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视曝光“硫超标”枸杞,“养生”瞬间变“害命”

2024-09-06 06: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常笑健康

枸杞作为养生界的“常客”

经常出现在各类汤品、粥、甜品里,

保温杯里泡枸杞,

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养生“标配”,

然而,枸杞背后

不为人知的秘密

让人触目惊心!

直击「养生毒物」加工现场

9月1日,央视曝光了“硫超标”枸杞,《财经调查》记者发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一些厂家、商户在生产枸杞的过程中存在使用明确禁用的焦亚硫酸钠,进行“提色增艳”的情况。

有商户坦言,他们都知道焦亚硫酸钠不让加,格尔木市也每年都查,但后来发现不加会亏钱,干脆也开始放焦亚硫酸钠了。

而在另一个有名的枸杞生产地甘肃省靖远县,许多商户则利用对人体有害的工业硫磺熏制枸杞。

商户们表示,新鲜的枸杞摘下来后,也要先用“亚钠碱水”洗过一遍,这样晒出来的果子才会鲜亮好看。但要是一下雨,即使是焦亚硫酸钠洗过的枸杞,品质也很难保证。这时,就只能用杀手锏——熏硫磺,而且为了节省成本会选用工业硫磺。

在这里,商户们用硫磺熏枸杞的行为可谓是明目张胆,大袋的工业硫磺,非常显眼地摆放在院子里。路边的枸杞晾晒大棚里,只要稍微靠近,就会被刺鼻的味道呛到,难受不已。记者送检了11个枸杞样本,所检二氧化硫项目判定结果全部不合格。

视频详情 这些用工业硫磺熏制的枸杞究竟卖到了哪里?

商户们表示,这些硫磺枸杞有的进了火锅店、小药铺,有的进了茶包,还有的被制成了枸杞酒。

硫超标枸杞吃了会怎么样?

研究认为,硫磺属有毒危险化学品,其蒸汽及硫磺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经熏蒸的食品表面残留有二氧化硫。少量的二氧化硫进入机体可以认为是安全无害的,但长期超量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过量的二氧化硫主要会危害呼吸道,尤其是对哮喘病人等敏感人群有害,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工业硫磺由于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如砷等,对人体的危害尤其严重。砷会蓄积于骨质疏松部、肝、肾、脾、肌肉、头发、指甲等部位,作用于神经系统,刺激造血器官,可能诱发恶性肿瘤。因此,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工业硫磺不得用于食品加工!

食品级硫磺与工业硫磺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它们所含的有毒物质水平。食品级硫磺,亦即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硫磺,是通过工业硫磺的加工、处理和提纯过程制得的。

作为漂白剂和防腐剂,食品级硫磺被允许用于六类食品的加工:水果干、蜜饯凉果、干制蔬菜、经过表面处理的鲜食用菌和藻类、食糖以及魔芋粉。而且,其使用仅限于熏蒸,并且有严格的使用量限制。

一看、二尝、三闻

挑出好枸杞

很多人觉得枸杞大、颜色鲜亮就是品质好,所以让这些不法商户动起了歪脑筋想方设法把枸杞变大变红。

其实从颜色的角度来说,枸杞并非越红越好。正常的枸杞,颜色并不均一,多为橘红或深红色,根据枸杞的成熟度不同,颜色也会有差异。通常情况下,枸杞越成熟,其颜色越暗。而且,随着存放时间延长,枸杞的颜色也会加深、变暗。

我们想要挑选到好枸杞并不难,做到“一看、二尝、三闻”即可。

正常枸杞外观干净、不结块,颜色略有差异,二氧化硫熏蒸或添加亚硫酸钠的枸杞颜色鲜艳且均一。

正常枸杞口感甘甜、略带苦味,硫熏或亚纳枸杞通常有酸涩感或异常口感。

揉搓枸杞并将其在手中捂一会儿,闻气味,正常枸杞具有浓郁的自然果香,硫熏或亚纳枸杞气味发酸或有刺鼻异味。

留个心眼,

这些食品也要注意

硫磺熏蒸可以用来漂白或增白美化出售的食品,除此之外,硫磺还有杀菌作用,故还可用来防止食品腐败,以延长其保存期。所以不法商贩用硫磺熏蒸食品屡禁不止,不光是在枸杞上,这些食物也很常见。

辣椒

有毒的辣椒通常表面鲜红且光滑,其种子呈白色,并散发出一股硫磺般的气味,触摸时会感觉湿润。相比之下,普通辣椒呈现自然的鲜红色,种子为黄色,触感干燥,无任何异味。

生姜

合格的生姜表皮皱褶、颜色自然白皙。而经过硫磺处理的生姜颜色不自然,表皮异常白皙且光滑,仿佛涂了一层蜡,用手轻轻搓动,姜皮容易脱落。

银耳

新鲜的银耳颜色为乳白或米黄色,朵形饱满且圆润。避免购买过于雪白的银耳;新鲜银耳应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若闻到刺激性气味则应谨慎购买;尝试用舌尖舔尝银耳,若感受到辛辣味则不宜购买。

龙眼

经过硫磺熏蒸的龙眼外观颜色鲜亮,几乎无纹路,形状整齐划一,但会散发出硫磺的气味,失去了其特有的清香。此外,被硫磺熏过的龙眼剥开内壳后,可见“血丝”,而正常的龙眼内壳应为白色。

胡萝卜

判断胡萝卜是否经过硫磺熏蒸,可以通过观察其干湿程度来辨别。湿润的胡萝卜通常经过硫磺熏蒸,而干爽的胡萝卜,尤其是那些还带有泥土的,一般未经过熏蒸。

在购买食品时,我们不要被“漂亮”迷惑,这些食品多半是经过硫磺熏蒸“打扮”过的。拒绝“硫超标食品”,为自己的健康把关!

文章作者:小吴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下留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