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人类和公民利益才是“科技监管”大讨论的核心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教授法拉赫(Paolo Farah)。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这是利用(社交平台的)匿名性,对技术的滥用。这是完全的刑事犯罪行为。”
韩国总统尹锡悦对近期爆发的韩国数字性犯罪做出了上述表态。
根据韩国警方的数据,韩国在线深伪性犯罪数量激增。今年前7个月,韩国共报告了297起类似案件,在2021年案件总数的基础上约翻了一番。2023年韩国共有180起此类案件。
科技快速发展,利弊共存,其中一个全球性难题就是监管,韩国近期的数字性犯罪案件,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但监管如何在科技发展和社会之间保持平衡,同样是一个难题。历经三年的多轮审议后,今年8月1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是全球首部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规,标志着欧盟在规范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但亚马逊、Meta等公司却认为该法案不利于科技创新。
作为公共政策和法律方面的专家,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教授法拉赫(Paolo Farah)在近期参与“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活动期间,就科技监管的话题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
法拉赫表示,或许监管难以在科技和社会中保持平衡,但不能什么都不做。至少,各方能够基于现有的经验,制定本国的科技监管政策。
科技发展,要监管还是要创新?
澎湃新闻:您近期正在做公共政策、技术和法律方面的研究。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怎么看待保持市场活力、科技公司创新的问题?
法拉赫:我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特别关注技术的概念化、技术是否对各国社会总体有益等情况。
重要的是评估这些公司是否以一种透明的方式推广技术。我不是在谈论开放获取或提供技术,而是(科技发展)对社会和技术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比如,我能够到上海来,这就是技术发展和交流的结果。
自从互联网时代开始以来,人们有了很多便于交流的机会。但现在,有一种看法和更多的理解是,技术确实对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也可能对社会带来挑战和风险。想一想对人工智能(AI)的批评,AI可以是非常积极的,也可以是对所有人都有问题的。
当我们发现自己面临着开放市场的挑战,让科技公司保持创新,继续投资于创新,这可以为人类带来很多机会和改善。
但另一方面是,当某些科技发展完成时,可能会给人类带来问题。这个时候人类会变得高度脆弱,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应对?难道我们不应该在技术先进、科技公司已经富有之前进行干预和监管?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监管和政策每次都是在技术发展后才得以出台,会出现法律和政策试图赶上已经实施的技术的情况。
那么我们在技术发展前是不是应该做一些什么?(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就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试图在科技公司发展前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实际上在保护我们想要控制的社会中的人权和价值观。在我们被私营部门公司和市场、自由贸易、自由投资和自由技术的市场目标支配之前,思考我们想要拥有什么样的社会。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和讨论,因为一旦朝不同方向发展,可能会对投资、信任、技术等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Meta和亚马逊这类美国科技公司认为监管有害创新。但从监管的角度,不太可能考虑科技公司的这一层想法或者这些想法能不能实现。
当我们看其他地方的法规,考虑一下保密性和透明度的监管、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比如在新的AI法规上,(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和AI监管之间的交叉点是什么?我在问我自己,这些(法规)对行业和技术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但至少对社会是积极的,因为(法规)控制着(技术)。我试图在这些领域研究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人类和公民是这场讨论的中心。
澎湃新闻:您刚才提到了风险,也提到有时监管晚于创新。但另一方面,您是否认为,监管会影响科技创新?
法拉赫:我确实这么认为,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正如我所说,监管是否过于严格、会否就此限制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这才是我们要问的核心问题。所以,(监管)规则是要尽可能平衡的,但有时这会很复杂。
在(科技)行业中,这些公司实际上更喜欢没有监管。这些公司试图尽可能快地发展,避免法律法规在公司发展完善之前出现。因此,我认为监管会对发展、技术和创新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但什么都不做也不是好的。现在,这种类型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以影响社会,并将把社会带向一个方向,我觉得我们对此需要加以小心控制。
在某种程度上,科技为公司提供了投资和创新的可能性,但同时,(公司)要负责任、透明,预估潜在的负面风险。比如,因为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一些科技公司遭到了批评。
我们需要观察和了解,是否会出现所谓的(让欧洲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保持影响力的)布鲁塞尔效应。因为欧洲市场太有趣、太重要,不能完全把它排除在外,行业也可以对此感兴趣。
但我意识到,(行业里)必须做些什么,保持对美国市场的兴趣。但做什么呢?在这种情况下,来自行业和其他国家的阻力可能会迫使你改变和重新审视,我对此不太确定。这是会发生的,但我们必须观察。
总的来说,欧盟出台的法规,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和决定,这肯定会影响行业进行投资或决定在某些行业进行投资的方式。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发展的方式,是否考虑到我们仍是一个由人类、公民组成的社会。因此,如果这项技术会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那么我认为监管应该介入,甚至在技术被创造出来之前就需要进行监管,并努力与行业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但这并不意味着允许(行业)游说并试图(把发展)引入另一个方向。
不过,试着收集信息,一些小的变化可以为行业继续发展和创新带来重要的、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平衡。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教授法拉赫(Paolo Farah)在上海,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互相借鉴经验,制定更完善的政策
澎湃新闻:在类似的政策制定方面,比如欧盟还有《数字服务法案》,而其他国家也在解决类似技术带来的问题。您认为不同国家在制定本国政策时,能否参考其他国家/组织已有的政策?
法拉赫:我相信是这样的。例如,(不仅限于科技监管),总的来说,中国在了解美国、欧盟经验的情况下,根据中国的背景,独立制定了一些法规和政策。这可能基于竞争,或者与欧盟、美国的同行进行了多年合作交流,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完全复制了他们所做的。
所以我认为,科技方面欧盟的监管可以是一个例子,其他国家可以参照(现有法规)。这是在全球法律和政策层面开展工作的一个很好方式,比如欧盟在一个领域做得比较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榜样。这意味着(其他国家)可以从这个经验中了解,为什么(欧盟)做了某些决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制定政策。
这样的“交换”对欧盟来说是非常积极的,因为在科技监管层面,同时还会有中国、美国等国家。基于类似的监管政策,比如能有利于美国公司在其他国家进行交易、贸易等。
对我来说,我认为政策和法规是一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政策是第一位的,法规是第二位的,但有时,法规先出台,政策解释并证明其所做的。当我们谈论法律和政策时,国家之间需要有很多对话和交流,理解差异,同时在特定方面密切合作。
根据特定的法规工作,并尝试基于对全球大环境的考量,以为国家做出最佳选择的方式,制定新的法规和政策。这就是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在此之前,中国在某些领域一直走在前列。
聊天机器人“并不完美”
澎湃新闻:接下去的问题与社交平台有关。您是否注意到,美国两党都通过社交平台,正在试图争取选票的情况?
法拉赫:我认为在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时,其竞选活动就已经广泛使用了广播和社交平台,之后是特朗普的当选。最近几年,不仅竞选活动中会用到社交平台,竞选活动外有组织和团体也在使用这些平台,试图支持某一派。
我相信这在过去也发生过,但我不认为会像现在这样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以剑桥分析公司为例,8700万脸书用户数据被不当泄露给这个政治咨询公司,以方便其制定策略在2016年总统大选时使特朗普获胜。(脸书的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还前往国会山就此听证。
所以我认为,在美国的政治环境中,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讨论和明确解决,因为它可以使选举结果发生重要变化,即竞选活动之外的参与类型。
澎湃新闻:近期(社交平台)“X”的聊天机器人Grok,在美国总统拜登退选后发布了关于多个州投票截止日期的虚假信息。多个州已经要求“X”整改,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您怎么看待?
法拉赫:这至少表明,聊天机器人或者AI在这一点上并不完美。很多其他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是以一种试图让用户高兴的方式回复,更倾向于用户想要的信息,但这可能是不正确的信息。如果想要传播一些(正确的)信息,就需要进行再次确认。
比如,我们需要更多方面的信息,以确信某一个问题,排除其不可能发展的方向。就像我们参加本次会议,我们互相之间需要听到各种声音,才能不漏重点地进行研究、取得平衡。总的来说,基于这些理念,聊天机器人、AI可以是额外的帮助。
正如我现在所看到的,科技还在继续发展,但我们可以选择结束它。
比如在未来,书籍可能不再存在。网上的一切就是信息,现在的聊天机器人,也是对书本的“攻击”,这种“攻击”无法被控制,因为书本可能被认为代表过去。
我担心的是,这可能是一种趋势,比如人们再也无法接触到过去出版的书籍,并说这些书籍现在可以在网上找到。的确是这样,但是你确定在线版本会和原始版本完全一样吗?会不会有几页的部分被省略了?
我只是说,如果我们最终完全信任聊天机器人等,我们可能会出现(类似书本)这样的情况。我认为的风险是,一些强大的公司或者行业等,可能可以决定某些历史事件或者情况。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教授法拉赫(Paolo Farah)在上海,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