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别再将“分配隐藏”与“盲法”混淆啦
上一期我们提到了“盲法”,但还有一个临床研究中容易被忽视或混淆的点,即“分配隐藏”。
“如果我盲法做的很好,就不需要分配隐藏了”,这个错误观点就是将隐蔽分组与实施过程中的盲法混淆。
01 分配隐藏与盲法的概念
分配隐藏
随机试验中充分实施随机化有赖于两个要素:第一个是生成正确的随机分配序列,第二个则是对这个序列进行分配隐藏。
分配隐藏又称随机化盲法,Cochrane术语表中对其定义为:在随机对照试验中,使研究实施者无法知晓受试者进入到哪个比较组的一种处理过程[1]。
将前期生成的随机分配序列隐藏起来,让研究实施者不知道纳入的研究对象到底进入哪个研究组,从而也就无法对研究对象的入组施加干预了,增加了研究组基线的可比性[2]。
盲法
盲法又称面罩法,主要作用是防止结果受到受试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Cochrane术语中对盲法的介绍为:在对照试验中,一种预防试验参与者知晓所进入的比较组的程序。通过尽量滅少知道哪些患者接受实验千预、哪些患者接受对照千预的人数,从而将风险偏倚降到最低。试验受试者、实施者、结果评价者和数据分析者均为施盲对象[1]。
成功的实施盲法,可以在随机对照试验 (RCT) 的多个阶段控制偏倚,可以减少对结局事件的差异性评估[3]。
02 分配隐藏与盲法的区别
隐蔽分组的作用是避免那种虽然使用了随机原则,但仍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影响分组而产生的选择性偏倚;而盲法是避免受试对象、试验实施者、结果测量者和资料分析者知道分组情况后对结果测量和分析产生影响[4]。
说白了就是,分配隐藏主要针对研究者在分配研究对象时进行严格控制,不让他们知晓分配方案;而盲法涉及的参与对象更为广泛,研究者、研究对象和结果评估者等都可能被“蒙在鼓里”。
案例参考:
在一项中医针灸疗法对比传统药物治疗某种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中,研究团队用了独立的第三方随机分配系统,研究者在纳入研究对象时,完全不知道患者会被分配到哪个治疗组。这样确保了患者分组的客观性,避免了选择偏倚。
然而,由于针灸治疗与药物治疗在方式上有明显差异,患者很容易分辨出自己接受的是哪种治疗。同时,针灸时的特殊手法和准备工作与药物治疗完全不同,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难以做到完全“盲”。
这就是分配隐藏做的好,但盲法实施欠缺的情况。
案例参考:
在一项关于中药汤剂与西药片剂治疗某种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中,在分配患者的过程中,由于负责分配的人员在记录患者分组信息时没有进行严格保密,导致部分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推断出患者的分组情况,使分配隐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研究团队采用了双模拟技术,将中药汤剂和西药片剂都进行了特殊包装,使得外观、口感、服用方式等方面尽可能相似。同时,对患者和参与评估的医生都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强调不能透露任何关于治疗分组的信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患者很难分辨自己服用的是中药还是西药,医生在进行症状评估和检查时也完全不知道患者的具体分组,从而较好地实现了盲法,减少了主观偏见对结果的影响。
这就是分配隐藏有欠缺,但盲法做得好的情况。
03 分配隐藏不充分能否实施盲法?
在能够实施研究者和受试者双盲的研究中,充分的分配隐藏是确保盲法成功实施的一个关键。因此,若分配隐藏不充分,将会破坏盲法。此外,若随机化方案不充分(半/类/假随机化),这种情况肯定不能对研究者实施盲法,但只要确保受试者入组时的分配隐藏充分,仍可以实施受试者盲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分配隐藏是否充分,对结果评价者施盲常常是可行的[2]。
参考文献:
[1]Glossary of Cochrane terms[EB/OL].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2013-02-15].http://www.cochrane.org/glossary.
[2]曾宪涛,沈可,罗杰.Meta分析系列之十二:分配隐藏的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3):219-221.
[3]曾宪涛,熊期,沈可.Meta分析系列之十三:盲法的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4):331-333.
[4]吴泰相,刘关键.隐蔽分组(分配隐藏)和盲法的概念、实施与报告[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3):222-225.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