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写|来自中国的艺术爱好者遇上坦桑街头画手:中非文化在流动
【编者按】
2024年是中国和坦桑尼亚建交60周年,两年前中坦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从以坦赞铁路为代表的基建合作,到《欢迎来到麦乐村》展现的人文交往,60年来,中坦关系一直走在中非合作前列,已成为中非关系和南南合作的典范。然而,大多数中国读者对于坦桑尼亚这个8000公里外的国度,或许只闻其名,未见其貌。
近期,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赴坦桑尼亚实地走访,从最大城市达累斯萨勒姆到东部的鲁菲季区,从农业重地莫罗戈罗到丁香遍地的桑给巴尔岛,与开摩的的青年、逛书店的公务员、政府官员、玉米种植户及往来两国间实地开展农业试验的中国学者充分交流,与读者共同品味这个立体而多元的坦桑尼亚。
奇妙的野生动物们错落地紧挨着,神情天真、色彩跳跃,简单纯粹的大自然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在整张画作上铺开。卡博戈(Kondo Ally Kabongo)在画板前说,“廷加廷加”是坦桑尼亚最具代表性的画派,他从街头画家那里学习创作这种漆画,很受外国游客的欢迎。
中间一幅描绘野生动物的画为“廷加廷加”画派。
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的石头城,30多岁的卡博戈经营一个半敞开式的狭长画廊,边画边卖。早年他因学费昂贵在绘画院校中途辍学,之后一直向街头画家们学习各种技能,走“野路子”画画,模仿和尝试不同的画派。他的父亲则以木雕谋生,擅长用白木与乌木一起雕刻成动物。虽然家里没有人是艺术科班出身,卡博戈认为坦桑尼亚天然拥有浓厚的艺术氛围,木雕、绘画、织物、陶器,日常生活中就充斥着多样的手工艺元素。
“你是中国人吗?我在学习汉语。” 卡博戈看到亚洲人面孔热情地说起中文。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喜欢和中国人打交道,最初在街头画画时,许多中国人买了他的画,让他感受到创作受到了认可。卡博戈谈及和中国人的交往时,兴奋地介绍起一个有十几年交情的朋友“理查德”,两人合作将当地的许多传统艺术作品带到中国。
他口中的“理查德”是在非洲闯荡17年的艺术爱好者傅瑞强,收藏了非洲各国的木雕、绘画等艺术品,其中坦桑尼亚的马孔德乌木雕和“廷加廷加”漆画令他着迷,他通过卡博戈等人接触到一些传统艺术家,与他们深入交流坦桑尼亚的艺术传统和文化背景。同时,卡博戈也通过与傅瑞强的交流精进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傅瑞强在十多年内不断将他欣赏的一些非洲艺术品带回中国,并在深圳开设了一家“非洲文化博物馆”。他对澎湃新闻说,一些参观博物馆的人反馈说,“原来非洲这么精彩,远不是想象中的贫穷落后危险”。 傅瑞强听到这样的话,顿时就觉得这些年做的事情值了。
中坦文化交流本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朝赵汝适的《诸蕃志》、元朝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都有相关记载,在今天桑给巴尔、巴加莫约等地的考古工作中也发现了中国的瓷器和钱币。卡博戈和傅瑞强则是如今中非民间往来和艺术交流的一个缩影,他们以艺术为纽带联结起中坦之间的一段友谊。
街头画手迷上汉语
受到家庭的影响,卡博戈在中学时代开始画画,前些年曾在街头作画,现在自己经营一个帐篷式的画廊。“我大多数时候都在学习街头画家的不同风格和技法,坦桑尼亚民间有很多艺术高手。”
近3年,他画了2000多幅画,其中“廷加廷加”漆画是他认为极具当地特色的一种,也受到很多中国游客的喜爱,非常畅销。
7月30日,卡博戈在他经营的画廊里
“廷加廷加”画派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始于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坦桑尼亚人爱德华·廷加廷加,他以低价的自行车油漆作颜料,在废弃的天花板上作画。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他利用跳动的色彩,对自然进行简单、直接的描绘,充满了奇思妙想,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关注,并掀起了一阵迅速风靡东非大陆和欧洲的“廷加廷加”热潮。
十多年前,卡博戈还在街头卖画,当时他发现中国顾客越来越多,而且通过这些人的引荐,顾客群体越来越庞大,使其收入得到了改善。“当时有中国人在这里修建公路、机场,大家都知道中国和我们的关系紧密,(坦桑尼亚)第一任总统尼雷尔就和中国的毛泽东主席建立了友谊。”
在桑给巴尔,有一座以毛泽东命名的体育场,1968年在中国政府的援助下首次建造,2013年中方又承担了体育场的维修改造工程。场地外墙上写着中英双语的名称,提醒着桑给巴尔几代人中坦友谊的悠长历史。
2019年,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谢因出席中国援桑毛泽东体育场维修改造项目落成典礼仪式。 中国驻桑给巴尔总领事馆网站 资料图
上世纪60年代初,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相继从英国殖民中独立,中国先后与两国建交。1964年4月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后,中国也延续了与二者的外交关系。回溯历史,坦桑尼亚在中国外交史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据新华社报道,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坦桑尼亚首任总统朱利叶斯·坎巴拉吉·尼雷尔亲手缔造中坦全天候友谊。周恩来总理不远万里访坦、尼雷尔总统一生13次访华,铸就了中坦友好的历史篇章。
9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习主席强调坦桑尼亚是新时代中国对非政策的首倡地,并提到他2013年在坦桑尼亚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哈桑总统则表示愿同中方不断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让人民收获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卡博戈没有经历中坦建交的历史时刻,但是他见证并切身体会到两国交流在各领域扩大。2013年,中坦宣布构建和发展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同年中国正式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值卡博戈和朋友合伙经营一个艺术品商店,他发现和中国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
据中国新闻网6月报道,中国是坦桑尼亚最大外资来源国,在工业、商业、贸易和物流等多个领域都有投资。2023年,中国继续保持坦桑尼亚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87.8亿美元,同比增长5.66%。目前,在坦桑尼亚注册的中资企业接近700家,其中含国有企业近百家,主要从事工程承包、投资以及双边援助项目。
在坦桑尼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卡博戈不仅用上了微信,还萌生了学习汉语的念头。彼时,他遇到了从西非到坦桑尼亚开拓海外业务的中国人傅瑞强。“他很早就向我表达了‘中国未来肯定要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想法,所以他坚定地要学习中文,哪怕很难。”
为了更系统地学习汉语,卡博戈多年前到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参加了汉语培训课程,对中国文化的学习热情高涨,平时他还利用碎片时间跟着短视频里的一些老师学中文。2018年,他参与了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受邀前往中国,爬长城、包饺子,参观博物馆……卡博戈感叹时间太短,还想再去中国各个城市体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2018年卡博戈在北京学包饺子。
卡博戈在坦桑尼亚也在“云”观察中国,他把傅瑞强当作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而傅瑞强也通过和卡博戈和其他坦桑尼亚人交往过程中发现当地艺术的精彩。
中国商人探索坦桑木雕
2007年,傅瑞强因工作原因到非洲开辟市场,由于从小就对艺术颇感兴趣,在非洲各国一有空闲就去探访当地比较有特色的艺术品市场或艺术家。2011年他第一次到坦桑尼亚,在探索当地艺术时迅速发现了马孔德乌木雕,并尝试接触木雕艺术家。
“马孔德族被誉为叼着刻刀出生的民族。”傅瑞强说,他在坦桑尼亚最大都市达累斯萨拉姆的郊区结识了马孔德族的木雕艺术家,他们创作的题材包罗万象,包括人物劳作的场景、民俗、宗教图腾等,还有一些融入了当代比较抽象的雕塑元素。“有一些大型木雕作品有两层楼高,创作的内容天马行空,让人一看就非常震撼。”
很多马孔德木雕作品看起来抽象,傅瑞强通过会说英语的年轻人与一些年长的木雕艺术家交流。“比如一个名为家族树的作品,利用云朵千变万化的形状描摹出一代一代的家族成员。还有一些把母亲的形象与水果果实的形象结合进行创作。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到他们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想象力。”
傅瑞强收藏的木雕。
除了木雕之外,“廷加廷加”漆画也吸引了傅瑞强的兴趣,他通过卡博戈等人搜寻不同题材的画作,并拜访一些经验丰富的坦桑尼亚艺术家。同时,傅瑞强也在帮助卡博戈练习说汉语,并告诉他中国的一些文化传统。“我曾告诉他中国是一个情感社会,很多事情不以金钱来衡量。可以感受到他在和中国人相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在待人接物方面融入了中国的习惯,很愿意帮忙。”
十多年来,傅瑞强走过40多个国家,将大量极具非洲特色的艺术品带回了中国,在深圳开设了一间私人非洲艺术博物馆。“我经常会作为这个博物馆的讲解员,向参观者分享非洲艺术,绝大部分人看完都说想亲自去看看,特别是东非的动物大迁徙。”傅瑞强曾计划邀请非洲艺术家来华举办展览,由于缺乏支持,仅靠一己之力花费过高,被迫放弃,他希望中非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能够更加紧密。
傅瑞强在向参观者介绍非洲木雕。
今年5月,“2024中国-坦桑尼亚旅游文化年”在京开幕,双方将举办贯穿全年的活动,涵盖文艺演出、旅游推广、人员培训等。卡博戈则期待着再次来到中国,学好中国话和中华文化。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