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理解城市|都江堰的新式城市构想:悠悠古城里有“摩登感”

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2024-09-05 19:4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已建堰2280周年的超级水利工程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从更大的空间和历史意义上来说,都江堰起到了“连通”的作用,联结起了万顷良田和千家万户、高山与平原、历史与未来、城市和自然。

以都江堰这个“超级IP”命名的城市——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的岷江出山口处,与彭州市、汶川县等地相连。都江堰市是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坐拥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的“三遗”城市。到天府之国成都,几乎没有人会绕开都江堰。

不过,早已名扬天下的都江堰市,绝不仅只有都江堰。拨开历史留下的光芒,都江堰如何在现代化的节奏中,找寻适合自己、具有更丰富内涵的城市想象?近日,澎湃新闻赴都江堰进行深度调研,感受都江堰的“悠悠千古”,同时寻觅新式的城市发展构想。  

都江堰因堰而起,因水而兴。何勃 摄

都江堰市以前叫灌县,为古蜀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一座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只要来到都江堰,人们的目光永远都无法从他身上离开。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提到都江堰,他说:“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在都江堰景区,有一项“飞跃都江堰”的3D项目,戴上VR眼镜,可以在空中看到都江堰建设之前,岷江滔天水流对成都平原的侵害。而收服这条狂躁大江的,就是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俯瞰图。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供图

岷江是长江上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其海拔比成都城高270多米。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滚滚岷江携沙石巨浪一路翻卷、咆哮,撞击群山。江水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发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因此,成都平原时而“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时而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华阳国志》记载: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岷江治理其实非常困难,治水英雄大禹和鳖灵都没有完成对岷江的治理。据1993年《都江堰志》记载,岷江洪水含沙量高,年输沙量达760万吨,且90%以上在洪水期内。原有的水利工程很容易因泥沙淤积而被埋没废毁。李冰这位“超级英雄”对历史上岷江治理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最终把治水目标锁定在凿山引水这一艰巨工程上。

都江堰景区讲解员鑫鑫告诉我,“凿开玉垒山,开出宝瓶口,既可以引水利用,又可以避免洪水的侵害。”都江堰玉垒山由砾岩组成,硬度很高,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难凿开。李冰一方面用火烧水浇的方法使山体爆裂,一方面利用当时最先进的铁制工具,一层层开凿砾岩。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玉垒山被凿开出一个“离堆”,引水的宝瓶口最终形成。李冰还充分利用大禹治水“疏导法”,在宝瓶口上游设置分水鱼嘴分流泄洪,构筑飞沙堰分水排沙,最终形成了既有分工又有相互配合的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

从此,成都平原也真正实现了“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开启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在都江堰景区,有一座安澜索桥是玉垒山通往鱼嘴的必经之路。岷江安澜,泽润良田,这也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桥是木质的,两边辅以绳结网状的栏杆,游客走在桥面上,世界各地的脚步落下来,桥身也不自觉的轻微晃动着,好像在进行某种仪式性互动。低头往下看就是奔波汹涌的江水,让城市里见惯了平静水流的我而言,竟有些“腿软”,手紧握着两侧的绳索。

从高原的上游一路“策马”而下,岷江流出的水经过都江堰的截胡,少了些怒气,似刚出来看世界的少年,赶集一样往城市里去,前后拥簇着拍打出白色浪花,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的一路见闻。

2024年中国漂流联赛都江堰站暨第十三届中国·都江堰(虹口)漂流季。刘杰 摄

暑假期间,都江堰景区的游客量每日在4-5万人次左右。讲解员鑫鑫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接待约4波客人。她是土生土长的都江堰人,都江堰对当地人更像是一个早就落户在这里并永远都不会离开的“老朋友”,反而会让身边人忽视他的锋芒。

每天,都有从世界各地赶过来看都江堰的游客。有一次,鑫鑫接待了一位水利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一路上都很安静,“深淘滩,低作堰.......”鑫鑫在逛到鱼嘴处正讲解都江堰的治水原则时,这位大学生对着江水开始动情哭泣。

鑫鑫也愣住了,这是头一次遇到如此虔诚的游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都江堰,他的都江堰一定是神圣的,才用独有的方式来表达热爱和崇敬。”这也让鑫鑫开始思考,像是城市守护神一样的都江堰,经过千年的风霜雨雪,在前进中有哪些变与不变?

都江堰变得更智能化,也更“博爱”。据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介绍,都江堰灌区已横跨岷江、沱江、涪江3个流域,面积2.86万平方公里,为灌区内2800多万人口提供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及其他综合用水;以占不到四川全省1/20的土地,养育了全省1/3的人口,提供了全省1/4的有效灌溉和粮食产量。

今年,都江堰灌区的灌溉面积从2023年的1133.2万亩跃升至1154.8万亩,稳居全国大型灌区第一。都江堰已经成为具有农业灌溉、防洪、供水、发电、养殖、旅游、生态环保等多重综合服务功能的水利工程,在四川省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都江堰朱家湾林盘景区绿意葱茏。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供图

从“治水”到“智水”,都江堰灌区初步实现了对全灌区的动态智能管控。比如,2023年都江堰灌区多了一个“数字双胞胎兄弟”——数字孪生都江堰渠首枢纽系统,该系统以感知数据为基础,联动鱼嘴分水、六大干渠水流演进等模型,并融合自动控制体系,实现渠首枢纽及59孔闸门联调联控,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沙沟河、黑石河六大干渠调水实现全流程智慧化管控。古老的灌区因为科技获得了新的活力。

与都江堰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或失效、或湮没,唯有都江堰成为那独树一帜的“意外”。

或许,从哲学层面来理解,都江堰的创建是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践行“道法自然”,在年岁经久中也并未停歇,前进中寻找更变。传承、坚守、开拓进步,这也是都江堰城市一直在追求的核心精神力量。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都江堰的另一大IP,是青城山。

美丽的青城山。向力民 摄

青城山的名声有多响亮?他不光是道教名山,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里,有响当当的青城派;和许仙相爱的白娘子,就在青城山下修行千年;甚至迪士尼出品的电影《功夫熊猫2》,也有不少青城山元素,其动作设计也吸取了青城武术的精华。

青城山下,恰好就有一群致力于传播青城武术的年轻人,在坚守、传承中践行都江堰的城市内核精神。

大学毕业后放弃编制内的教师工作,“一个猛子”扎进武术教学中,32岁的王尧觉得自己注定是要来传承青城武术的。

他给我展示了一个“白猿摘星”的招式动作,右手举高做摘星状,左手横向伸展至右大臂下。这个招式,早年在学校的时候就曾经学过,在2013年正式拜入青城派掌门刘绥滨门下后,王尧再一次学到这个动作,两缕记忆重叠交汇到了一起,当时产生的一个直接念头就是“我要毕生传承和弘扬青城武术”。

青城武术是中国古代武术四大门派之一,发源于青城山。王尧自幼就有侠客梦,他的武馆就设在青城山脚下。在室内练武场,10斤到70多斤的石锁依次排开,长短不一的木棍、红流苏点缀的剑、挺拔的红缨枪.......王尧日常就在这里教学授徒,学生从5岁到60余岁的都有,正式进行过拜师仪式的入室弟子有3位。所有学生的第一节课就是武德——崇德尚武,弘扬传统文化,此后才是基础武术理论知识、体能提升、拳术、兵器、太极等。

青城论剑国际武术交流活动现场。向力民 摄

“老师傅们都有一身功夫,但大多数人不太懂经营。他们一辈子只带几个徒弟,如果徒弟放弃习武,那这功夫就处于失传状态。”王尧想要避免这样的境况,他从抓住年轻人的兴趣开始。

2019年,他创建了青城山青城武术传承基地,基地也被授予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称号。除了在武馆教学,王尧还带着青城武术走进了学校、社区,他在四川省旅游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东软学院、都江堰市青城小学、都江堰市七一青城山学校担任外聘教师。

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的青城武术,沉静多年后,在整个民间层面似乎有种被“捡起来”的状态。最远还有迪拜、新加坡的小朋友来报名参与武术暑期传习营,不少游客来到青城山也会主动去了解青城武术。怎么能让青城武术得到更有效的传承,王尧认为是尽力“影响更多有影响力的人。”

青城山五洞天。何勃 摄

缪斌在王尧的武馆已经学习了两年,他是成都天府7中小学部艺术组的组长,还是戏剧学的博士。每周,缪斌都会带着7岁的儿子从成都开车到武馆里上课。如今,他在学校还开设了青城武术社团课,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学习青城武术,尝试把青城武术融入戏剧中,进行更多元的创造、表演。在学习青城武术之前,缪斌还学习过咏春和太极,他说,“在青城武术中找到了一种独有的灵魂契合‘感觉’。”

都江堰市在推崇堰工精神,以李冰为代表的都江堰历代建设与管理者,在都江堰两千多年的治水实践中形成的“尊重自然、崇尚科学、开拓创业、勤政务实、为民造福、忠于职守”的治水理念和优秀的意志品质。

其实,无论是王尧还是缪斌,他们都在积极地推进传承,开拓创业,这与都江堰的城市精神内核是高度契合的,李冰建立都江堰并非一朝而就,都江堰护住成都平原数千年的安全,润泽大地,依靠的还有数以代际的“李冰之后”在坚守、传承。

这样的品质,早已渗透到这座城市的肌理中,为都江堰的新式发展供给源源不断的能量。

都江堰千年坚守,青城山下日新月异。

出了都江堰景区大门,你就能看到南桥,这是都江堰最有名的一座特色廊桥。

从宝瓶口流出驶向成都平原的水,途经的第一站就是南桥,进入更平缓的城市地带后,湍急的水流也换了副稍微温柔的面孔。南桥两侧的翘角屋檐上绕着的几圈灯带亮起了黄色,驱赶越来越接近人群的夜幕。

南桥远眺。吴孝贤 摄

暑期的傍晚,南桥两侧栏杆处挤满了等待河道亮灯的游客。不愿意凑“一线热闹”的游客选择坐在木质台阶上休息,天府之国的松弛感,在这一刻成了大家共有的精神状态。一个6岁左右的小男孩顶着板寸头,在栈道上小跑着,手里拿着粉色的泡泡机,在快下桥的出口,他手扶着廊桥的柱子,向着对面“发射”了一串彩色泡泡,为等待的人们添了一抹浪漫。

“你慢点跑,注意看路”,妈妈李宁(化名)盯着小男孩喊了一嗓子。他们一家三口来自浙江,6岁的雷雷在画本上看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故事,他并不能完全弄明白如何在“自然”不建堤坝的情况下使得江水分流,更不懂宝瓶口、鱼嘴等承载了截流功能地名背后的意义。李宁就想着干脆全家一起来都江堰现场看看。“不光为了满足小孩子的好奇心,从小就在历史课本上看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故事,我们大人也想来看看真实的都江堰”。李宁一家白天逛完了都江堰景区,就留在南桥这个网红打卡点处休息。和周围驻留的人一样,她在等待一场瞩目的“蓝眼泪”。

晚上8点30分左右,“蓝眼泪”就出现了。我看准了一个缝隙,在一声声游客的惊叹和高举的手机取景框中,挤进了可以看到“蓝眼泪”的栏杆处。河道两岸镶嵌的绿色灯带,光线打在水面上,肉眼看是绿色的,手机拍出来却是另一番景象:一条条蓝色光带随波逐动,仿佛银河坠落,璀璨梦幻…网友们把这个现象解读成了浪漫的“蓝眼泪”,这里也成了人气火爆的网红打卡点,都江堰固有的历史厚重印象中也多了一抹现代摩登的气息。

奔腾的浪花在水里拍打出一股凉气,扑到路过的游客脸上,酷暑此时似乎也松动了,让步给都江堰的“蓝眼泪”。

都江堰“蓝眼泪”夜景。视频来源:都江堰市委宣传部(00:43)
“蓝眼泪”的火是偶然的。都江堰市政府为了丰富城市景观,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早在几年前就增加了河道的夜景灯光工程。这两年网上最火的文案是,“不能去厦门看荧光海,就来都江堰看蓝眼泪。”天南海北的游客专门来都江堰看蓝眼泪,周边的灌县古城与蓝桥河岸两边的餐馆都挤满了游客,叫卖的小贩,逮住缝隙穿梭在人群和酒肆席间。

当然,都江堰的摩登感绝不止“蓝眼泪”,这里还是“全世界人均拥有大熊猫最多的城市”。

最近,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来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这是国内唯一以大熊猫疾病防控、野外救护为主的科研机构。园区内住着很多资深的大熊猫“明星”,比如华美、高高、白云等。

都江堰市熊猫谷。向力民 摄

除了能看到明星熊猫,你还能在都江堰“rua世界上最大的熊猫”。仰天窝广场有一座26米长、11米宽的大熊猫雕像,躺在草地上,拿着手机在悠闲自拍,右脚舒服地搭在一所玻璃房子上,出自荷兰著名艺术家、大黄鸭之父费洛伦泰因·霍夫曼之手。这也成为了都江堰的知名地标,是社交网站上火热的网红打卡处。

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在塑造“网红打卡点”,寻找像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等全民级的出圈“项目”,企图留住更多的游客。

不过,都江堰对于这种火热,在期待之余保持的是冷静而克制的态度。“网红”的热周期通常是短暂的,如何让都江堰的旅游项目越来越丰富,在悠久历史的厚重A面背后,塑造新潮、多元的B面,使得城市拥有更“长热”的能力,让游客留下的时间更久,是他们在长期思考、探索的议题。

从“2小时”到“2天”,都江堰用了20余年。

都江堰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在2000年左右,旅行社的团队游是旅游业的主力模式,紧密的行程安排下,作为成都旅游重要点位的都江堰仅被分配了2小时左右的停留时间。“大巴车拉着游客看完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匆匆离开,游客多是‘到此一游’。”

如今,以都江堰为节点,一张交通网络已然铺陈开来,北抵九寨沟、南达峨眉山、西抵四姑娘山、东通成都,凭借成灌快速铁路,都江堰步入成都“半小时生活圈”。不少游客会选择从成都启程,来到都江堰停留1-2日后,再由此进入川西游览四姑娘山、毕棚沟等景区。从2小时到2日,背后体现更多的其实是都江堰旅游业及其配套的现代服务业能力的提升。

比如,都江堰市利用暑期的消费热点,从2000年以来举办了独具特色的节会活动——都江堰消夏夜啤酒节,给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啤酒+美食+音乐”的狂欢盛宴,“喝夜啤”已成为都江堰的生活美学,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城市新名片。

当然,都江堰还有更远的目标。近日召开的都江堰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提出:到2027年都江堰要深度融入成都对外开放大局,立体多元对外开放通道体系持续建强,外经外资外贸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世界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等。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成为成都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枢纽城市的靓丽名片。

都江堰融创文旅城。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供图

都江堰未来的主线方向是开放、国际化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在都江堰青城山研究院院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看来,都江堰要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全域景区化的发展思路,抓住世界遗产文旅主轴这一发展重点,把都江堰市的一产、二产、三产甚至未来产业很好的融合起来。

文化厚重是都江堰的底色,它也一直在寻求“摩登感”,以更稳的姿态站在世界面前。比如,在新质生产力方面,都江堰就紧跟潮流瞄准了“天空”,落实四川省大力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路径。

都江堰作为一座旅游城市,低空飞行具有强大的应用端。在青城山机场跑道上,一架又一架小型运动飞机腾空而起……作为一种旅游新式体验,低空飞行将为游客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独特的感受。游客能从空中视角去领略青城山、都江堰等著名景点的风采。目前,青城山机场的业务涵盖飞行培训、直升机观光、飞行体验、应急救援、高空跳伞、科研实验、无人机测飞等低空全域经济项目。

四川安飞通航青城山机场总经理解于棡认为,我国低空经济将迎来大发展,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的低空飞行航空器将会持续更新,“期待未来能吸引更多与低空经济相关的生产厂商落地,让都江堰成为低空飞行航空器发布地,为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插上一双翅膀。”

都江堰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还提出,要大力促进环境友好型制造业发展。都江堰是一座水的城市,近年来吸引了数家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水企业”。比如,位于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的元气森林饮料有限公司。这是一座可供游客参观的花园式工厂,参观通道里有一面近百米长的透明玻璃,游客可以全程看到饮料生产的各个环节。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元气森林长期致力于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密切关注自身对环境影响,持续在低碳减排、循环经济等领域布局,积极落实“100%绿色工厂”要求,在生产生活等各个环节减少资源消耗。这与都江堰的发展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全新的都江堰,正从历史中向你我走来。

郁斐 设计

    责任编辑:王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