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农参评论|日本“大米荒”,敲响粮食安全的警钟

2024-09-10 14: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最近,“日本大米短缺”成热点。据新华社消息,日本部分地区7月开始出现大米供应严重短缺,大阪约80%的零售店大米断货,米价上涨三成,连最便宜的玄米都要“找熟人”才能买到。

日本为何突然“大米荒”?中国是否需要担心粮食短缺?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粮食属于基需农产品,老百姓的“粮袋子”不容忽视,无论是打造粮食品牌,还是建立粮食流通机制,都要始终紧跟国家政策,把市场的稳定国民的生活需求放在首位。

 

日本“米荒”持续

日本米谷商联合会表示,由于2023年夏季平均气温创下1898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导致日本的大米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巨大影响——2023年,日本大米产量为661万吨,同比减少1.4%,创历史新低。日本最著名的大米品牌“越光米”,一等米比例降至史上最低水平,仅有5%。

数据来源:Wind

而同时大米消费量却有增无减。日本是一个吃米大国,基本的主食寿司、饭团等都需要大米。在大米出现短缺后,人们不得不早早就守在便利店和超市门前,大米上架仅约30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大米短缺已经影响到了众多行业的经营,小吃店、温泉酒店、餐厅相继关门停业。超市的大米价格飞涨,大型仓储超市Costco的10公斤大米标价5648日元(约合人民币283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涨超一倍。一些超市还发布大米限购令,日本大型连锁超市伊藤洋华堂在全日本范围内收紧大米购买限制,每户限购一袋……

日本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米类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7.2%,为20年来最大涨幅。日本媒体甚至把这种现象称为“令和米骚动”。

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零售商、消费者纷纷呼吁中央政府尽快投放储备米缓解供应紧张,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也呼吁日本农林水产省投放政府储备大米。

但是,开仓放粮的要求遭到中央政府官员拒绝。当地时间9月2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储备米是在全年大米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投放,如果现在投放储备米,担心会影响到新大米的流通。等新米陆续上市,大米紧缺状况将随之缓解。

9月是日本新大米上市的时间。新潟县的早生品种新米已经上市,然而,平均价格比去年高出了4成。由于产量有限,预计日本优质大米的价格可能会持续高位。

 

耕地减少、气候灾害,日本米越来越少

有人分析,日本迟迟不开仓放粮,原因可能是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储存。由于气候变化和耕地减少,日本大米的产量已经越来越少。

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变化趋势

2023年的数据显示,日本以人均热量为准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8%。小麦、大豆主要依赖进口,但是大米的自给率达到了100%。长期以来,日本的大米都是最自豪的农产品,甚至“绝不进口一粒米”。

70年代以后,日本大米产量迅速提升,于是政府开始停止进口大米,此后也一直利用高税政策构筑壁垒,限制大米的进口。“不进口一粒米”的政策保护了日本大米生产者的利益,但也使日本大米的产业变得十分脆弱。

日本是一个耕地面积小且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1993年,受到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引发的气候反应,日本遭遇了罕见的冷夏,导致了长达一年的大米短缺——“平成米骚乱”。当时的美国发现了日本大米巨大的潜在市场,于是趁机向日本出口大米。

日本大米品牌名气很大,但一些名品种对气候的耐受性却不高。新潟县作为引以为傲的越光米的品牌产地,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暖问题。一些米农在采访中说:全球变暖的速度比想象中还要快,虽然越光米并非特别不耐热的品种,但当前的高温已经超出了水稻育种的常识。”为此,一些研究机构正在努力培育耐高温的越光米,但品种改良需要巨大的预算和10年以上的漫长时间。

另外,日本水稻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减少。从上世纪70年代起,政府实施《水稻播种面积转换计划》,鼓励种水稻的农民改种其他作物,并给予补贴,这项政策一直持续到2018年。2008年—2014年,日本主食用大米种植面积由160万公顷降至147万公顷,大米产量也逐年下降,给此次的“米荒”埋下了隐患。

其次,“米荒”还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例如俄乌冲突导致相关农业投入品市场波动,日本的化肥不足影响大米产量等。归根到底,日本“米荒”是粮食和农业资源难以自给自足的问题。

 

中国: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和国际局势的变化,日本“米荒”无疑又是一次警钟——粮食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

和日本相比,中国的土地面积辽阔很多。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与日韩也不在同一量级上。2023年,日本的主粮产量大约是1100万吨,其中大米661万吨。韩国2023年粮食总产量420万吨。而中国仅一个重庆市的粮食产量就有1095.9万吨,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6.95亿吨。

与此同时,我国的蔬菜产量占世界的50%,水果产量占40%,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47%,农产品的丰富度很高。

粮食一直是各国贸易和博弈的重点,中国作为人口庞大的国家,粮食就是国民的生命。自1990年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2000年成立了专门负责管理粮食储备的中储粮。如今,中国的粮食储存量超过了全球的50%,大米储备量占60%,保守估计有1亿吨。

尽管国际上一些国家指责中国恶意囤积粮食,推高国际粮价。但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底气,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就不怕气候造成的粮食短缺。另一方面,也能在粮食价格战当中取胜,保护国内的产业和市场稳定。

另外,日本的“米荒”还映射出自然气候对粮食造成的风险已经不容小觑。不断巩固水稻等粮食作物对干旱和高温的耐受性,是下一步粮食育种和技术改良的重点方向。

近些年,我国致力于耐旱稻、耐盐碱稻的研究。今年夏季持续高温,成都农林科学院与当地的农业企业共同引进了节水抗旱稻“旱优73”,这种水稻扎根非常深,能够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从5月播种开始,“一滴水都不用浇”,仅靠成都的自然降水就能满足水稻的正常生长。这些优良的品种将应对极端天气,以及为我国一些缺水地区提供更高质量的粮食产品。

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要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中国始终严守耕地红线,坚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重点加强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的系统升级,未来,我们的农业强国战略一定能够保障更多国民迈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中国日报网:日本多地“大米荒”持续 政府拒绝投放储备米

[2] 智能新链接:日本爆发粮食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中国需要担心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