话。随便说点别的,都可能对她更有用。想当个好心的妈妈吧,我想。我的话脱口而出,想收回都来不及。大概是这样的,我说的话,或者说刚开了个头的话:‘亲爱的,你知不知道,很多母亲在婴儿出生的头几个月都会非常抑郁。’
“她举起双手,你知道,那是投降,或者是要让我闭嘴。她平静得可怕。她说:‘别说了。拜托,你别说了。’她朝我走来。我以为她都可能会揍我。她用很低的声音说:‘你什么也没明白。’
“她从我身边挤过去,往门口走。我想说对不起。那话也错了。可她已经出了房间,正快速走下楼梯。我跟在后面,但我走楼梯慢,等我下了楼,她已经到了门外,正穿过草坪。我透过窗户看到了她。她拿着箱子。我跑出去跟在后面喊,但她一把在身后关上了大门,应该没听见。我跑到外面马路边上,已经看不到她朝哪边走了。我一遍一遍喊她的名字。没用。”
他们又在沉默中坐了一会儿。罗兰努力不去想她的侮辱。空想家。不会有任何成就。他让其他细节涌进大脑。染成橘红色的短头发。这他可以想象。他正打算问问岳母德国警方的消息,却听到劳伦斯在哭。他的房间俯瞰着花园,房间的窗户是开的。罗兰慢慢朝屋里走去。如果劳伦斯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哭闹起来,那么这个晚上就毁了。不过,等罗兰到床边,孩子已经睡着了。他坐了几分钟。等他回到简旁边,已经把想问的问题忘记了。
(《钢琴课》[英]伊恩·麦克尤恩/著,周小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年8月版)
新媒体编辑:傅小平
配图:出版资料
原标题:《伊恩·麦克尤恩新作《钢琴课》:真实原型与历史风云,融于抒情合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