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激活产业振兴“新引擎”
客商是“船”,资金是“风”,全力借“船”乘“风”。作为地方政府“促投资”“拼经济”的核心抓手,招商引资成为决定地方发展绩效差异的关键变量。近来,在国家强化“制度型开放”等一系列政策的同时,许多地方政府正在转变思维、强化服务、找准优势,因地制宜谋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部分城市裁撤地方招商部门、取消基层招商指标,探索建立招商引资新模式。
推进“制度型开放”,吸引更高质量的外资来投资。在宏观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更好地吸引和利用高质量外资,不仅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建立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多项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相接轨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行政管理体系,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广。诸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更加深刻地进入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这意味着中国要吸引更高质量的外资,与我国企业深度合作,激发持久创新活力。
招商引资进入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引资的新时代。相比传统招商方式,新时代招商不只比拼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更多是以产业链、供应链分析为基础,针对产业链条缺项和薄弱环节,寻找确定目标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招商,打造产业集群。一些地方探索出了以“股权投资”“以投带引”和“链式招商”为内容的特色招商模式。该模式基于本地传统优势产业的内在升级和供需配套关系,沿着本地产业链“缺什么、补什么”的供需配套逻辑,开展“链主”企业牵引的全产业链招商,进行适度超前的产业规划和投资布局。
地方招商引资迎来新变局,资本招商有望大举补位。备受关注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已施行。其中明确,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这意味着各地将告别“以税引商”时代,以“政府引导基金”为重要载体的“资本招商”模式将补位后招商时代。“资本招商”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比如政府出资10亿元,凭借其良好信用可吸收50多亿元社会资本参与,这将有助于全国产业发展的长远与全局,确保产业发展的持久性与稳定性,并具有优胜劣汰的功能,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在探索中也要面对问题。因时而变,随势而动,现有招商引资的理念和模式如何创新,是各地都必须直面的问题。如:政府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侧重点不同造成了不利影响、返投受限于投资区域,项目资源共享不足等。各地要创新资本招商形式,优化提升“园区+基金”“科技创投+赋能中心”等模式,实施不同类型的投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探索项目流转机制,促进多级基金联动,发挥资金乘数效应;健全政府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当基金绩效达不到预期效果、资金长期闲置的,财政出资应按照章程择机退出。
思维一变天地宽。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对过去不规范不合理做法的纠偏显得尤为迫切。在实际招商引资中,各类招商模式的应用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可根据项目地的实际需求拆分、组合使用。招商引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在实际中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招商模式,灵活应用,不断顺应外在形势的变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自然环境、地理区位、人文、经济不同,各地要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创新,尽快涌现出更多的招商引资新方式、新经验,提升其价值和影响力,构建招商引资“新格局”“大格局”。(胡建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