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穿越时空话援藏丨广东⇆林芝:木棉牵手雪莲,筑梦雪域高原

2024-09-01 20: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西藏人民不会忘记,1994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从党的工作全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在首都北京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此后,木棉牵手雪莲,广东将祖国最南端的浪漫海风吹进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涌起了对口援藏的滚滚浪潮……

30年来,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始终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林芝所有、林芝所需、广东所能”,不断创新援藏思路,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扎实推进民生、产业、人才、技术、平台支援工作,为林芝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广东省对口支援建设的巴宜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鸟瞰图(局部)。西藏日报记者 刘枫 谢筱纯 胡文 摄

0到1

高原渔业实现新突破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距林芝米林机场不到20公里的巴宜区布久乡就是这样的场景。那里常年被嵯峨黛绿的群山环绕,湛蓝的天空和缥缈的云雾构成一幅淡墨山水画。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片群山中。

2024年7月,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在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工作组的大力扶持和精心筹划下,公司本地培育、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已经成功出塘并实现销售。

清晨,走进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一座座温室大棚错落有致,一片片鱼塘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一座座现代化车间的修建在钢筋水泥间奏响起建设乐章。伴随着鸟语花香,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脸上挂满了惬意的笑容,身影遍布在农场四处。有的在大棚中巡视、有的在厂房中检查水质指标、有的在撒肥料。随着一阵阵水流声,一篓新鲜的鱼虾被打捞上岸,打包装车,送往当地市场。

“渔业成功养殖并做成产业化销往各地并不是一件易事,这在西藏是前所未有的景象。”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彭强介绍,渔业作为第一产业,一直是西藏自治区的薄弱之处。西藏虽然被誉为“亚洲水塔”,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受气候环境和特殊条件的影响,西藏的水产品却大多依托区外市场供给。公司在前期调研得知,西藏水产品主要消费市场聚集在拉萨、山南、日喀则和林芝,每年水产品消费量约4000-5000吨,而西藏本地的水产品生产量不足100吨。“以前我们市场上的鱼虾都是从内地运输来的,不但价格贵、种类少,新鲜鱼虾也很少。现在我们发展了自己的渔业,养殖巨须裂腹鱼、拉萨裸裂尻鱼等本土鱼类,成功引进三倍体虹鳟、中国香鱼、加州鲈、黑鱼、沐泉鱼、沟鲶和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群众在当地就能吃到价格便宜、活蹦乱跳的鱼虾了。”彭强说。

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池塘。

引进技术培养人才

鱼虾“游”进百姓家

科技人才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自2022年7月以来,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工作组发挥援藏水产专家的核心优势,用一年时间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积极探索适合高原渔业发展的路径模式。公司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用120亩设施用地建设了粤林高原渔业科技园,逐个破解高原渔业“能不能养”“怎么养”“养什么”“如何产业化”等问题。同时,争取投资资金,建设了冷水鱼养殖基地一期,全天候高原高产养殖池塘项目、四连座高位池和保温大棚建设与养殖实验项目、高原渔业简易设施建设与养殖实验项目,获得中央衔接项目资金1500万元,建设林芝嘎玛现代高原渔业科技示范项目。

除了将技术“带进来”,如何为林芝留下一批“带不走”的队伍也是援藏工作队的任务。尼玛旺堆是嘎玛农业的工作人员,作为公司传帮带式培养的人才,如今的尼玛旺堆已经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了。看着记者的到来,尼玛旺堆开心地从池塘中捞出一篓南美白对虾向记者介绍:“为了能将技术一直留在高原,我跟着援藏专家学习,他们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无私的教给我。援藏工作组的老师还积极和广东对接,为我们争取去广东学习的机会。希望在援藏干部任期结束后,我们高原的渔业也能继续发展壮大下去。”

据彭强介绍,在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积极支持和对接下,公司依托中山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所、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所、珠海市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心、西藏自治区农牧学院水产研究所等,组建了高原渔业创新技术团队。同时,在公司挑选3名大学生开展传帮带式培养,让其能独立开展工作。如今,公司借鉴珠海市国企发展经验,推进了64项制度建设,率先建立起适应公司现状、具有农业特色的现代化企业制度。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9万元,较2022年增加316万元,增长85%。

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鱼虾。

粤藏情缘30载

产业援藏成绩斐然

2023年,林芝市生产总值235.6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86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1元。特别是林芝市农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4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20.4亿元。

丰硕成果背后离不开广东省产业援藏的大力支持。30年来,广东省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业优势产业,向林芝市输送各类涉农专家、人才近400名,组织林芝市300余名农业系统干部人才赴粤交流。他们瞄准自然优势资源,扶持特色农牧业形成规模,目前林芝市以特色养殖、优质水果干果、林下种植加工、粮油生产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已初步建成,林芝松茸、波密天麻、察隅花生、墨脱香蕉为主的特色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广东援藏的支持下,林芝市成功创建国家优势产业集群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和产业强镇6个;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140余个,居西藏首位;建立“保温养殖”整套技术体系和可复制养殖模式,实现高原渔业从无到有;波密县、察隅县和墨脱县茶叶实现品种多样化,华丽变身“大产业”。

同时,广东省围绕林芝创建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发挥智力优势,组建广东清洁能源专家智囊团提供咨询和服务;发挥招商优势,引进华能集团、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等龙头企业;发挥渠道优势,推进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送电粤港澳大湾区直流工程等项目,支持南方电网、广东省能源集团等企业参与西藏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建设,助推林芝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成员肖国鑫,时任林芝市波密县农牧科技局副局长,正在指导当地农牧民种植天麻。西藏日报记者 刘枫 谢筱纯 胡文 摄

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工作组干部,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明飞:

立足西藏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工作组干部,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明飞在采访中表示,大力发展高原渔业是林芝市委、市政府满足西藏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着眼国家重大项目保供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高原渔业,不但能够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升高原居民的生活水平,还能提高高原居民的劳动收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开拓市场。

“西藏具有丰富的冷水资源。林芝市的冰山雪水干净、清洁,养殖交叉感染的风险几乎为零。并且光照资源丰富,据我们调研发现,林芝市年平均日照超过2000小时,夏季无酷热,冬季无严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西藏市场对水产的需求日益增加。能够让西藏人民吃上本土养殖的优质鱼虾,是我们工作组的梦想。”骆明飞表示,作为一名水产专家,知道西藏拥有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西藏人民却吃不上新鲜的水产,这是压在自己心头的大石头。

面对高原渔业产业化发展的空白,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工作组发挥广东技术优势,利用西藏本土资源优势,引进国内珍稀冷水鱼“香鱼”等10余个适养品种,推动建立“保温养殖”整套技术体系和可复制养殖模式,争取各方资金2425万元,攻克高原渔业养殖保温、提温等核心技术。并积极探索适合高原渔业产业化发展技术,申请了8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制定了6项养殖技术标准,发表了专业技术论文3篇,其中《一种高原工程化循环水生态养殖的渔业系统》等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最终实现高原渔业从无到有。

在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工作组的不懈努力下,2024年7月起,公司鱼虾陆续上市,预计产量20多万斤,增收200多万元。预计2025年,将养殖鱼类、虾类等40万斤,培育种苗300万尾,年产值800多万元。除此之外,援藏工作组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渔业生产技术人员5名,为推动高原渔业产业升级、管理提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如今,我们的高原鱼虾产业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我相信,未来我们西藏的水产业一定能实现从‘1’到‘100’的发展。”骆明飞说。

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骆明飞对养殖鱼类进行投喂。西藏日报记者 白玛泽旺 次仁平措摄

广东省珠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聪灵:

西藏的发展离不开援藏干部的努力和接力

“我们援藏时,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还叫米林农场呢,看着农场现在发展得这么好,我真的很高兴。”在《蝶变30年 穿越时空话援藏》的录制现场,通过视频看见自己曾经工作的地方,黄聪灵感慨万千。

从广东省珠海市到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这条跨越3000公里的遥远路程,迎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黄聪灵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是广东对口支援西藏的轮换年,黄聪灵被选派到林芝市米林农场(现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那时的米林农场产业发展单一,主要以农作物种植,土地和物业出租为主。农场作为重点国有农垦企业,经营上自负盈亏,并自行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技术创新和员工福利保障。

了解到自己的工作目的后,黄聪灵开始积极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我那时候负责农场的援藏项目、党建、市场营销、招商引资、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工作任务很重,经常加班加点。”回忆过去,黄聪灵记忆犹新。

援藏期间,在援藏工作组和本地干部的齐心协力下,农场借鉴“珠海农科奇观”“珠海台创园”等项目规划建设、开发营运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将高原现代农业综合体一期、二期、标准化果园、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4个中央下达的援藏项目整合优化,建成经营性极强的现代农旅项目——嘎玛康桑营地。并立足项目精准招商,引入资金雄厚、市场稳定、理念先进的林芝般若莲花旅游公司作为项目营运主体。项目建成运营良好。

第八批援藏期间,米林农场因地制宜,引进了2批次36个品种农作物,包括食用与观赏兼具的南瓜、台湾桑葚、草莓、樱桃、苹果等,填补了高原地区观光农业和观赏南瓜新品种种植的空白,并在西藏利用温室大棚成功种植樱桃。

黄聪灵说:“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员,我了解西藏对于水产养殖有很好的条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于是回到珠海后,我就动员骆明飞同志去林芝,鼓励他发挥水产专家的优势,帮助西藏。很开心,他做到了。2022年,骆明飞报名加入了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来到林芝为高原渔业贡献光和热。”

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援藏医生在“粤林一家亲”医疗义诊活动中,为米林市羌纳乡西嘎门巴村群众进行疾病检查。西藏日报记者 刘枫 谢筱纯 胡文 摄

记者手记

粤藏共建、携手并进,这是齐心协力的30年。

只要你要、只要我有,这是倾囊相助的30年。

西藏,在党中央的英明正确领导和西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广东省对口支援林芝市30年来,广东省以推进援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扎实推进民生、产业、人才、技术、平台支援工作,为林芝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东省用“放大镜”捕捉民生需求,以“显微镜”精准诊断帮扶关键。持续推进林芝市民生福祉殷实厚重、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医疗水平大幅提升、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招商引资硕果累累。2023年,林芝市生产总值已经由1995年的2.9亿元突破到23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1100多元提高到25000元。

30年来,广东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3年,林芝市入选“全国199个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并成为全区唯一一个入选人社部“十四五”期间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重点联系城市。并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6年至今,广东省累计在乡村振兴示范村、搬迁村等乡村领域投入规划内资金约23.56亿元,累计改造148个村,惠及群众约8.5万人。

为了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人才,广东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先后选派1300余名医疗人才、2556名教学人才进藏开展教育医疗援藏工作,选派林芝党政、科技、农牧等各领域干部人才到广东跟班学习、挂职锻炼、交流培训。累计投资2.1亿元支持林芝建设了西藏自治区第一所地市级公办高级技工院校,从广东高水平技师学院选派超过120名技工教育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专家,指导和帮助开展技能培训。

三十年携手并进,三十年齐心筑梦。林芝市的发展已经从快速阶段进入高质量阶段。我们坚信,广东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历届援藏干部人才的优良作风,以更高的政治标准、更严的党性要求、更强的组织纪律,为西藏林芝群众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来源:快搜西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