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电影《只此青绿》邀观众入画,重现名作背后的少年心气
改编自同名舞蹈诗剧,由舞台原班编导演阵容与顶级电影人合作的国庆档电影《只此青绿》于本周末(9月7日-9月8日)举行二十城限量点映,邀请观众提前“入画”。9月7日,领衔主演张翰、孟庆旸、刘洋出席并与观众互动。
主创人员合影
影版《只此青绿》改编自同名舞剧,通过展卷人——现代故宫文物修复师的视角,带领观众穿越至宋代,从北宋画家王希孟(张翰 饰)的视角,进入传世巨作《千里江山图》的画中世界。展卷、听雨、寻石、入画……一幕幕记录着十数米画幅背后的故事,用舞蹈勾勒出宋朝的时代绘卷,串联起一代代工匠的匠人精神与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相比起《千里江山图》的流芳百世,作者王希孟相较鲜为人知,史书上也仅有寥寥数笔: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剧中王希孟献画的画面相叠,宛如分身一般,是一名怀才不遇的少年的痛苦与倔强,这也是名画作背后鲜为人知的少年心气。”在张翰看来,更有一番家国情怀,“在濒危的朝代,在动乱的环境之下,仍愿意绘制大宋江山,定是希望江山永固,这也是他美好的愿景。”
张翰 饰 王希孟
映后环节,三位舞者谈起从剧场到银幕,从舞者到电影演员角色的转变。刘洋分享起电影拍摄过程中新奇的体验。由于此前并未接触过电影拍摄,在吊威亚时一度出现身体不适,每次下来都要吐上一阵,吐完后更是感觉头晕目眩,导演讲戏时脑袋与耳朵都嗡嗡的。此外,为了能够满足特写镜头的拍摄,电影妆造上也是细致入微。打开化妆间门,眼前各式各样的道具令人眼花缭乱,化妆师需花费超五小时细心打磨,只为呈现剧中老人面孔上的褶皱感。“倒是少有的有人夸我皮肤怎么化都化不老,实在是令人记忆深刻的体验,”刘洋打趣地说,“但看到最后电影中呈现出来的效果,再让我吐上一百次,也值得。”
刘洋 饰 磨石人
饰演青绿的演员孟庆旸在现场也分享了对自己角色的理解,她认为“青绿”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更是连接展卷人与希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在孟庆旸看来,舞者对于电影的拍摄,尤其是近距离的拍摄,是比较陌生的。镜头之下,每一个肢体动作、表情、眼神甚至是每一个毛孔,种种细节都会被放大。而更大的区别在于舞剧与电影对于空间的感知与享受:“剧场中呈现的多为舞美、舞者、服饰妆容,舞台上有大量的留白供观众想象,电影中则更加具象,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被放大或者被突出表现,更直接地呈现给观众,这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大胆的挑战与突破,也希望大家能更多了解舞剧行业与舞者,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共绘我们的《千里江山图》。”
孟庆旸 饰 青绿
被问及剧中吃饼的桥段是不是即兴表演,张翰笑着回应:“吃饼是固定情节,600场舞台,每次都吃。但每次吃饼时方法都不同。每次演出气候都不同,呈现的场域不同,观众的反应不同,音乐的音量不同,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同,这些种种带来的情绪与感知都不同。将自己带入角色,找寻当下最真实最本真的状态并通过吃饼、上船等桥段演绎,这也是不少观众愿意多刷的原因。”
在张翰看来,一场舞剧至多容纳2000余人前来观看,但电影可以在演员不必到场的情况下,让全国乃至世界的观众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不同的观众甚至同一名观众在不同的年龄段观看都会有不同的体验,这也是传承的组成部分。张翰希望《只此青绿》能让王希孟的名字与故事更广为人知,也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人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电影《只此青绿》将于10月1日全国上映。
主创与观众合影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