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质灾害精准预警、快速响应降低风险……这是防范背后的力量

2024-09-02 14: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今年进入汛期之后,受极端天气影响,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地质灾害多发的态势。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构建高效、精准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精准地预警,尽可能让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呢?

我们国家有这样一支专门的队伍,正在借助科技的力量,做到对地质灾害“先知先觉”。

立秋已过,我国的防汛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这一天,河北、辽宁等四省给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反馈的汛情,让北京会商现场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每天下午五点半之前,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要根据会商的结果,向中央气象台提供地质灾害预警产品,并在当天晚上新闻联播节目后的《天气预报》里向社会公众发布。但这一天下午5点,国家气象中心刚更新了降雨预报,需要预报员根据新信息研判风险。

到了5点25分,最终的预警结果还没出来。直到下午5:30,预报员苏永超才把预警结果发给了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情况他们常遇见。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地质灾害预报员 苏永超:一开始大家划的预警范围可能不尽一致。我们根据经验的研判,尽可能地把我们的范围相对精确,更能够有力地指导基层的防灾。

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各地要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当橙色和红色预警时,当地政府还要组织相关的人员转移。

根据这次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和相关省份发出的橙色预警,相关的4个省份共撤离转移约1.1万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

大数据预警模型可更加精准划定灾害范围

地质灾害早期预警是个世界性难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看似只需要在地图上圈出灾害风险的范围。但这个范围有多大?灾害的范围和等级又是如何划定的呢?

每天,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最新降雨实况监测和预报数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研发的这套预警模型会计算生成一个初步预警结果。预警模型是基于网格进行计算的,目前国家级层面预警单元为5公里×5公里的网格,这25平方公里就是国家级预警的最小单元。基层的预警单元会更精细。

浙江省地质院地质灾害防治所副所长 刘正华:我们一个单独的网格是500米×500米,大致比足球场稍微大的一个范围。

每个预警单元里,都蕴含了全国多年地质灾害相关调查成果。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预警室副主任 刘艳辉:成果里包含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条件,还有年均雨量、人口分布、道路在哪里、房屋在哪里,这些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因素。

假如没有模型,只完全依赖专家的个人经验进行风险形势研判,预警结果的主观性很大。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结合当地地质环境背景和过去20年的历史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研发出的预警模型,计算出的结果更客观、高效。

分级预警 找准风险隐患点

今年汛期我国局部地区极端天气频发,降雨突发性强、暴雨区集中,出现了短时强降雨打破有气象记录以来降雨极值的情况。要做到积极应对,基层预警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化龙村记者看到,在这个山坡前,一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告示牌十分醒目,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就能看到这处风险防范区的基本情况。

要预防灾害,首先要找准风险隐患在哪里。临安通过精细化风险调查,对全区1.5万余处有人居住的斜坡建立了“一坡一卡”数字档案,相当于给每个可能产生风险的斜坡建立了健康档案。再通过科学评价,划定风险防范区3501处,摸清了地质灾害风险的底数。

风险隐患什么时候最可能发生呢?临安在全区131处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点位布设了监测预警设备,提高风险隐患的预警精准度。

浙江省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副局长 王立坚:雨量站每个小时来获取降雨情况,达到设定的阈值会预警。这些信息推送给省市的系统,由省市的系统来发布预警。

2019年,临安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了县级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开发了风险预警系统。今年,浙江投入了2600万元国债资金用于预警平台建设,市县级预警的精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浙江省地质院地质灾害防治所预报预警室主任 朱浩濛:通过省预报到县,市预报到乡,县预报到村,把全域的范围存在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地方完整地覆盖了。

近几年,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指导浙江、四川等24个省份建立了数据共享、模型通用的省市县一体化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机制,来解决市县级预警预报能力不足的难题。

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降低灾害风险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就在瞬息之间。今年汛期,短时降雨经常突然袭击,由于发生时间快很难提前预警,而降雨强度大又导致受灾风险提高。如何让民众第一时间就能预知可能面临的风险?

8月28日下午四点,记者正在浙江省地灾防治中心值班室采访,一阵急促的警报声突然打破了值班室的平静。

浙江省地质院地质灾害防治所预报预警室副主任 周诗凯:雨量自动监测系统根据前一小时的雨量,自动监测到雨量超过我们设定的预警值,自动提醒值班人员去关注。

值班人员马上电话通知市级自然资源部门,再由市级逐级通知到村,到每个风险点。每个风险点的网格员,也会通过浙江省“地灾智防”App接到预警。

8月28日晚上10点多,浙江省泰顺县三魁镇突降暴雨。张宅村网格员张庆姜就收到了地质灾害预警,他马上跟村干部一起,来到他负责的一处滑坡隐患风险防范区进行巡查。

泰顺县张宅村网格员 张庆姜:因为接到预警通知,我们就过来查看一下。这边怕有落石,有滑坡的隐患,保障周边群众的安全。

巡查后,张庆姜判断这处风险区暂时没有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他立即在浙江省“地灾智防”App上进行了反馈。

浙江省泰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灾害防治中心主任 刘明军:网格员核查之后进行反馈处置,这样就实现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现场核查和处置反馈一个闭环管理。

根据浙江省的要求,红色预警三小时内要巡查并反馈,橙色预警则是六小时处置完毕。雨来得快,但是基层的响应更快。记者注意到,去风险防范区采访的路上还是大雨倾盆,等到了现场雨已经停了,而当地巡防员也已经按照工作流程处置完毕。

这轮强对流天气,给浙江省多地带来了短时强降雨,在浙江省地质灾害预警会商中心值班室,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三小时就更新一次。地质灾害风险发生在晚上对群众的威胁更大,记者在值班室看到,汛期值班表已经排班到9月,每天至少有一人通宵值班。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地勘处副处长 孙文明:今年多次发生了分散性强降雨和局地强降雨。截至目前,共收到灾险情上报408起,全省上下通过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成功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文为明 王俊凯 沈思维 泰顺台 缙云台)

原标题:《地质灾害精准预警、快速响应降低风险……这是防范背后的力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