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丨在敦煌逛书店
我有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旅行,必去找寻当地的书店——尤其是那些令人着迷的独立书店,并买下至少一本书作为纪念,也算是我对实体书店微不足道的默默支持。
这次敦煌之旅也不例外。敦煌这座只有18万人口的小城,有让人心驰神往的莫高窟、雷音寺、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等一众圣地,但我依然不忘去大街小巷探访书店的踪迹。
所幸同行友人亦是爱书之人,让我这孤持的习惯有了共鸣的乐趣。更让人惊喜的是,除了声名远播的敦煌书局,我们还发现了两家堪称宝藏的独立书店,都藏于遍布美食和工艺品的敦煌夜市中,真让人感叹“大隐隐于市”。
敦煌夜市。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第一天晚上,我们在大名鼎鼎的敦煌夜市品尝各种西北美食,流连忘返。在肚子获得满足后,精神需求就滋生了。好巧不巧,饭店右手边玻璃窗后一排排琳琅满目的图书突然映入眼帘,这完全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探访书店并不在第一天的安排中。
没来得及看一眼书店名字,我就一头扎进了书的海洋。进门醒目处,赫然立着蓝白封面的《厌女简史》,它有一个同样惹人注目的副标题:“世界上最古老的偏见”。好家伙,这可是今年八月刚面世的新书,我记得澎湃新闻还节选介绍过这部作品。我轻轻感叹了一句:这家书店不简单呐!
往里走,是一整面顶天立地的书墙,走过这一排排书阵,可见格局之大、选书之精、立意之深、品味之高,多个出版社的精品书系悉数在列,如广西师大的“理想国译丛”、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后浪的“汗青堂”系列、北京联合的“里程碑文库”、上海文艺的“读城系列”等,甚至还有店主私藏的首版珍罕图书,看得我啧啧称奇。
转角处的一面墙全是艺术类书籍,音乐、绘画、电影、设计等图书横竖交错地摆放,加之下方贴于墙面的两排长长的电影日历,艺术氛围感直接拉满。电影人陈冲的最新自传性散文作品《猫鱼》被置于醒目的C位,再次让人感受到这座小城与世界同步的脉搏。
走出这家不大的书店时,已临近午夜。它被置于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美食丛林中,我恍惚间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身在梦境。我再度回望,只见“知鹬书店”四个大字,下方还有一排小字:经由书籍,阅读世界。
离开敦煌的前一晚,我们又来到夜市长街上闲逛,每家店都是人头攒动,我突然前方右手边出现一片安静的所在——无他,又是一家书店!一个不大的夜市,竟藏着两家独立书店,简直不可思议!只见门前的匾额上有著名画家、敦煌学家常书鸿先生的题字,右侧墙上挂着一幅木质条屏,上面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题字,两件作品的内容完全相同:石室书轩。
我在心里思忖,这家书店一定有来头。在一楼里里外外环顾一遍后,我更加坚定了这种预感,这是一家专注于敦煌学的专业书店。不是已经有一家豪华、气派、专业的敦煌书局了吗?正困惑不解时,友人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上二楼看看。女店员热情地迎了上来,表示可以带我们去二楼,并为我们打开了二楼的电灯。是的,二楼很少有游客,所以平时都不开灯。
不夸张地说,二楼这方空间给人的震撼之感,不亚于第一次步入莫高窟第16和17号洞窟。这方肃静、丰富、自洽的精神世界,将外界的所有喧闹一洗而光,尤其在室内所陈列的多种佛像、青铜器、经变画(佛画种类之一)、名人书法和古籍珍本的烘托下。如果说敦煌书局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那么石室书轩让我觉得更加亲近。它似乎与敦煌这座千年古城的精神气质更加贴合,与莫高窟所呈现的艺术气象更为融洽。
当我了解到这家书店的前世今生后,这份亲近感又平添了更多的敬意。原来,这家书店已有近40年的历史。在敦煌学百废待兴的1980年代,莫高窟种树人秦增果萌生了开办一家书店的想法。为了搜集敦煌学书籍,他跑遍了全国各地。在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年代,世界各地的学者来敦煌参观研讨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到石室书轩寻书品茗。在这里,很多外面不易见到的书籍,都能被找到。
石室书轩经历了三次搬迁,从初创时只有一两本书的窘态,一步步壮大到如今藏书上万册,并先后为五届敦煌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专业图书支持。常书鸿、冯其庸、启功、苏士澍、巫鸿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和艺术家为其留下墨宝。这家小小的书店,见证了敦煌学从涓涓细流变成滔滔洪流的巨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们还在二楼的陈列区发现了几位作者签名本的新书,一人挑了一本,心满意足地下楼。结账时,书店主理人为我们在卷首页盖了两方印,大方印为“敦煌莫高窟览胜”,小圆印为“石室书轩藏书”,并赠送了一套莫高窟纪念明信片。
走出书轩的那一刻,我心中窃想,这次敦煌之旅算是功德圆满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