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观察|佩奇刷屏史:这头“土嗨”的猪驮着我们粉红色的乡愁

澎湃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
2019-01-18 16:5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啥是佩奇》短片截图

万万没想到,在中国的农历猪年即将到来之际,一只来自英国的猪火了。

这条名为《啥是佩奇》的短片一夜之间刷了屏。短片讲述了偏远山村的一位“空巢”爷爷,在快过年之际,听说孙子想要“佩奇”,但又不知道佩奇是什么,由于信息闭塞,他只能四处打听,最后终于从全村唯一进过城做过保姆的“老三媳妇”那里,知道了“啥是佩奇”,从而给孙子准备了一个“硬核佩奇”礼物。

短片既有笑点又有泪点,既传递了城市化进程中大家庭拆分为小家庭的阵痛,又表达出新年临近之际阖家团圆的向往和温暖,故事线索简单明了,但过程却一波三折,成片节奏明快,又张弛有度,可以看出创作团队的技术娴熟,多种因素叠加,火了。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小猪佩奇第一次刷屏。

小猪佩奇诞生于2004年,引入中国却要到2015年。

这个时候,国内动画片市场最火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这时,一部名叫《粉红猪小妹》的动画片被引入了中国。与其它很多国外动画剧集一样,这部动画片并没有做太多的宣发,只是按部就班地在电视台和网络平台播放,但是,很快就成功吸引了中国家长们的注意。

或许是由于高达9分左右的豆瓣评分,或许是由于中国家长们对优质动画资源的渴求,这部片子不知不觉就在育儿圈中流行开来。假如你身边有一个2-5岁的幼儿的话,TA十之八九看过《粉红猪小妹》,并且是小猪佩奇的粉丝。假如你要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推荐动画片的话,选择小猪佩奇也大概率不会失手。

“小猪佩奇”第一次打破育儿圈的“次元壁”,进入公共视野,是在一年以前。

2018年年初,“不寒而栗!你家孩子看的‘小猪佩奇’,背后可能是这种恐怖动画”之类的警告在各大媒体传播开来。一些人利用热播的动画片,加入色情、暴力、凶杀、变态等元素,制作成“儿童邪典片”,在网络上流传。其中,备受欢迎的“小猪佩奇”是受害的重灾区。

不过,视频网站纷纷下架视频、封杀UP主后,这一小波恐慌很快就过去了。

但是,对于“小猪佩奇”的改造并没有结束。2018年前后,“方言版小猪佩奇”的风潮从B站、A站发起,流向各大视频网站,东北话版小猪佩奇、重庆话版小猪佩奇、上海话版小猪佩奇、湖南话版小猪佩奇……网友们旺盛的“创造力”都奉献给了这只小猪,在“洋气”的英伦口音小猪到“土嗨”的地方方言小猪之间,配音的切换似乎也完成了某种文化的切换。

之后,在一些新兴的视频网站上,很多主播、UP主把小猪佩奇与“社会人”联系在一起,炒起了“小猪佩奇纹上身,掌声送给社会人”的概念。当然了,这里的“社会”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社会,而是“社会我x哥,人狠话不多”里的那个社会,是“纹身喊麦社会摇,一天三顿小烧烤”里的那个社会,是相对来说漠视规则、却又老于世故的那个社会。

被硬生生贴上“社会”标签之后,人们觉得不谙世事的小猪佩奇与好勇斗狠的“社会人”之间,莫名地有一种“社会萌”,于是,“小猪佩奇社会人”的亚文化很快从短视频平台兴起,并通过社交媒体进入主流社会,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也许是这股恶搞的风潮太过“社会”,引发了平台的担忧,抖音甚至开始封杀小猪佩奇。虽然很快官方就否认了封杀,但实际上大量与小猪佩奇有关的“社会”视频被下架了。

2019年的年初,中国人即将迎来农历新年,一部名为《小猪佩奇过大年》的电影也即将上映了。

《啥是佩奇》的刷屏,来得那么迅猛,令人颇感意外。它完全靠故事本身的力量和恰到好处的制作赢得了观众。但是,考虑到“小猪佩奇”这个IP在国内强大的观众基础,这次刷屏似乎又不那么意外。

很多人评价这部短片“暖心”“笑中带泪”,但是它最打动人的,恐怕还是那点“土”味。大山环绕的乡村,满地的鸡鸭马羊,戴着老棉帽、满脸皱纹的老人们,共同勾勒出一个记忆中的乡村。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无数中国人回不去的“老家”。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乡土”,现代年轻人却创造出“土嗨”这个词。这两年来,“土”这个字渐渐脱去了贬义,开始进入流行文化的场域。“土味情话”“土味金句”“土味潮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似乎觉得“土”也没什么不好,从自嘲到接受,甚至还带着一点儿欣赏,土也变得可爱起来。

“土味”其实是一种接地气的味道。在小猪佩奇中,回爷爷奶奶家过圣诞节是一件大事,而在中国,春节跟家人团聚是一年最重要的盼头;在小猪佩奇中,好吃的食物是意大利面和黑莓派,而在中国,最能引起乡愁的或许是饺子和父母亲手晒的山货。

如果说“小猪佩奇”是这个短片漂亮的包装纸的话,那么,撕开这层包装纸,里面装的还是中国人最传统的情怀,家庭亲情、天伦之乐。但这种传统的感情借助小猪佩奇这个渠道传递出来,成功地拥有了一种陌生化的审美,因而打动了无数人。

小猪佩奇的洋气叠加了“爷爷”的土气,勾勒出了大变局背景下我们正在远离的精神家园,戳中了大时代的泪点,那是粉红色的乡愁。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