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都说成王败寇,《三国演义》却为何尊刘贬曹

张佳玮 x 澎湃问吧
2024-09-05 17:49
来源:澎湃新闻
一问三知 >
字号

《东坡志林》中,苏轼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到了罗贯中笔下,刘备、曹操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三国演义》中,刘备被描绘为具有仁德、宽厚、忠诚和英勇等儒家美德的理想化人物,而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个有野心、有权谋、甚至有些残忍的“奸雄”。如此鲜明的情感色彩和道德判断,在数百年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三国演义》为何“尊刘贬曹”?在成王败寇的价值观下,曹刘二人的历史评价为何截然不同?澎湃问吧邀请三国爱好者、作家张佳玮, 一起聊聊三国故事的历史与“编造”。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药师傅:《三国演义》为啥会“尊刘贬曹”?这似乎和成王败寇的观念很矛盾。

张佳玮:《三国演义》以蜀汉为主角,是结果,而非原因。在此之前的《全相三国志平话》,极具民间风格,故事也是以蜀汉为主角。宋朝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宋朝小孩听说书,刘备输了就哭,曹操输了就乐。苏轼总结: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这说明,百姓的心中自有一杆秤。

早在西晋时,张辅就公然提出:大家都说曹操处有中土,是压倒了刘备,他却觉得刘备胜出。曹操忌克,安忍无亲,所以董昭和贾诩都只能装傻,荀彧和杨修等都被害死。行兵三十余年,无不亲征,功臣谋士,都没有列土之封,仁爱不加亲戚,惠泽不流百姓。不如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大略。大枭雄石勒也曾公开吐槽曹操司马,是欺负孤儿寡妇,狡猾夺天下。司马家的东晋,习凿齿写了《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认为曹魏是篡逆。这是曹家的口碑。

反过来,蜀汉的名声却越来越好。到了宋朝,苏洵苏辙都认定刘备虽未得天下,但是个好人,有英略器度,只缺一点才华。

至于诸葛亮的口碑,那就几乎完美了。诸葛亮身故之后几十年,陈寿说他依然被民口口相传地念叨:“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唐朝时,李世民、虞世南、刘知几,都在夸诸葛亮。杜甫和刘禹锡也都写诗夸诸葛亮。孙樵说诸葛亮逝世五百年后,梁汉百姓还在歌颂他。到了宋朝,陈亮夸诸葛亮是伊尹周公这样的圣人,朱熹说诸葛亮名义俱正,无所隐匿。至今诸葛亮在成都的地位,我们也都知道了。这是民间的口碑,是民众朴素的愿望。

成王败寇时节,大家总要给赢家锦上添花,给输家落井下石。当兴亡如风烟过耳,不用考虑成王败寇,可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时,大家还是喜欢坚韧的、智慧的、勇武的、正直的、君臣交心光明无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

    责任编辑:黄雅竹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