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进口药“消失”之问(下):患者到底有多少用药选择权?

澎湃新闻记者 李潇潇
2024-09-12 07:12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近期,一篇讲述家长带孩子看支原体肺炎却无法如愿用到进口阿奇霉素的文章受到广泛转发和关注。由此,“进口药难买”“医院越来越难开到进口原研药”等再次成为很多人讨论的话题。

患者选择权是在此次进口药“消失”讨论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持这一观点的患者认为,患者去医院看病,有权提出想用哪一款药的权利,如果这类药物不支持医保报销,自己也可以接受自费。事实上,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患者都很难像购买其他商品一样拥有很大的选择权。

一位国内药学专家表示,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点单式”买药用药,称得上是一个中国特色的问题。在国外,医生开的药都是通用名,最终患者用到的是哪个厂牌的产品完全取决于医疗机构有什么,医师认为应该用什么药。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也指出,美国的药物福利管理机构(PBM)可以直接将医生的处方进行替换,无需征求医生意见,而日本的处方75%外流到药店,药店也可以直接将处方替换成仿制药。医保会对药店的仿制药替代进行考察,低仿制药替代的药店会被处罚,所以原研药被替代的比例已经提高到80%以上。如果患者点名想用原研,可以通过药店渠道,且需要自费。

上海创奇健康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专家蔡江南认为,虽然国外开药只开通用名,但由于仿制药工业比较发达,患者对药品质量并没有太大担忧。在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现有的政策还有可以改进完善的地方,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比如说带量采购的中标量,其实只占了一定的比重,医院还有空间去采购未中标的原研进口药。有时候医院在执行上有些问题,非得把集采的药卖完以后,才开放原研药。站在为患者服务的角度,应该允许患者和医生做选择。当然有时候,医院也买不到药,这些都需要从政策层面推动改变。”蔡江南认为,有部分患者可能确实是迷信进口原研品牌,但如果患者愿意自费,应该也留出这部分空间。患者用自己的货币做出一个选择。

有更倾向于使用进口原研药的患者认为,自己在公立医院就医,希望可以在这个医院就开出进口药,自费也可以接受。对此,有医药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现在院内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药物销售并不能为医院带来显著利润,相反,药物的采购、存储、流通需要占用院内资金、场地、人员及管理资源,成为医院运行的成本项之一。此外,一款新药进入医院往往还要经过药事委员会等流程,加上需要完成集采的量,因此在现有制度下,医院并没有太大动力主动配备非集采药物,即使配备了,也无法保证品类齐全。

医改专家徐毓才认为,医保政策以及一系列改革应该更有包容性和弹性,保证患者的选择权。一些药可以不支持医保支付,但要给选择权,不能限制医院使用其他非中选药物。

医疗系统复杂,而医生是直接面对患者的人。一位三甲医院医生表示,自己也会遇到不少患者主动要求开进口药,但医生开药也受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 希望更多患者理解医生,不要对医生有不好的印象。

    责任编辑:是冬冬
    图片编辑:施佳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