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育部考试中心“掌门人”谈高考改革:从考分排序到多维评价

澎湃新闻记者 廖瑾
2019-01-18 18:29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为迎接迟早要来的新高考改革,四川绵阳中学正做着准备,校长魏东说,从基础设施到教学理念,都需要转型。

按照计划,四川等18个省市作为第三批试点省份要在2018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包括四川在内的多个省份并未宣布相关方案。2018年12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就此回应:除了已进入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其他省份正根据各地实情制定改革方案,还在进程当中。

在此当口,2018年年末,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副主任于涵就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下一步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评相继撰文。

“以前一套试卷主要是让大家考个分数排排坐,现在从标准到备考、考的过程以至最后成绩的解释都会基于高考考察出学生全面素质,对其进行一个全面的衡量。”1月15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于涵如是评价高考改革将带来的变化。

高考改革涉及从教学到评价的整个流程,姜钢在其文章中提出,要创设高考成绩综合报告制度,打破原有“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心理测评技术对考试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开发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内化水平的直观统计图,向学生、高校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办公室副主任张勇看来,姜钢和于涵亲自抄刀剖析高考改革的文章“干货较多”,“总体来看,这两篇文章算是‘重头’文章,对高考改革起着引领作用”。

“干货”首先体现在对高考命题,高考考查内容的明确。

姜钢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以下简称《高考内容改革》)的文章指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科学的考查内容体系。

文章指出,概括下来,新高考命题要重抓4方面,一是突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考查内容,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二是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查,三要加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的考查和引导,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

于涵在《新时代的高考定位与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以下简称《改革路径》)中解释,“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内容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在于涵看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要有足够的容量,将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内涵考虑在内,涵盖素质教育的主要层面。

以关键能力为例,与各学科原有的能力要求相比,关键能力更加契合时代需求,同时强调具备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社会变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如阅读能力一直是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信息时代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发生变化,因此高考语文的关键能力之——阅读能力也相应要由注重精读转向强调精读、泛读等各种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由注重文本内容理解接受能力转向侧重对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审视阐释能力。”于涵在文中举例道,另外,如今的关键能力内涵扩大,不仅包括学生已经获得的能力,还应该包括能够在未来获取新知识、新能力的学习能力。

教师队伍面临的考验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学校该教什么?学生的学习内容会有哪些变化?受到考验的首先是教师队伍。

“从教研方面来看,以前是年级备课,现在我们是纵向备课,三个年级一起备课,这样才能知道知识体系,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把学生可能考到的,包括关键能力等补充完整。” 2020年,北京将实行“新高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校长吴鹏程向澎湃新闻表示,这场改革给中学的学生、老师、教学理念带来了很多变化。

除了教研,高考考查内容的变化也指引着各校日常测试和教学内容转向。

“试卷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试题之间、考点之间、学科之间相互关联,交织成网,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查;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于涵在《改革路径》中指出。

“以前的题目比较直白,但是考核心能力、学科素养往往是以实际生活当中的例子为出发点。”吴鹏程举例,比如以前学物理就是“小车、小方块、斜坡”三大“老旧面孔”,而“现在不这么出题了,都是从实际生活入手,这样会要求老师们从生活中寻找各种各样的素材把课备好”。

吴鹏程思考,可能要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有更多的体验,包括职业的体验,学科专业的体验,生活阅历的体验等。

“可能以前大家不知道端午节什么意思,现在会涉及到端午节怎么来的,粽子用什么原料包成的,这都是来自生活的体验。”他说道。

对此,四川绵阳中学的校长魏东也有相似的感受。

“(新高考下),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学校需要提供更多的诸如物化生的实验,课堂上也不再是空对空地讲。”他向澎湃新闻表示,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国家教育考试题库如何防止以刷题代教学

作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试点省市的四川,虽未在2018年秋季按时启动新高考改革,但当地各大高中也在观望中做着准备,迎接迟早将至的改革。以高名校录取率著称的绵阳中学开始动身,从教师评价、学校育人理念等方面转变。

校长魏东向澎湃新闻表示,准备一方面是物质,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则是教学理念,首先要对教师的评价一定要转型。

“特别是新高考以后,对老师的评价不能单纯按照学生高考的成绩、录取高校来评价,要对老师工作的过程、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来全方位评价,这很重要。”魏东说。

曾经,冲击高分名校的绩效考核方式,让不少老师粗暴地选择以题海战术应对,上课考试,下课做题,熬夜刷题成为学生,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常见的应试状态。

对此,于涵在文章中表示,在改革开放初期,应试行为功大于过,但随着时代变化应试行为的负面效应很快就显现出来:“只抓升学,忽视对劳动后备军的培养;只抓考分,忽视德育和体育,忽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只抓少数,忽视多数;只抓毕业班,忽视非毕业班;只抓高中,忽视初中。”随之带来的,是偏科、片面追求升学率等不良影响。

“现有教育体系赋予了高考很多功利化的意义,借助高考改革,可以去重新构建一个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文化生态。”魏东认为,高考改革是一个机遇,“对每一所学校来说,(新高考改革)更是重新塑造学校育人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新契机。”

比如,随着国家考试题库的建设,刷题或不再是提分的速效药,学校、老师将花更多的心力思考怎么教学,如何育人。

在《高考内容改革》一文中,姜钢建议,大力推进国家题库建设,提升支撑考试内容改革的专业化水平,例如,积极探索面向社会征题的机制,集思广益,丰富试题来源,大量吸纳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素材。

而于涵则强调,要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题库的效能,使之由传统的试题存储库转变为试题开发创新库,开发新题型,防止以刷题代教学,将教学和学习的注意力由学习套路变为培养能力和素养。

“从命题斩断应试。”魏东说,绵中也会围绕“培养全面、自由、个性的人”的理念去思考如何改革当前的教育体系。目前,绵中已经开设了生涯规划课,调整了校本课程,将使选课走班更彻底。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

“创设高考成绩综合报告制度”

张勇认为,《高考内容改革》中提到的“创设高考成绩综合报告制度,实现对学生的多维评价”也值得关注。

姜钢在文章中指出,目前高考提供给考生和高校的只有各科目分数,对分数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开发不够、利用不充分。今后将探索打破原有“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在高考完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架构的内容设计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心理测评技术对考试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开发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内化水平的直观统计图,向学生、高校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向高中提供群体评价数据,向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决策咨询,为提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发挥科学评价导向作用。

“这是指出了高考要给出‘综合评价报告单’,即高考考试结束后,应该向考生、高校、高中学校、各地教育厅局,分别提供‘综合评价报告单’,实现对考生的多维评价。”他解释,这也是参考美国及欧洲国家的评价制度与模式。

“美国自2000年后推行第五代教育评价——综合评价,每次考试完,要给学生、学校、学区分别提供综合评价报告单。综合评价报告单,可从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等维度分别评价学生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张勇介绍,给出综合评价报告单,是考试与评价上的一次历史性进步,“一旦得以实现,中国的教育评价改革将得到撬动和推动”。

    责任编辑:马世鹏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