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万只白色的大闸蟹正陆续上市,价格为普通大闸蟹1.5倍
“白玉蟹”迎来首个“量产季”。
这种又白又肥的大闸蟹,由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吴旭干教授团队历经8年多培育而成。
约20万只又白又肥的大闸蟹,正陆续登陆江浙沪市场。
活着的白玉蟹。 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海洋大学 供图
据专家估计,虽说是“量产”,但这批白壳大军要满足上海乃至全国庞大的大闸蟹消费市场,仍属于“限量”款。
同上海的高温不相上下,位于太湖边上的上海海洋大学湖州产学研基地也迎来了“史上最热”的大闸蟹养殖“高温大考”。今年持续的高温使得蟹塘水温偏高,“白玉蟹”的生长也迎来了挑战。
煮熟后的白玉蟹。
“我们一边摸索养殖技术,通过精心种植水草、加深水位、启动增氧系统等科学管理措施,让这批螃蟹安然度过了夏日。如今,白壳母蟹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次蜕壳,进入了‘育肥’阶段,规格3两左右的母蟹近日将会陆续爬上餐桌;白壳公蟹则还需等上一段时间。” 该基地的负责人叶青说。
吴旭干团队成员张冬冬博士介绍,2016年春天,该团队在上海崇明和江苏兴化首次发现白壳蟹种,挑选到崇明科研基地进行成蟹养殖,2016年秋筛选到141只亲本蟹(母蟹105只+公蟹36只),构建育种基础群体(F0代),在如东基地交配和繁殖。经过连续四代选育获得第四代(F4代)“白玉蟹”,2024年春天,团队挑选50万只“白玉蟹”蟹种分别在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进行规模化试养。这批“F4”代,便是今年大量走向消费者餐桌的首批白壳蟹。
吴旭干团队为即将上市的“白玉蟹”进行品质检测。
从最初选育出来的141只,如今已变成了20万只成蟹,吴旭干觉得这条路走来颇为艰辛但又倍感欣慰。
“2023年,我们投入了4万只‘白玉蟹’蟹种在上海崇明和浙江湖州进行试验性养殖,期待会有2万只成蟹供应市场,但示范基地把白壳蟹和常规绿壳蟹放在同一池塘中混养,‘白玉蟹’在池塘中成为‘显眼包’,蜕壳后很容易被常规绿壳蟹发现并蚕食,导致最终达到上市质量的‘白玉蟹’不到1000只。可想而知,去年的‘白玉蟹’真是‘千金难求’。”
随着今年的产量提升,“白玉蟹”的价格也有所回落。“我们把价格定在普通绿壳蟹的1.5倍左右,让更多的消费者能有机会尝尝鲜。”叶青说,“目前‘白玉蟹’的预订供不应求,已经预售了1万多只。”
作为沪上老饕,消费者老张早早就与叶青约定,今年一定要品尝一下白壳大闸蟹的味道。“你看这个壳,跟白玉一样的白,在购买的时候,我可是一眼就看见了这里面的蟹黄把壳塞得满满的,非常适合不会挑蟹的消费者。”当肥美的大闸蟹端上桌时,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味道和正常绿壳蟹基本无差异,鲜、甜,一丝不差。”
从141只到20万只,也意味着白壳大闸蟹繁殖和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今年,“白玉蟹”不仅在长三角地区进行试养,也已经试养到山东、新疆、宁夏和河南等地,成蟹合计养殖面积500亩左右。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