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颜”这项神技,上个世纪的照相馆里早就有了

2019-01-17 18: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朱耀坤今年64岁,穿一件立领衬衫,领口和袖口整洁端正,头发理得一丝不苟,看上去很精神。

他是杭州萧山人,开了一家保健医药商行,邻居街坊都知道他是个生意人,却不知道1979年到1999年,他曾在萧山城乡照相馆做着一份许多人都没听说过的工作——修版师。

1、 胶片时代的修图高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拍照得上照相馆,还得等几天才能拿到冲洗好的照片。然而大多数顾客不知道的是,除了拍摄和冲洗,他们拿到的照片还经过修版师的修整。

这个照相馆里的“隐形”工种,负责在底片上用铅笔修,或者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用毛笔调整图像缺陷,就像现在的后期修图师。“比如眼尾皱纹有白点,就要用铅笔把它涂黑,这样出来的照片看上去年轻。”

一支毛笔,一点墨水,就是他修照片的全部工具

修复相片底片要更复杂一些,工具到很简单,只要一支铅笔和一个光源充足的修底箱。那时朱耀坤的主要工作,就是坐在修底箱前,耐心地在底片上一点点修出细腻的皮肤纹路,画阴影,留高光。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要修100多张底片。

1985年9月,中国居民身份证制度正式确立,政府组织各个照相馆去乡镇给村民拍证件照。年轻的朱耀坤和一个同事,带着4盏灯,一个胶卷相机和背景布就出发了,常常要工作到晚上。
这是朱耀坤年轻时候拍的一寸照。

证件照要求严格,修片最关键的原则就是保持原貌,眉毛、耳朵必须看得清楚才能通过,不行就修或重拍。

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朱耀坤还会做适当的美化,比如有的年轻人长了颗青春痘,他也会细心地在底片上去掉。

过了几年,彩色照渐渐流行,只能修黑白底片的修版师们,工作慢慢少了。

到了1999年底,数码相机成为摄影界的主流,朱耀坤离开照相馆,转行到了医药公司工作。

胶片摄影和修版师这份职业,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2 、修复老照片中的故事

转行以后,朱耀坤再没修过胶卷底片,但拿着照片来找他修的人却陆陆续续没断过。带着照片的来访者,期待被时光刻上斑驳痕迹的照片,能在朱耀坤手中焕发新生。

朱师傅修复的老照片,照片主人公是他小学同学,“磨皮、祛斑”都没落下。

杭州一位沈先生的母亲在他14岁时就去世了,照片只留下一张。多年的潮湿、霉菌,让这张照片看起来像被刷子用力地摩擦过。左脸有一大块已经掉落,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的左半边也都磨损严重,耳朵轮廓模糊,脖子、衣服上还有多处划痕。

他找过许多照相馆修复这张照片,但始终觉得不像母亲。听说朱耀坤能修复老照片,他第二天就冒着雨从临平赶到萧山。

经过朱耀坤修整,照片上的破损几乎补全,原本看不出长相的照片也变得清晰,沈先生看到好喜欢,哥哥姐姐们也觉得这就是母亲的模样。

“老照片都有一段故事,有一种情感在里面。”时光会磨损老照片的模样,却磨损不了人们心中的记忆。朱耀坤最开心的,就是把那些弥足珍贵的老照片修复成原有的模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