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知道吗?四平有一座古城会“说话”!
战国末期,礼崩乐坏
中原的战火悄悄蔓延
燕文化的触角
伸向东北的东辽河畔
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二龙湖左岸
有一座属于
中原燕政权的城池拔地而起
作为驻守此地的军事要塞
这就是距今2300余年的
二龙湖古城遗址
重要的北疆要塞
二龙湖古城遗址是目前所确认的吉林省最早的城址,也是这一时期中原汉文化最北部的古城遗址,是当时东辽河上游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塞。
二龙湖古城遗址平面近方形,坐北朝南,周长约750米,其中东墙长190米,南墙长185米,西墙长190米,北墙长185米。城垣叠土夯筑,城墙基宽18米,残高2米—4米,南墙偏西辟一错口形瓮门。城内平面布局受自然地理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中部正对城门处有一夯土台基保存尚好。城外南北西三面设有护城壕,壕深2米左右。城址所在处于长白山余脉的大黑山脉,周围山峰林立,背依半月形的山体,面朝东辽河,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其险要的地势非常适合军事防御的需要。
▲图/二龙湖古城遗址(航拍:东—西)
二龙湖古城的修筑,与战国时期的燕国名将秦开密切相关。燕昭王时期(公元前311—公元前279年),羸弱的燕国北有东胡袭扰,南邻强齐压迫,腹背受敌,燕昭王被迫将爱将秦开送往东胡做人质。秦开的强国之志与燕昭王高度契合,做人质期间,他忍辱负重,赢得了东胡人的好感,并借机了解掌握了东胡骑兵的活动规律和作战特点。此后,燕昭王改革奏效,燕国强盛,秦开回国。公元前3世纪初,秦开受命,率领燕军一举击败东胡,拓地千里,取得重大胜利。之后,他又乘势进兵辽东,击败朝鲜,燕军直抵朝鲜半岛北部的清川江流域。燕国在此后不断向北扩张,其统治力量到达东辽河上游及辉发河流域,燕文化因素渗入东北腹地的吉林地区。
为了防止东胡卷土重来,更好地开发和经营新土地,燕国在东北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在五郡的北部沿边地区修筑了长城。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今天的二龙湖古城遗址应该是燕人在辽东郡设在长城之外最北部的一个军事据点,城外的错口形瓮门显示该城具有较强的军事防御功能,应属于“点线式”障塞长城体系中一个向北突出的重要支点。
▲图/房址
遗址的发现与出土文物
二龙湖古城遗址发现于1983年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1987年春,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和四平市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调查与试掘;2002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对城内的东南角进行了正式发掘,揭露面积2200平方米,收获巨大。其中发现房址14座,均为半地穴式,室内多筑有灶台,灶台高30—40厘米,呈长方形,可分为单眼灶和双眼灶。在清理的房址中,较重要的发现是屋内高高凸起的长方形灶台,灶台一侧均有一个装水用的折肩瓮。灶台上有3个红烧土圈,其中两个为安放陶釜的孔,即蒸煮用的灶,第三个孔是烟道孔。这种有陶釜孔的长方形灶台,其形制与辽宁省辽阳汉墓出土的陶灶相似。同时发现灰坑6个,灰沟3条。
▲图/2002年发掘现场
出土遗物非常丰富,有800余件。可分为陶器、铜器、铁器、石器、其他等5大类。陶器可分为泥质陶器和夹砂陶器两类,泥质陶器数量最多,器表较为细腻、光滑,烧制的火候较高;器形较大的陶器,表面多施绳纹;可辨器形有鬲、长孔甑、折肩瓮、豆、碗、陶乳钉、陶塑、陶水管等。铜器共出土95件,器类11种,包括铜镞、铜带钩、铜刀币、铜腕饰等。铁器的出土数量最多,共出土325件,可分为21种器类,具体包括铁钁(共发现216件,保存完整的49件)、铁镐、内戈式铁镰、铁凿、铁锥、铁刀等等。石器共出土30件,可分为11种器类,包括石斧、石镰、双孔石刀、刮削器等。
▲图/陶管形器
二龙湖古城遗址内出土的器物包含了燕文化、土著文化、汉文化等三种文化因素,通过出土器物分析,其最下层为土著文化与燕文化并存的一种战国晚期遗存,而之上则为三种文化因素共存,燕文化占据主体,土著文化次之,汉文化所占极少。从城墙断面暴露的情况来看,此城的夯土墙基直接叠压于生土之上,而遗址的最下层应该是该城内最早的堆积,据此可以认定该城建于战国晚期,并沿用至西汉初期。
▲图/陶豆
二龙湖古城遗址出土的铁器表明,当时此地人群已经使用了大量的铁质工具和农具,反映出农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目前尚不能确定这些铁器的生产地点,但铁器铸造后脱碳退火技术内涵与燕国和中原地区钢铁技术发展进程是一致的。铁器在东辽河流域的出现和使用,使这里的社会形态逐步脱离了氏族部落,迎来了一个急速发展的新时期,东辽河历史崭新的一页,终于在先进生产力的推动下掀开了。
▲图/铁钁
通过对城址的发掘可知,古城内基本设施完善,官署、市场、日常百姓居址等一应俱全,较为密集的房址分布及城内排水设施布局又表明城内人口分布较为集中,城内设计规整,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城内出土遗物种类丰富,以战国晚期燕文化遗物为主,亦见汉初代表性器物,这是东辽河流域历史上行政归属中原政权的最早开始,也是中原王朝治理东北的历史见证。
▲图/陶瓮
遗址的考古价值
作为迄今所知这一时期中原系统汉文化最北部的古城遗址,它对研究东北地区战国晚期行政区划与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同时也对今后在相邻地区寻找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提供了新的线索。
燕军的铁壁铜墙静默了多少狼烟烽火,大将秦开退却东胡千里,却敌不过历史浪潮下的秦国一扫六合。守候了2300年的二龙湖古城,在岁月的尘埃里,细数分合。二龙湖古城作为燕人在辽东郡设在长城外最北部的军事据点,见证了筑城军民的辛酸劳苦,见证了东胡部队的荒逃退败,也见证了西汉初年的王朝更替,是研究东北地区开发史、行政区划、东北古民族史的坐标和里程碑。
2001年,二龙湖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二龙湖古城遗址2002年发掘后远眺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悠游吉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