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办一所理想的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创校副校长钱致榕如是说
9月1日,《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举行。活动现场,该书作者、物理学家、教育家钱致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等通过对话的方式,深入探讨大学建制中的各种问题,甚至是痛点,为中国内地高校及教育体制把脉建言。
分享会由活字文化副总编辑刘净植主持。她在开场白中表示9月1日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学第一天,“不少学子第一天踏入大学的校门,也有不少少年学子在这一天开始了向心目中理想大学迈进的步伐,恰好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在今天,如何办一所理想的大学’。大学教育是关心未来中国发展、关心民族命运的人,念兹在兹的重大议题。讨论如何高效率创办一所一流大学,恐怕没有比钱致榕教授更适合的人选了。”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钱致榕 著 钟月岑 整理
现年85岁的钱致榕在刚刚出版的《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一书中,回顾了他三十年前受邀从美国返港、作为学术副校长主导参与建成香港科技大学的亲身经历,既以鲜活生动的故事重现了港科大三年成功建成的奇迹,结构清晰地再现了一个一流大学从无到有的软硬件搭建过程,展现了诸多不可思议的创业细节和机敏高效的管理经验,同时充满温度地描摹出一代学人、教育家极富个性的瞬间和家国情怀。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该书序言中说,“这本书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创校艰难,“我不是总设计师,而是后勤总司令”
当香港将用1988年至1991年三年时间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的消息传出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彼时的中外专家们都认为,即便是在实力雄厚的美国,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也至少要花15年时间。然而,1991年秋天,香港科技大学准时开学了。十年后,港科大名列亚洲名校前列,如今在400所世界有名的年轻大学里面,它的排名为第三名。在香港,港科大毕业生的就业率独占鳌头。
1988年9月,钱致榕初到香港时的科大清水湾校址,面临清水湾四十度的斜坡上有五十公顷废弃军营用地。英国政府拟在此增加一营廓尔喀佣兵协守。1984年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将该地改拨供创建香港科技大学用。
1991年10月2日,香港科技大学开学日当天,钱致榕在“马会大堂”为首届七百名学生做开学讲话。
“创办一个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到底有多难?我们看硅谷的创业公司,三年内75%都要倒闭。”钱致榕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回归前的香港正面临一个持续十几年的移民潮,10年内流失了几十万精英。什么人那时会逆流去香港?港科大完全由“海归”华人知识精英创办,这批人许多都参与过70年代“保钓”爱国运动。“大家在‘三年建成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感召下,在‘与其把学生训练成三等的英国绅士,不如培养成一流的中国人’的理想下,逆向奔赴,也就不足为奇。”
“我于1988年9月1日第一个到港科大全职报到。那时吴家玮已经被认定为校长两年,不过还没去香港,就立即卷入创校的工作,与同人们共织一个读书人的梦想,经过一千两百多个日夜的共同努力后,科大如期开学。为了避免在华人社会常常发生的‘人亡政息’现象,又花了一个学期,订定教员聘任提职等典章制度,协助成立了港科大全校教职工协同治校的权力机构——科大教务委员会。觉得创校任务完成后,我在1992年3月1日,辞去创校学术副校长职务,离开香港回到美国巴尔的摩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执教。这三年半的时间是我人生难忘的一段疯狂忙碌的快乐时光。”
“教育是百年大计,办一所研究型大学,尤其不容易,需要周密的思考和一个精英团队为一个共同理想合作无间的长期的努力。我在《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一书中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一所大学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而培养一流人才的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教授。”钱致榕介绍说,当年第一批来科大的教授最后都是在科大退休的。“作为副校长,我怎么留住人才?唯有将心比心。我不是总设计师,而是后勤总司令,要设身处地为来到这里工作的教授们着想。所有他能想到的问题我都帮着解决,他没想到的我也事先就要做到。在我看来,这是搞行政工作的人的责任,而不是权力。”
鸟瞰香港科技大学,图中主楼由左至右(由北至南)为图书馆,及文、理、工、商学院。教员办公室都面对清水湾。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回到大学教育的初心
“在36年后的今天讨论办一所理想的大学,经费已经不成问题。”钱致榕比较道,在上世纪80年代,内地高校经费非常拮据,即使几个最有名的大学,年预算也很少超过一百万元。“后来政府开始以各种方式增加高校投资,先后推出了重点投资大学(十所)、211计划、985计划,和后来的双一流计划等。投资总额和40年前相比增加一万倍。但是我们的大学教研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了多少呢?”
“为什么在祖国的大地上,经费、生源、师源都不成问题,却并没有冒出很多大学比港科大办得好?我觉得这是值得检讨的一件事。”钱致榕接着反问道。
钱致榕
“《大学》里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今天培养人才都是‘平天下’的人才,可是前面的步骤都忘掉了。那便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在今天办大学,意一定要诚,大学是教育人才、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一个企业,尤其是今天很多有名的大学俨然成了‘论文工厂’,每个专业都变成了一条条的‘论文生产线’,用这种方式不可能办成理想的大学。现在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大学生最多的国家,论文篇数最多的国家,可社会对大学的表现还是不满意。”
钱致榕回顾说,在科大创校团队创建港科大时,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些问题,在广泛借鉴了一百多所世界名校的经验教训后,仔细思考了香港和内地社会的需要,定下了自己的方向。“做父母的最大痛苦,就是眼看着孩子摔自己摔过的跟头。办大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仔细研究几所办得出色的大学的经验,了解他们如何预见社会的问题,如何编织自己的办学理念,及如何避免可以避免的错误,就可以在几千所大学中脱颖而出,完成对社会的责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